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心里也是一阵暗恼,憋得慌。
当时,有个陌生的老妇喊住她,郑氏有些纳闷,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可这郑氏是将军之后,自小也是跟着哥哥们摔打过来了。
虽然成了亲之后,已经收敛了,可是面对一个女人她也是不虚的。
所以,她眼珠子轱辘一转,便假意的跟着那妇人,想看看这妇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没想到她有她的盘算,那妇人也有自己的小手段。
她们走到寂静的小巷,那妇人便趁着郑氏不察,向她扬了一把粉。
她本能的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可是多少还是吸进去了一些。
还好,郑氏吸进去的不多。
郑氏瘫软倒地,意识有些模糊,但是不算是没有知觉了。
接着,她迷迷糊糊的觉得自己好像被放在一个板车上,七转八转的被拖进了一个院子。
她的脑袋晃得发胀,心里气得要死,自己什么时候被这么欺负过。
郑氏努力的挣扎着想睁开眼睛,醒过来。
好在,到底是迷药吸进去的不多,紧要关头,她终于手脚有了力气。
她不动声色,假装昏迷。
然后,找准时间,看着那妇人低头查看自己的情况,便一头狠狠的撞上去。
那个二当家根本没有防备,被郑氏用全力撞了个仰倒。
接着郑氏就歪过去,爬了两下,滚到了撞的晕头转向的妇人跟前,用脑袋一下接一下的补刀。
郑氏在这种紧张情况下,也感受不到了疼痛,凭着一腔的勇气,脑袋跟没有知觉一样,下着大力气。
还好,田娇娇和桃红三人找了过来。
不然,等你二当家转醒,她手脚被束缚着,也不一定能脱身。
这次,算她倒霉,真是她失算了!
……
杨修和回来到屋内,看到就是郑氏额头一片红肿,刚上了药,这时候包着头巾。
杨修和是又心疼又生气,可看着郑氏这可怜的模样,也不忍心再骂她。
他上前轻轻的抚摸着郑氏的脸颊,问道:“慧君,还疼吗?”
郑氏看着杨修和,有些委屈,瘪瘪嘴带着一丝哭腔:“夫君,疼!可疼了!”
杨修和调整情绪,狠狠心说道:“知道疼你还敢这么冒险?”
“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让我怎么办?”
郑氏看着杨修和泛红的双眼,此时也有些后怕了。
她上前蹭蹭杨修和,放软声音说道:“我知错了,下次我再也不敢了!”
“你别生气了。”边说,便依偎到了杨修和的怀里。
杨修和看着这样的郑氏,心里有再多的气,也一下子就全部没有了。
他轻叹一口气,搂住郑氏,两个人亲密的依偎在了一起。
正要进去看看郑氏的张嬷嬷,看着搂在一起的一对璧人,默默的收回脚步,退了出来。
张嬷嬷站在门前想了想,便让柳叶去把桃红叫起来,带到了她的房间。
桃红跪了两个时辰了,心里苦涩得很,她是膝盖也疼,胳膊也疼。
当时,用棍子敲那个二当家,桃红可是咬牙切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她小声啜泣着跪到了张嬷嬷的面前,没有说任何辩驳的话。
张嬷嬷看着桃红那可怜的样子,斥责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她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桃红,语重心长的教育道:“桃红,你是自小跟着姑娘长大的。”
“姑娘做事从来就大胆,你作为她身边的人,要时时刻刻的警醒。”
“不然,夫人为什么调了你们这几个稳重的过来?”
桃红听了嬷嬷的话,心下更是自责,要不是自己贪玩,把夫人留在身后,那女人就不会趁虚而入了。
桃红认真的听完了张嬷嬷的话,放声大哭了起来。
这次惊心动魄的情景也真是让桃花长心了,她已经发誓以后要跟着郑氏,寸步不离了。
柳叶看着桃红的模样,有些不忍,上前握住桃红的手,轻声的安慰了起来。
张嬷嬷敲打完毕,看着桃红也有些不落忍。
今天桃红虽然不察在先,可最后也是有功的。
张嬷嬷找了个小丫鬟来照顾桃红,便领着柳叶去前头服侍郑氏。
郑氏此时已经哄好了杨修和,两个人和好如初,亲亲热热的。
郑氏小声的询问起了杨修和:“夫君,那田姑娘是怎么找到我的?”
杨修和已经从桃红嘴里知道了一切。
他细细的跟郑氏讲了起来,他现在对田娇娇也是赞不绝口,感激的很。
“还别说,那田姑娘真是个聪慧的,她到了你不见的地方,先从周边的巷子找起,顺着拖拽痕迹和车辙印找过去的。”
“县衙里自是有能人会找这些蛛丝马迹,没想到这田姑娘也是厉害的,竟然也找了过去。”
郑氏听得双眼放光,没想到这田娇娇不仅饭做得好。
这找人的水平竟然也不错,这些都是军中斥候的一些小本事。
她自小长在将军府,还是知道一些的。
没想到田娇娇这个乡野里长大的,还有这样的本领和这样的观察力。
郑氏对田娇娇现在是越来越有好感了,当然,还带着一些好奇。
“夫君,这次田姑娘,还有一个妇人,也是出了力的,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还有桃红,也要好好的奖赏。”
郑氏轻轻地替桃红说了说好话。
杨修和看穿她的小心思,冷哼一声,到底还是点了点头。
郑氏放下心来,紧绷了一天了,现在有些扛不住,慢慢昏睡了过去。
杨修和看着郑氏睡着,小心的替她盖上薄毯,轻手轻脚的出了门。
门口的张嬷嬷正在一侧候着。
“张嬷嬷,你去准备一些礼物,送到田记小馆,给那田姑娘。”
“还有桃红,将功补过,就算了吧!”
张嬷嬷闻言点了点头,便退下了。
她对田娇娇赶紧的很,就等着郑氏和杨修和发话了。
今天要不是那田姑娘寻着过去了,她都不敢想小姐怎么样。
她做主开了郑氏的箱笼,挑了两件上好的金簪带了过去。
张嬷嬷也是诚意十足,她也不假手于别人,留着柳叶在家里照顾郑氏。
她自己带着两个小丫鬟便出了县衙,向田记小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