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前,林桑给几个房间的稻草堆里都放了百部和地肤子。
农家洗头洗澡不容易,这两天先放些草药驱虫,她准备换新衣裳被褥前,再给孩子们全身大扫除。
她在小镇上长大,福利院又干净,从小没跟虫子亲密接触过,心里还挺怵。所以建了农场后,各种驱虫药都备得很齐。
看来这两种草药挺有效,至少第二天她没再被虱子咬醒。
林桑早起进了茅房,其实偷偷溜进农场洗漱。这里洗漱太不方便,没有牙刷牙膏,也没有其他洗涤剂。
这个年代的食物简单,大环境的含菌量也没那么高,百姓吃了东西用清水漱漱,最多摘根柳枝,一头咬碎了刷刷,靠这样保持清洁。
昨天林桑在集市上见过这时代的牙刷,说是用马毛做的,外形很像短毛笔。
还有配套的牙膏,看着很可疑,她完全不想尝试。
林桑不动声色洗漱完,孩子们也早早起来了。见他们只是用清水草草漱口了事,再在脸上胡乱抹几把,就算洗脸了。
林桑觉得惨不忍睹,但民生还得慢慢改善,一下子飞跃太多会把孩子们雷坏。
大家抹完脸继续去堂屋忙碌,女孩们裁衣,男孩们做木活。林桑去厨房做早饭,喊上小北帮忙生火。
小北争取到跟娘独处的机会,在她耳边悄声说:“娘,昨天小中一点没偷懒,一直在帮忙,大哥他们做得可快了。”
林桑立即笑了,她知道小中这年纪,不帮倒忙就算不错,顶多就是一个积极性爆棚,帮忙递递工具,打磨一下棱角。
小北这小监工,明显在帮忙吹嘘。想着昨天才受对方欺负,这孩子完全没有挟私报复,林桑更喜欢她的秉性。
揉着小北的脸蛋,她开心道:“好,娘知道了,以后有什么事,再叫小北帮娘做,好不好?”脸蛋瘦叽叽的,完全没肉。
这孩子高兴地应了。
虽然家中女孩不被待见,她们反而更渴望母爱。亲情是很神奇的存在,林桑前世没有切身体验,但她有所感悟。八壹中文網
作为孩子,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不要求父母富裕、貌美、有地位,甚至不要求有多爱他。只要你是父母,他就爱你,依恋着你。
而林桑能明显感觉到,小北对她感情变化最大,其次是小西,再就是两个儿媳。还真是越小的年纪,越容易建立信任和依托。
林桑一感动,今天的早餐就加了料。
除了跟昨天一样的瘦肉菜粥,她拿出一些鹌鹑蛋,说是昨天在外面捡的鸟蛋。
南方冬天偶尔也有鸟蛋,只是概率跟前天的兔子一样。但既然娘亲这么说,也没什么可怀疑的。
林桑将十几个蛋都打了,加了盐和冰箱里的鲜奶,炖成一大瓮蛋羹。
孩子们显然从没吃过这样嫩滑鲜美的蛋羹,一边不停地夸,一边风卷残云地消灭了一瓮。
见孩子们吃得香,林桑脱口而出:“你们这么喜欢吃蛋羹,我们养些鸡鸭鹅吧,这样每天都有蛋吃。”
农场冰箱里囤了不少蛋类,她有心给孩子们补补身子,苦于缺少拿出来的契机。
能养鸡鸭自然是好了,但是小南皱皱眉问母亲:“娘,这两个月地里没什么菜,也没有粮食,我们用什么喂?”
小米说:“我今天再往深一些的山里去,多采些野菜。”
娘说要养鸡鸭,她眼睛都亮了。蛋羹太好吃,是她这辈子从没吃过的好滋味,哪怕天天往山里跑她也愿意。
只要熬过冬天,来年开了春,地里的野菜就多了,只要不继续干旱,家里菜地也能种菜。
但是林桑说:“都是傻孩子,用粮食喂鸡鸭得多浪费,挖野菜喂还不把人累死。”
小东问:“娘,那我们用什么养?”
林桑自信道:“当然用虫子养,鸡鸭更喜欢吃。而且吃虫的鸡鸭,下的蛋也更香,肉更好吃。”
这话是真的,她农场的禽类都是放养,吃的都是虫类和草籽。鸡鸭鹅蛋金黄喷香,所有人来了都爱吃。
小西也问:“可是娘,我们家里也没有虫子。”
林桑心里想的是,不,家里有,只是你意识不到。嘴上说的是:“家里没有,外面地里有啊。”
“地里?”这群村里的娃脑子也一时转不过来。
林桑叹口气:“我记得你们爹以前说过,大旱后的土地干燥,有一种虫卵特别多,来年哪怕不继续大旱,也会有虫灾。”
也不知道这钱秀才生前懂不懂这些,反正眼下无对症,有什么好事就往他身上安。
要不然她一介农妇,懂太多不合理。
小东喊起来:“蝗虫,一定是蝗虫,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蝗虫大灾,把田里稻谷吃得精光。”他想起就打颤,虫灾比旱灾还可怕,他那时候还小,但已经记事了。
小一岁多的南子就没这个印象,但光是听说就够可怕的,他脸色瞬间变了,忧心道:“娘,那明年会不会——?”
林桑在现代也是见过蝗灾的,遮天蔽日的蝗虫过境,稻田尽毁,日月无光。
这里可没有高科技种植保障,她也打了个哆嗦,认真考虑起事件的严重性。
越国以水稻田为主,相比旱田,受蝗灾影响较小。可如果往年水田受灾也这么重,该如何民不聊生了?
她道:“我们先买些鸡鸭,去田里吃虫卵,我再多跑镇上几趟,问问有学问的人,有没有防蝗虫的方法。”
去镇上是真,要不然很多戏法没法变,但古人防治虫害的办法有限,还不如她知道得多。
听娘这么有把握,孩子们稍稍放下忧心。早饭后,小南夫妇又上了山,其他孩子也继续忙碌手中的活。
叮嘱了一句中午回来吃饭,林桑又躲进农场书房,翻箱倒柜找资料书。
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翻了半天,她决定,先养成村里第一条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