小丢:“就是姐姐……”
“是关系比较好的姐姐。”
宁绯回过神,连忙接话解释道。
“哦,我还以为是亲戚呢!”
安大婶暗自打量了宁绯一番。
长得不错,穿得也行,看样子还是个念书的。
“跟亲戚也差不多了,大婶,你这是准备干嘛去呢?”
“我家的盐被霍霍完了,准备去供销社打点盐回来,不然晚上都没得吃了。”安大婶说话语气好了不少。
“盐确实挺重要的,哪一顿饭炒菜缺了它就不行。”
“可不是,偏偏有的人味儿吃的重,就使劲放,跟不是自己家不要钱,天上掉下来似的!”
越说到后面,安大婶声音越大,巴不得让屋里面的人听的一清二楚。
宁绯尴尬的笑了笑:“盐吃少点健康,我看你这小罐儿还挺好看的,在哪儿买的呀?”
“你说这个啊?一直搁家里用得,我也忘了在哪儿来的了,可能是我老婆婆以前买的。”
“大婶,我有个事儿想麻烦一下你,不知道成不?”
“啥事儿啊?”
“是这样的,我在县城上学,学校美术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找好看的东西画画,写生,我到现在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就看到你这个罐子还不错,能不能让给我?”
姐姐不是就在公社上学吗?
怎么说是县城呢?
还有,美术写生是什么课?
小丢有点奇怪的抬头看了她一眼。
宁绯轻轻晃了晃她的手,示意她别说话。
“就我小罐儿这样的,它也不咋好看啊?”
“其实这东西吧,好不好看只是个说法,重要是是意境,它经历了沉淀和生活的洗礼,虽然不够光鲜,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安大婶笑的嘴都合不拢了:“哎哟,你们读书人就是会说话,什么气息不气息的。”
“所以大婶你能不能做个好事让给我?”
还不等她开口,宁绯继续道:“你放心,东西我不白要,我可以,可以用一包盐抵你这个小罐儿。”
“一包盐?换我这个?”
安大婶顿时瞪大了眼睛。
居然还有这种好事儿呢?
“对,行不?不行我就再看……”
“行行行,那指定行!必须行!”
安大婶立马又道:“对了,我家里还有好几个这样的,你都换吗?”
“是不是一套的?”
“应该是一套的,长得都一个样!”
“一套的话,画出来可能会更好看点。”
宁绯故意沉思了一会儿,自说自话道。
“那肯定好看很多!”
“可是罐子多了,我也没带那么多钱……”
“哎哟,什么钱不钱,盐不盐的,都不重要!大婶就是为了帮你,为了你的学习!这样吧,我先把罐子找出来,你先看看,咋样?”
大不了到时候少要一点点也行。
送上门来的鸭子,可不能飞了!
“也,也行吧。”
“那你们就在这儿等着,别走啊,千万别走!”
“放心吧安大婶,我家在这里住着呢!”
“也是,看我,都高兴坏了。”
安大婶听了小丢的话,立马扭着屁股进了屋。
外面,小丢不解的抬起小脑袋瓜儿。
“姐姐,你要那个小罐子干嘛呀?”
脏兮兮的,比他们过家家的碗还脏。
宁绯:“姐姐有用,到时候再告诉你。”
“哦……”
“小丢,这事儿你别跟别人说。”
宁绯蹲下来,拂了拂小丢脸上的碎发:“就当作咱们的秘密好吗?”
“好呀!”
“那拉钩?”
“嗯,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哈哈~”
一大一小笑嘻嘻之际,安大婶又拿了差不多的三个小罐儿出来。
一番“为难讲价”后,宁绯直接带着她和小丢,去供销社买了三包盐。
四个破罐子换了整整三包盐!
安大婶觉得自己真的是赚大了!
宁绯也很高兴。
三包盐就换了四个古董。
这还不是捡大漏?
“小丢,想吃什么,我请你!”
“姐姐,你不是没钱了吗?”
“买盐的钱是没有了,但请你吃东西的钱,还是有的。”
“真的吗?太好了!那我要吃这个,这个!”
小孩子,压根就没有想那么多。
听到有吃的,蹦蹦跳跳就很高兴了。
宁绯大手一挥,当即表示:“没问题,都买!”
等买完了,宁绯有点着急,心痒想看看那小罐儿。
于是道:“小丢,今天天有点晚了,姐姐就不去你家吃饭了,改天,你回去跟你爸妈说,我改天再登门道谢哈!”
“啊???”
小丢嘴里含着糖。
睁大了一双杏眼。
“你也早点回去,别让你爸妈担心。”
“哦,好,姐姐再见。”
小丢赶紧吸溜了下口水。
“再见。”
和小丢分开后,宁绯走在回家的路上。
边走边仔细打量手里有着不少油污的小罐儿。
如果她没有看错的话,这是一件唐三彩贴花四系小罐。
上面画着宝相花,代表着佛教的色彩。
整个罐子的器型规矩,胎质也比较细腻。
仔细看,还能看到一千多年前陶工在制作的时候,留在上面的手印。
宁绯举起罐子,在霞光的晃动折射下,罐子上的指纹越发的清晰。
恍惚间,有种回到大唐盛世,间接见证了那个时代繁荣的错觉。
这大概也是古董的魅力了!
宁绯巧然一笑。
以前她用一颗糖换来了方杯。
今天又用三包盐,换了唐三彩。
这和以后用旧手机烂手机换盆有什么区别?
她将来是不是也可以支个摊,用盆儿来收古董?
来者不拒,什么都收。
想想那个场面,宁绯都觉得好笑。
一共四个巴掌大的小罐子。
看到最后那个,宁绯觉得不对了。
虽然乍一看是差不多的,仔细看区别很大。
她试着单独把那个罐子往空间里放,空间没有任何反应。
也就是说,这个是假的无疑。
宁绯倒不觉得是安大婶故意在骗她。
这种小罐师傅说过,确实是四个为一套。
以前也许真的有四个,可能不小心碎了一个,后来又找了个差不多的,给补上了。
具体原因,现在俨然已不可考究。
说好一包盐一个罐子,结果真只值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