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默默期待,只有小中忍不住问:“娘,我们新衣服什么时候能做好?”
西子立即道:“衣服都裁好了,也缝好了边,就等拉蚕丝。”
一家人的衣裤,将那些蚕茧拉完够呛。幸好家里大孩子多,个个都是小能手。
林桑饭后打算再做一锅肉,对小东说:“师父师娘虽说不收束脩,但这是应该的道理,我们一定要付。除了三节两寿,平时有好吃的也别忘了孝敬。”
除了隔壁狗子家,她还想到分了家的里长一家。
本来家里还有个阴阳怪气的三妯娌,可今天的表现也足够她洗白。
这一家人很有意思,跟狗子家一样,枉费她一再凡尔赛,竟是没派上用场。
两家都是实心眼的人,估计为了替她守财,谁也没如她所愿将消息散布开。所以这两家人都值得。
她撸起袖子正要动手,小桃请缨:“娘,我刚才看你做了红烧肉,我也想试试,行吗?”
林桑想到她上次做麦虾的麻溜劲儿,想来不会毁了这锅肉。“那你当心点,尽量别弯腰。”林桑让出主厨位置。
她索性带着孩子们拉蚕丝。
她拿出的这些蚕茧都已经处理好,蛹茧分离后烘干过的,可以直接拉棉兜。这一步需要泡在水里进行,林桑有点心虚,才说了要省水,就又开始耗水。
洗澡的大木盆又派上了用场,她让小东用树枝做了几个弯弯的拱门,一会拉开的棉兜就可以套在拱门上。
泡开的蚕丝很有韧性,控制好力道并不会拉坏。能将兜状的蚕茧越拉越薄,拉到像云絮一样,往拱门上一套就行了。
这个活不难,就是需要极大的耐心。除了小中坐不住,连小北都能完成得很好。
东南兄弟两个也没闲着,开始研究林桑说的榻榻米。
不一会儿屋里又飘起了肉香,饶是大家都吃饱了,还不禁陶醉在这浓香里。
小桃夹了一块到林桑身边,略有点害羞:“娘,你尝尝看味道,我做得对不对?”
看色泽是达标的,林桑一口下去直接惊了:“这是重新做的一锅?不是刚才那盆?”
她当然知道不是,刚才那只盆,连底都刮得干干净净。盆里剩下汤汁,她扣了米饭进去,给孩子们每人分了一小碗,直接将他们吃到七窍升天。
林桑也吃了一碗,身心都异常满足。
她小时候最喜欢肉汤扣饭,近几年代谢降低,哪里还敢这样作死。穿来后仗着原身不胖,每日劳作后尽量犒劳自己。她觉得这也算穿来后最值当的地方。卡路里炸弹,放到这个年代再合适不过。肚子里有了粮食和油水,才能熬过这个冬天。
她这口吃得香,几双小眼睛也跟着馋了起来。但没人说话,晚饭吃得饱,孩子们都懂事地收回目光。
只有小中,一边给两位哥哥打下手,一边偷偷瞄一眼。
孩子们这样她反而不落忍,好在这一大锅也够,她宣布:“一人一块,尝尝你们大嫂的手艺。”
小中第一个欢呼着冲过来,小银本要推辞,被林桑一口喂到嘴里。
“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大家吃完依旧一脸陶醉。八壹中文網
小桃本来还有些没把握,可不仅婆婆夸奖,还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她有了信心。小东也觉得惊喜,以前家里不管做什么都一个味道,没想到自家媳妇还有这个能耐。
林桑是欣慰后继有人,看来主厨的位置可以慢慢交出去了。
她让小东给师父送去,小南送去爷爷家:“剩下的米饭也带上,如果吃不完让他们下顿蒸一蒸。”
红烧肉越蒸越软烂入味,她给小桃留下一些加餐,就煨在炭盆上。
有炭了就是方便,不仅能取暖,还能温着要喝的热水,还有孕妇随时的加餐。
只是到底不环保。现在不讲究碳综合,但穿越一趟,有些经验是不是可以尽早吸取?
这还是个农耕大国,千年后才会发展工业。但一定要走上先破坏再治理的路线吗?防治结合,不如在发展前就预防到位。
她跟几个环保达人一起建生态农场,就是为了实现绿色有机循环,农场里节能减排,连电都不用国家的,而是用沼气发电。
想到屋外棚里的家禽,还有她准备养的兔子,林桑有些心动。在千年前的村子里用沼气做能源,不知道算不算异想天开?
如果这样的话,家禽、兔子这些小型动物的粪便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牲畜才行。
可眼下是荒年,应该可劲儿折腾粮食才是王道。
但谁也没规定,环保建设和发展民生就一定是矛盾的。她有一个现成的农场可以参考,虽然只开发了第一期,也足够她复刻了。
堂屋里的灯火明亮,林桑思绪飘得很远,手里扯的棉兜却不停,孩子们也越做越熟练,很快絮状的蚕丝堆积如山。
渐渐地,大家眼神开始飘了,林桑也注意到了,刚恍然大悟,果然,沉不住气的小中跑来问她:“娘,今天什么时间上课?”
大家有这样的求知欲,林总也是高兴。
她能说什么呢,说就是她的教育太成功。她手头麻溜个不停,一个个棉兜堆成小山:“再等一会,你们两个哥哥回来了就上课。”
小东去了师父家一定唠上了,小南怎么也半天没回来?
刚说完小南跑进了门,他一回来就说:“娘,阿奶那边问我,那些蚕茧要怎样做成衣服?”
蚕茧不会用,林桑一呆,越国民间不养蚕吗?是她想岔了。
因为这条白沙江,她认定现在住的村子,就是她千年后的农场所在。
那个农场附近家家养蚕缫丝,她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古传下去的习俗。她想不明白,越国不养蚕,那无地不桑的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