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薛家的这些老亲,薛蟠真的几乎一个都不愿意搭理,恨不得直接一刀两断,割袍断义。
一方面,他知道,这些人和四大家族一样,最后结局没有一个好的。趋利避害之下,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
再一个,这些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正所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们和四大家族搅合在一起,还有以前薛蟠的酒肉朋友,这些人能是什么好人?
但是,薛蟠到底不能彻底和他们撕破脸。
这里不是现代社会,这里讲究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甚至就算是现代社会,也讲究人情往来。只不过,古代更加看重这一点罢了。
因此,无缘无故和亲朋好友一刀两断,自己的名声也差了。
而一个名声差了的人,在古代,可真的是寸步难行。八壹中文網
名利害人,利就不说了,名,光从名与器不可假人这句话便可知一二。
因此,虽然虚情假意,但是薛蟠依然是盛情难却,只能跟着四大家族金陵的人,甄家的人等等,一起去吃喝玩乐。
好在来请薛蟠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不然,薛蟠恐怕还要更累。
毕竟,年纪大的都是长辈,说什么都需要听着。还要行礼等等,很是麻烦。
不过,就算是同龄人,薛蟠也觉得烦不胜烦。
一方面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人和以前的薛蟠一样,讲的都是酒色财气,薛蟠现在却并不喜欢。
在一个,这些人还喜欢灌酒。
对此,薛蟠觉得,应该将这些人弄到现代社会,经历一两次喝酒事故,看看这些人日后还敢不敢再灌酒。
虽然他不知道是因为练武,还是穿越的原因,酒量似乎还可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喜欢喝酒,尤其是被灌酒。
但是气氛来了,不喝,又不给面子,人都来了,为了这一点事情闹翻,很是不值得。
不只是灌酒,后面,还准备带着薛蟠去花船,青楼上玩,甚至赌坊走一遭。
幸好薛蟠虽然独战群雄,但是早有防备,借机尿遁了,不然......
好在其他人也不是故意设计薛蟠,大家都喝高了。
因此,虽然觉得薛蟠有些扫兴居然提前溜了。
但是他提前结账,众人好吃好喝,倒也皆大欢喜。
虽然勉强应付了过来,薛蟠回到薛家的时候,依然感到一阵的难受。
可是这种事情,只能自己习惯。
因为这样的事情,日后肯定还会经常遇到。
毕竟,谁叫他是薛家的家主,薛家又只有他一个顶门户的人呢?
不过,这也让薛蟠下定决心,一定要一口气考出来。
因为,只有考出来,有了地位,虽然逢场作戏依然免不了,但是至少,这些人就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灌酒了。
好在,薛蟠强大的体质,让他在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又满血复活了。
之后的日子,就如同之前一样,看书,练武,间或四处走走。静待第二场府试开始。
自从上一次聚餐之后,虽然后面,又有人来请,但是薛蟠都推了。
闲暇时候逛逛街,喝喝茶可以,但是喝酒,泡妞,摇色子什么的就算了。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还觉得薛蟠是在装。
毕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对方是什么人,他们还不知道?
就算是拜师了,就算是考了功名,不也是那个人?
什么浪子回头,不过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可惜,显然他们料错了,毕竟,薛蟠连芯子都换了。
如此几次下来,众人也就不再邀请了。
薛蟠甚至被隐隐剔除了那个圈子,大家不是一路人了。
对此,薛蟠只能说干得漂亮。
当然,有剔除薛蟠的,自然也有交好的。
就如同薛科,贾兰,贾芸等等人一样,歹竹出好笋,总是有些变异品种的。
虽然相处时间还短,真实品行如何,还不得而知。
但是,相比那些纨绔,倒也还算聊得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很快,便到了院试的日子了。
和童子试一样,没有什么好说的。
唯一不同的便是,这一次来考试的人变少了。
因为想要参加秀才考试,首先,你必须先取得童生资格。
就好似要读大学,先必须高考一样。
但是童生和秀才不一样,秀才是终身制,只要一次考取成功,就永远是秀才了。
但是童生不一样,每一次考试,都需要从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考过来。
因此,相比而言,每次院试的人都是最少的。
院试又被称为道试,三年之内两次,院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试大致相同。
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最后的名次了。
虽然通过的都叫秀才,但是第一名叫禀生,其次叫增生,再次附生。
第一等,可以领取朝廷供奉,相当于奖学金,第二等,自然就没有了,第三等待遇就更差了。
因为有了之前案首的原因,所以,这一次,薛蟠心态就更稳了。
毕竟,他已经板上钉钉的拿到了秀才功名。因此,自然轻松了。
不过,如果说府试的时候,他还能拿到案首,那么院试的时候,就有些悬了。
相比童子试只是简单的考记忆,秀才考试就难多了。
薛蟠虽然不至于妄自菲薄,但是自己到底读书日短,而金陵地处江南,向来文风昌隆,所以,再一次取得案首就有些困难了。
好在他并不求头名,只要上榜就好。心态很稳。如此考试起来,似乎更加如有神助。
有点类似修炼道家功法,心境道法自然,自然就事半功倍一样。
因此,这一次考试下来,薛蟠相比上一次就轻松多了。
考试完,回到薛家,薛蟠依然如同之前一样,不过这一次,薛蝌等人没有再说薛蟠皇帝不急太监急了。因为大家心中都有底了。
果然,不久之后放榜,薛家连小厮都没有派去看榜。
不过,不多时,一阵敲敲打打的声音就在薛家门外响了起来。
一开门就看到了两个身穿红色差服的喜差站在门口,显然是上门贺喜的。
薛家早就做好了准备,鞭炮喜钱当即就派上了用处。
附近的邻居,早就盯着这边的老亲等等,也都锦上添花来恭喜,送礼。
薛家大门再一次宾客盈门,蓬荜生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