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
我云林山武夫天地间拳法最强,不过是被你们用计坑杀了一个曹紮,你就要对我怜悯?
“章元书院,夫子儒狗,莫不是都是哑巴不成?!”
周卫阳真是动了肝火,他面如寒霜,在这神鹿殿内,他不会对浮鹿山门人动手,但他可不敢保证,不会一拳打死这个,看着让人直犯恶心的臭书篓子。
先前他那说给魏云霜的话,又何尝不是在告诫浮鹿山?
至于你浮鹿山会怎么做,自己去掂量后果,如果你是袖手旁观,及时收手的话,云林山大体上还能和你“礼尚往来”。
如果你站错了位,执错了“正义之言”,只要你浮鹿山还在这浚湯北部,就必须要承受云林山的怒火!
章元书院杨学山闭关破境又如何?
你这不是还没破吗?
浮鹿山鹿三真这千年老王八也在闭关又如何,只要不过九境,他们始终与云林山有着天壤之别!
至于凌州郡灵脉一事,全权是由曹紮和云林山掌律祖师负责的,其中隐秘细节周卫阳其实也不算清明。
对于掌律祖师这些年做的那些勾当,周卫阳谈不上厌恶,但也绝说不上赞同。
山中派系复杂,更有首席供奉在其中穿插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山中自然也不算平和。
但无论如何,这种有损山门荣誉的事,他们还是能做到一致对外的,更何况,他的小师弟曹紮生死是真,如此连尸首都寻不到!
若是山主闭关而出,知晓了此事,他们还不能妥善处理,他们这个上三境也会被一拳轰成中三境,甚至成为一个废人。
周卫阳不怀疑周先河会这么做,就算自己是他的亲侄子......
他们虽然仰仗周先河,但他们也比任何人更惧怕周先河!
用世俗朝堂的一句话来形容,是再适合不过。
真是那伴君如伴虎......
这些年由于周先河基本都在闭关,所以他们这些在云林山祖师堂有一把座椅的武夫,思维才能多活跃一些,日子也才好过了一些。
但是临到头了,小师弟和掌律祖师却在那凌州郡,闯下了这么大的篓子。
如果不趁着这次机会,把他们失去的面子拿回来,等周先河出关,倒霉的就不只是章元书院了......
况且偏偏这章元书院,还自己送上门来,说是天赐良机也不为过啊。
萧山河轻甩宽袖,随即身体悬浮于半空中,不紧不慢的走向周卫阳,在两人相距十丈左右的位置停下。
周卫阳眉毛一挑,这酸儒书生还算有点意思。
居然知道云林山武夫出拳,十丈之内随心所欲。
故而特意站在一个折中的位置。
但又如何?
周卫阳冷笑。
山上修行,小境与大境之间,两两相隔如同相隔半座天下。
他若是真想杀这六境儒生,又何须在乎距离?
虽然不能像七境陆沉修士一般,倒走时间长河,拥有那缩地成寸的神通。
但七境陆沉武夫的人未到,拳先至,气焰围绕的护体金身,其中的奥秘也足够令人瞠目结舌......
前提是那魏云霜,魏人敌,莫要走错了路,选错了盟友!
想到这儿,周卫阳又瞥了眼浮鹿山修士的方向,这下,傻子都得看出,他周卫阳眼里那满满的威胁......
直到最后,周卫阳才收回目光,去听那章元书院的酸臭书篓子,讲那些他需要做做样子的屁话。
萧山河心湖清澈,儒心通明。
这次来浮鹿山不过只为两件事,第一件便是按柳生的意思,不仅在路上为周天等人保驾护航,更是要在浮鹿山表明态度,希望他们善待周天一行人......
所以其实从周天他们出了凌州郡后的每一步路程,都有萧山河的远远跟随。
至于缘由,自然是柳生的懊悔和弥补。
凌州郡事发之时,柳生正在为杨学山护道,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时刻,是万万脱不了身的。
关于范十初和邓㕎的自求一死,书院自然也是知道,而且他们身处“笼中雀”多年,已经算是一种慢性自杀了,“笼中雀”以消磨生机为运行本源,这本来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阵法,也正是如此,整件事情的始末,书院才给予了范十初极大的自由和尊重......
这是范十初和邓㕎的选择,要想彻底根绝后患,只能是这样的办法,如果范十初不做,总会有另一个君子,另一个贤人要做。
灵脉之殤,其实各大山门都深有体会,灵脉开采一个不慎,就很容易引起天地反噬。
若是无凡人居住的洞天福地还好,只需要合理开采,那方天地自然会慢慢温养,让灵脉趋于稳定。
而且就算开采过度,采大于补,大可遗弃那一方天地,任由其自行崩溃,没有利用价值后,他们再拍拍屁股走人。
这也算是各大仙门开采灵脉的共同特点。
灵脉本身就极少在凡俗之地存在,但是纵观以前,似乎没有哪一次是得了善终的?
通常的结局,就是那些修士只顾自己开采,然后扬长而去,只留下满地狼藉和苍夷。
最后引来天地反噬,天崩地裂,万物枯寂,至少数百年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到了那个时候,会有多少百姓被迫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关系到千百万百姓的事,书院怎么会允许任何一家山门来抢占灵脉?
他们宁愿将那灵脉打散,不再化为可交易的山上钱币。
让地下灵石化为虚无缥缈的灵气,重新回归这一方天地间。
只为成就一方,可供百姓安居乐业的福地罢了。
书院分文不取。
甚至还永远留下了一位贤人,一位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