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祠堂看出去,外面的天地已经是白皑皑一片。
山、田还有水塘,这时候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不是参观的最好时机,但司马大人冒雪关怀民生,钱家也愿意作陪。
今天的雪地其实一直很热闹,自从天空开始飘第一片雪花,三个村子的百姓都相信这是天公赐福。
再没有人怀疑林桑的话,说好了三天后,时辰上都对得上。
旱年长时间不降雨雪的诅咒仿佛被打破了,有怕冷的躲在家中烤火庆祝,也有按捺不住心头激动的冒雪跑出来。
就连十八村民也是惊喜交加,惊的是秀才公果然显灵了,他们冒犯了钱家人,会不会被秀才公惦记上。
喜的是老天下雪,迫在眉睫的旱情有了缓解。既然十八村也在这场瑞雪的笼罩之下,看来已经成仙的秀才公气量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林桑还不知道,这一场雪摧枯拉朽,足足延续到几十里外,积攒的云层像被打破一般,有恨不得压倒一切之势。
他们一行人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参观村庄。
杨司马先是见到了白雪堆积下的水脉。钱三这些天不仅在帮邻村打井,也在组织人手将整个村的水脉连接。
钱三指给他看:“现在村子的四面都有山泉或地下井,我们将一路路水引到各处的水塘,再由水塘挖沟渠到水田。”
他觉得这是大嫂的发明,而林桑不过是参照神书进行灌溉改良。
她记得南方的稻子是常年长在水田中的,越国地处南方,但在这个时代种的还是旱稻。农民每天要挑水灌溉引肥,要花许多力气。
林桑给杨司马看那些挖到一半的水塘和沟渠:“我们村本就有许多水塘,现在绕着大家的田地又人工挖了一些。每个水塘都有水渠通向不同的稻田,需要放水时撤去渠里的水闸就行。”
水闸是竹制的,使用时向上一拉,就有塘里的水汇向稻田。
至于田地间就更简单了,只要将田垄的土挖一个缺口,水流就能一垄垄地灌满整个稻田,钱三拿自家的田地给杨司马做了个示范。
“停止灌溉时再将田垄的土堆上,这样不费什么事,而且我大嫂说了,水田不容易引蝗灾。”
这是钱大嫂子的主意?
杨司马想到那本汇总上说的,蝗虫喜欢干燥的环境。
只要水源充足,水田确实更节省气力,而且也降低了虫害。但是杨司马有疑问:“水稻常年养在水中,不会泡坏了稻根吗?”
这个问题很专业,一听就是种过地的。
当初林桑提出改旱田为水田时,钱里长父子就有过同样的疑虑。
这算是水稻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吧,它根部的特殊酶能够抑制根系因长期泡水而中毒烂根,但这个理由她要怎么说明?
好在她为了说服里长,让小东裁了几个竹盆做试验。
“回司马爷,草民一家都在竹盆中试种过,水稻确实可以种在水中,只要水没过的高度合适,留一点叶尖在水面以上就不会烂根。”
这次汇报的是钱二,自从林桑提出水田的概念,钱二带着孩子们用不同深浅的竹盆试验过,已经掌握了一些规律。
减少灌溉付出,减少虫害就等于增加亩产量,杨司马虽然将信将疑,但直觉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壮举。
林桑告诉他:“我们村从今年春耕开始,会尝试这样的水田种稻再记录下整个过程编纂成册。”
这就是要将专利技术推广惠民的意思了,跟治理蝗灾和挖掘水源一样。
假如这些技术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确实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啊,往重了说提升的是越国的国本。
大雪天里,杨司马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在沸腾。他本是来看看旱田种菜的,再想不到有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
他一撩长袍,对着钱家人就拜了下去。
“杨谦替天下苍生谢过大嫂子一家。你们家里有这样的利器却不藏私,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八壹中文網
原来杨司马叫杨谦,可是这世道哪有官跪民的,就算是替天下苍生,谁也不敢受司马爷这一拜。
林桑他们躲得比兔子还快,一路跟着看热闹的百姓不少,他们不久前被司马爷扶起过,这时都抢着来扶杨司马。
当初钱里长提出改旱田为水田,他们只觉得以后免去浇水灌溉的活,省了不少力气。虽然挖沟渠要花精力,但也是一劳永逸的好事。
没想到这还跟天下民生息息相关,不知觉又将功劳算在了越来越神的秀才公头上。
已经有些找不着北的司马爷终于看到了钱家神奇的暖棚,被吴大砸裂却依然坚挺的玻璃也很显眼。
除了暖棚还有沼气池,有设了排粪渠的牲口棚和公厕。
林桑给杨司马讲了沼气的循环原理。
“公厕和牲口棚里的栏粪,还有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汇集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气可以代替木柴燃烧,一路给屋里供暖,一路用作生活热水,还有一路供给灶台做饭。”
当然这都需要特殊的设备,都由林桑提出理念,小东和周家父子设计定制。一部分用竹制,一部分用陶器烧制。
从沼气池的刻度杆来看,这几天的池子里已经发酵出一些气体。当着杨家母子和钱家人,林桑来了场沼气首秀。
首先是生活热水,沼气燃料的热水器将水烧热储存,通过屋顶的竹管通向水池和淋浴房。
淋浴房太过私密,林桑带他们体验了洗脸池的热水。
林桑请司马娘和自己婆母先试,她打开竹制的龙头,温热的水缓缓淌出。俩老太太伸手洗手,淋到热水的瞬间都触电般缩回了手。
司马娘瞪大了眼睛:“大闺女,这是怎么回事,竹管里真的有热水?”她不敢置信地再次伸出手。
水并不烫,是温热的,淋在冻僵的手心里说不出地舒适。
林桑再打开燃气灶,一拧开关,窜起的火苗又灼伤了大家的眼睛。
“这是——”莫不是戏法吧,杨司马真想搓搓眼睛。
“这是我在一家窑厂定制的沼气灶台。”林桑解释。
首秀效果还不错,如果能借此推广出去,她这个穿越人士花了两个月投钱搞建设,总算有一点挣钱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