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极品傻皇子 > 第242章 如此信物

第242章 如此信物(1 / 1)

“择日起,将部分大唐公家田的蚕丝麻布停止原料售出,转而由成立大唐工部成立官营布坊,开始制作属于大唐官营的衣物。”

“其次,作为蚕丝麻草主产地的蜀地那边...通知蜀王择日筹备官营丝麻坊,进行收购原料以及制衣工作。”

李世民下令吩咐道。

“陛下,那千氏与张氏该如何?这纺织衣物的行当,定然绕不开这两位世家。”

刘政会提醒道。

蜀地的‘彩锦织品’自秦汉时期便于闻名天下,之后更是由丝绸商路名扬大唐境外,是作为外商前来大唐采购的重要物资之一。

而在这项行当之中,蜀地的千氏、张氏便是其中作为其行当佼佼者,共争鳌头。

其中,大唐境内近半数以上的‘蜀锦彩织’基本也绕不开从这两世家手中进口原料布匹。

若是大唐想要直接插手这行当,定然绕不开这两世家望族,虽然平常井水不犯河水,但这牵扯到利益之上...

竞争定然在所难免。

“无妨。我们只需先依照计划行事,先抛出饵,至于之后,自然会有那处理协调双方权益的方法。”

李世民轻声笑道。

有这‘纺织机’在手,他们便有了谈判的筹码。

与其主动出面洽谈,倒不如让对方认知此物厉害之处后,再进行沟通商议。

否则,定然会落于下风。

而他们虽依靠《生产专利许可证》,但这说白了也不过是一件器物,迟早也会被对方仿制改良出来,充其量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现在捷足先登,便是要抢在对方察觉自己的异动和威胁之前,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之后,才可以此为筹码,商讨如何合营此事。

更准确的来说,这不仅是对于那两个蜀地望族如此,对于天下的纺商亦是如此。

“陛下,那工部尚书·段纶那边...”

房玄龄眉头微皱,斟酌了言语提醒道。

“呵...我等如今这也仅是于此对这些事务商议详尽对策,那具体的实施,定还需要再打磨一番。”

李世民眯着眼,如此回道。

“喏!”

房玄龄四人顿时明悟,对此了然于胸。

这些个图纸里的物件,从采购原料尽皆是需要工部尚书·段纶出面,进行负责处理的。

但此时却没有在此出现,而是同他们进行商谈,这明显就是皇上心中已有了其它良好人选,或是其它的安排。

换言之...

段纶那工部尚书的位置,此时也已难堪相应的重任了!

“提及工部,听闻那绵州的水患今年得到有效治理,其灾情仅有往年三成的影响,且根据汇报所称,明年那‘绵州水患’将会得到有效的治理。”

“而因其福泽影响,其同河道下游的梓、遂、普、简四个州,今年的灾情影响也减淡了几分,倒是龙、剑二州灾情因此重了两成。”

“此事福祸相依间,倒是可见其优劣之处。目前来看,除去那具体河道堤坝、疏堵通等布置安排之外,于绵州司工府所上报的水患治理工事中有这么一则,倒是可以让其它地方官府与之效仿,共治水患!”

李世民摸着胡子,随后提笔写下三个字,展示于四人眼前,上面那铁画银钩所书写的是——水河监!

“水河监?”

对于‘绵州’的事情关注甚微的房玄龄、魏征、刘政会三人面面相觑,对此有所不解。

唯有一直处理着那关于绵州刺史各种‘小报告’吏部尚书·杜如晦,有对‘绵州’的事情有过详尽的了解,当即点了点头,明白陛下意欲何为。

“绵州水患得以有效治理,同绵州刺史·牧禅所颁布的新策密不可分,而其中,关于那河道治理中,专人专治、专人专管一事尤其重要。”

“除开水患之时,相应河道的看护照料也尤其重要,预防通报险情、清淤填补、管控河道等事由,应当要安排相应的专人进行治理。”

“至此,即日起朕将宣布开办成立‘水河监’,由专人负责督办管控地方河道,设立专门的江、河、湖长,进行地方河湖的管控治理。”

“至于其中的管辖人员,有能者而居之,不仅限于科举考核一途,也可由地方进行举荐那民间有着‘大禹’之能,懂得辨水识水治水的百姓!”

