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偏厅。
尧光道人坐在隆昌帝对面,茶盏端在手里,有一下没一下拨着茶盖,就是不喝。
“道长许久没下山,此次下山所为何事。”虽然在问,但隆昌帝已经隐隐猜到了。
应是为了晖月,她前段时间才去了青秀山。
尧光道人放在茶盖,发出轻响,“为了大晏的储君。”
“道长的意思是?”隆昌帝皱着眉头,满心烦躁。
难道尧光道长真的要辅助晖月?
可晖月是他跟澜霞的掌上明珠,他不想让她走这条路。
“陛下难道真的不知道贫道是什么意思吗?”尧光道人开门见山。
隆昌帝面容紧绷,看起来冷峻得可怕,“朕不会让晖月做储君的。”
在这个位置坐了那么多年,他清楚的知道这个位置有多苦,有多累,他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坐上这个位置。
他不允许。
澜霞跟晖月的担心他明白,也清楚,他已经想好应对之策了。
只要除掉士族,除掉威胁她们母女的人不就好了。没有必要去受那个苦。
就算他没办法压制士族,他亦有办法保全她们母女。
他打算给澜霞留一道空白圣旨。
“这不是陛下让不让的事。”没有人可以逆天而为。
“朕越发听不懂道长的话了,难道你要让朕的女儿谋朝篡位吗?”
只要他不同意晖月怎么坐得上储君之位,除非像鄘王一样谋朝篡位。
但晖月是他的女儿,晖月绝对不会做那种事,无论她对这个位置有多执着,都不会做那种事。
尧光道人朗声而笑,“陛下想多了,我又不是妖道怎么会做这种事。”
“既然如此,那道长打算如何在朕不允的情况下让晖月成为储君。”隆昌帝问他。
“民心,民意,还有百官。”尧光道人面带微笑。
隆昌帝摇头,“不可能。”
民心,民意或许容易操控,百官是绝无可能。
若百官真那么好操控,他的后宫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若百官真的那么好操控,这么多年来他也不会如此忧心了。
“陛下要不要跟贫道打个赌。”
“道长请说。”
“若贫道真能让民心所指,让百官臣服,陛下是否能退位让贤。”尧光道人闲适的靠着椅背,茶盏放下。
“咳咳………”
一连串咳嗽打破了厅内的安静,世界仿佛都静了下来。
剧烈咳嗽不停,隆昌帝脖颈青筋暴起,脸憋得通红,可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尧光道人看。
仿佛是在确认他是不是在说笑,然而尧光道人神色始终未改,眼睛里盈满认真。
“赌吗?”尧光道人问。
好不容易才止住咳嗽的隆昌帝,再次咳了起来,守在门外的成九,听到厅内剧烈的咳嗽声脸皱成了一团。
但隆昌帝未发话,他又不敢进去。
尧光道人在御书房待了不过半个时辰就离开了,离开时脸色大好看着很高兴的样子。
成九送走尧光道人,踏入偏厅就见隆昌帝满脸疲倦的呆坐着。
“陛下可是身体不适?要不要宣太医过来瞧瞧。”成九低声询问。
听到成九的声音,隆昌帝回过神,轻咳一声,“不用了,只是有些累。”
成九“哎”了声,轻手轻脚上前打算收拾尧光道人用过的茶盏。
“小成子,朕的这几个儿子你觉得谁最适合做储君。”隆昌帝突然开口,语调很平常,像是在说极其寻常的话。
成九听到隆昌帝的话双腿一软直接双膝跪地,头触地趴在地上,冷汗直流。
“奴婢不敢妄言。”
隆昌帝皱眉,盯着他,“怕什么,朕只是同你闲聊。”
“奴婢不敢,陛下饶过奴婢。”储君之事再如何也轮不到他一个阉人妄言。
成九在御前伺候这么多年,最是了解陛下的脾气。
陛下虽然不像先帝那样酷烈,可他是天下之主,一言可定他人生死,脾气再温和也有个度。
别看陛下此刻面上神情与平日里毫无分别,可成九知道,陛下此刻正处盛怒。
“朕身边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没胆的东西。”
隆昌帝转动手上的玉戒,他尽力压着声音,不想投出太多情绪来。
成九不敢应声,身子微颤。
“起来吧,去把容妃宣来。”
成九偷偷看了一眼隆昌帝,猫着腰爬起身,再猫着腰退出去,掩了门才敢直起身。
门外。
”师傅怎的这副表情?陛下责罚您了?”成九的徒弟上前低声询问。
成九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对着自己的徒弟摇摇头,显然不愿多说。
这可不是责罚这么简单,而是差点丢了小命。
也不知那道士对陛下说了什么,竟引得陛下如此盛怒。
偏厅里,隆昌帝半歪着身子,扶额坐在圈椅里,心中五味杂陈。
他这个皇帝做得是不是太憋屈了点。
难道他真的如尧光道人说得那么差劲吗?
时间回转至半个时辰前。
隆昌帝直勾勾的看着尧光道人,他试图从尧光道人眼里看出有一丝玩笑的成分,然而没有,他眼睛里除了认真就只有认真。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隆昌帝哑着声,“退位让贤?”
“是。”尧光道人毫不避讳隆昌帝的打量。
隆昌帝怔住。
他说退位让贤,而不是说让晖月坐储君,直接就是退位。
尧光道人见他一脸受打击的模样,继续道,“陛下觉得自己是位贤明的君主吗?”
“在贫道看来,陛下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端起茶盏,掀开被子茶盖饮了一口早已凉透的茶,“陛下称帝这么多年来,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吗?”
“不说远的,就说京都,士族横行霸道欺压百姓,陛下看得见吗?有为他们做过主吗?”
“朕何时不为百姓谋利了?朕虽不如先帝,可朕并非昏庸之人,朕心中时时记挂着百姓,忧心着百姓。”隆昌帝猛地站起,满脸怒火。
“陛下不如仔细想想,想想为君这些年自己到底是不是个贤明的君主。”
“君主的贤明从不说靠说,而是靠听,陛下应该去听听百姓们的声音,去了解一下百姓是否穿得暖,吃得饱,可不是空口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