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苏金菊就被催着去相亲。
苏金菊的条件也不算差,哥哥嫂嫂的条件好,自己长得也还不错。
加上自己的工作能力尚可,一个月的工资水平不低。
所以介绍的对象,都是条件还不错的。
最优秀的一个还是大学生,家庭条件各方面都很好。
苏金菊看着,倒是还算满意,可是最后还是给拒绝了。
对于苏金菊的拒绝,让朱爱花一顿训斥。
这要是条件不行的就算了,找了个条件这么好的,结果苏金菊还是不同意,这不是存心挑剔么?
面对朱爱花的训斥,苏金菊倒是如实的说道,“娘,你就是给我介绍的这个对象条件太好了我才不乐意的。”
朱爱花顿时觉得自己老闺女脑袋有坑的,“给你介绍差的,你看不上,给你介绍好的,你也不乐意,你说你这是啥意思?”
“娘,我是乐意,可是我这条件和人家的差距太大了。我一个小学生,人家是大学生,能看得上我?你给我介绍,那就是让我自取其辱呢。”
苏金菊觉得人家肯定看不上她,就算是一时看上了,以后和她在一起肯定会后悔。
所以还是别浪费那个时间,甭折腾了。
朱爱花却不认同,“人家都没说啥,你可别瞎想。
这个对象,必须得给我试一试。
你都老大不小了,还不着急,你这是想急死老娘啊?”
苏金菊很想吐槽一句皇帝不急太监急。
可是要是这样吐槽了,自己估计得被她娘一巴掌拍死。
想想还是算了,不去挑战她娘的底线了。
“好好好,娘,我听你的,要是人家能看得上我,我试着和人相处成不?”
见苏金菊答应了,朱爱花才停止了对她的念念叨叨。
不过让苏金菊意外的是,男方那边还真的就看上了她。
觉得她落落大方的,和一般矫情的女孩子不一样。八壹中文網
随着相处,苏金菊也觉得这个男生人挺不错的。
有文化,能聊到一块儿去,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她。
相处了一段时间,苏金菊觉得挺不错的,索性就确定了关系。
两人正式开始处对象。
再相处一段时间,如果还觉得对方不错的话,到时候再考虑结婚的事情。
见闺女对象的事情终于确定了,还是个大学生,朱爱花高兴的不得了。
闺女的婚事解决,自己真就没啥好操心的。
八一年平淡又不平淡的过去了。
这一年二房过来了京市发展,所以这个年大家都是在一起过的。
因为人多,所以十分的热闹。
朱爱花高兴的不得了。
这要是在以前,哪儿能想到自己有一天过上这样的日子。
如今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都在京市混出了头。
年后,赵玉梅找陆婉说了下自己想在京市安家买房的事情。
干了两年早餐店,如今他们两口子的手里也攒了不少的积蓄。
他们手里的钱,不说买个大房子,买个小房子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过陆婉并不建议他们先买房子,而是建议他们先买铺子。
往后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这铺子的价格也是比房子涨的快的。
所以先买铺子,再买房子是最好的。
赵玉梅也不懂这些,不过非常的相信陆婉和苏振华。
不管怎么样,听三房两口子的准没错。
就这样,赵玉梅拿着钱,将自己现在开的早餐店的铺子给买了下来。
铺子因为面积小,不贵。
虽说现在涨价了,一个铺子也就花了三千块钱。
等好了铺子,手里还有些结余,等再攒点钱,就可以买房子了。
陆婉大方的表示大房如果想买房子的话,现在可以趁早买,钱不够的话,他们三房这边能借一些。
要是现在就买的话,比以后买来的划算一些。
如今京市不管是房子还是铺子,价格都是一天比一天高。
现在不赶紧买的话,后面只会多花钱,不值当。
大房自然想着能赶紧将房子给买下来的。
可惜手里的钱不够。
既然陆婉这样主动提了,赵玉梅也就没再和陆婉客气,借了点钱,将房子也给买了。
买的不是四合院,但也是独门独院的,房子不小,一家人住的也宽敞。
这价格同样不便宜,花了七千五。
大房两口子自己出了三千,剩下的四千五都是找陆婉借的。
不过他们如今有了营生的手段,每个月能挣到不少,借的钱虽然不少,可顶多一两年的工夫也就能完全的给还完了。
看着二房买了房子铺子,二房想了想,拿着手里攒下来的钱,将铺子给买下来了。
至于房子,他们倒是不着急,等着攒够了钱再买。
做了一年的生意就能买下一个铺子,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以后好好干,慢慢来,总归是越来越好的。
八二年这一年,苏振华手上的生意是越做越好,如今又多发展了一些门店。
京市这边,一个服装厂因为生意经营的不好,快要倒闭了,政府这边决定可以转手给私人。
苏振华觉得好好的经营,这服装厂还是有机会能经营起来的。
之所以倒闭,一是管理经营上面出现的问题,二是衣服的款式太过于老气。
苏振华花了六十万将厂子接手过去,重新规整,还特意从南方那边挖过来了顶尖的设计师,设计衣服的款式。
因为衣服的质量好,款式时髦新颖,很快在苏振华的接手以后扭亏为盈。
再持续经营了一段时间,服装厂的效益更是与日俱增。
原本陆婉家那些看不起苏振华干个体户的那些亲戚,如今哪个不羡慕?
都说着陆婉的眼光好,找了一个这么好的对象。
陆军和杨玲都觉得女婿如今是给他们挣了大面子了。
由于服装厂这边拿了一个轿车的指标,这一年,苏振华添置了一辆小轿车。
在这时候,能买小轿车的还是比较罕见的。
除了需要钱之外,还得额外的指标。
苏振华买了一辆车回来,让朱爱花在京市的老姐妹羡慕了好久。
朱爱花也感慨着现在的日子真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