“其次,这江、河、湖长分属工部名下,其手中不仅要‘有名’亦要‘有实’,定要将水道治理之事落到实处,并修缮完善相应的水利法,让其依规秉公办事!”

“详细建议于草案,将于明日早朝宣布谕旨,由房爱卿、杜爱卿两位进行审核督办商议,建设此部门!”

“喏!”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拱手允诺道,对视了一眼。

皇上这已是摆明了将那水利工事的事务,从那工部内单独划分出来,化作单独的办事处。

此举,也是直接削弱了原工部的直接影响力,而是让其受到数方监管决议,让其有实权的同时,也阻断了其中再玩猫腻的可能。

说白了...

皇上已是变相打算对那工部之内,所存在的一些乌烟瘴气进行整治,将其中个别人玩猫腻博取利益的可能斩断,确保水利工时的治理得到有效的实施。

“陛下英明!”

魏征眼神微动,也意识到其中关键之处,对于这明显福泽百姓之事,他心中自然甚是赞同,当即出声称赞道。

毕竟关于工部的一些事情,他也有一定了解,更也有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某些工部大臣不作为、乱作为,或是中饱私囊的嫌疑。

但这也是杀鸡儆猴,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一些心有诡意的工部官员私底下是否做着何事也难以知晓。

所能知道的事,那每年拨款用于治理地方工事的钱款是日渐高涨,且许多问题迟迟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纵使明知其中有大猫腻,但涉及的关系链太过庞杂,在其有意掩盖之下,要费力盘查其中事务太过艰难,有时纵使指明了谁有问题也罢,也不好直接将其论罪处罚。

但现在成立这‘水利监’,执行专人专治之举,虽然会增添相应的官员俸禄一项,但是却是把原有的利益关系链条直接一刀斩断。

其次,纵使后边有人再玩猫腻,在多方监管之下,也定然无所遁形,而且也将那工部原来的职权运转其影响降至最小,此举倒是甚好!

而那‘有名亦有实’的提点...

就直接坐实了其重要职、责、权的重要性了。

毕竟相比于天灾的影响,其中含有的人祸也尤为关键。

拥有实权,其它的暂且不说,至少对于那占据河道、恶意污染的地主商贾恶霸而言,无论是论律法职权或是论拳头,那都有了整治管控其行为的实力!

“除了刚才那些事由之外,朕还有一事想要同诸位爱卿商议...”

李世民摸着下巴,提笔在宣纸上又写又画,之后将其呈现在四人面前,说道:“诸位爱卿请看此物。”

四人抬眼看去那张宣纸,之间其上方画着的正是一个个铜钱的图案,而中间写着的字迹内容为——长安城兑六千七十一贯钱流传行使。

“陛下...此图案,是有何意?”

四人愣了好一会儿,面面相觑着询问道。

“这便是六千七十一贯钱!”

李世民嘴角微翘的说道。

“这...呃...”

房玄龄三人疑惑不解,直言不讳的魏征则直接说道:“这不过就是几个图案或字迹,这只是写上那‘六千七十一贯钱’的数额,这纸张不过鸿毛之重,又如何抵那上百斤的钱两啊!”

“这确实不抵...”

李世民点着头,随后拿起身旁的传国玉玺和氏璧,在那宣纸上摁压而下,在其字迹处印下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再次展示那张宣纸,问道:“那现在呢?此物可抵那‘六千七十一贯钱’了吗?”

“这...”

魏征嘴巴微张,左右看着同样惊讶不已的三人,表情有些怪异的出声回道:“此物既印上了玉玺,那便是受大唐朝廷认可的信物之一,如此一来却也确实能抵那些钱两...”

“哈哈哈...”

闻言,李世民也大笑出声,摸着手里宣纸那鲜红的印泥,摇头轻笑感叹道:“是啊!就如此简单的一举,这轻如鸿毛的宣纸,便可抵的上那百斤重的钱两,也就是如此而已,又何必再多此那一举呢...”

四人对此疑惑不解,不明白他此举用意如何。

而李世民也笑叹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晓那民间有那抵押物品的当铺如何运作的?”

“禀陛下,那抵押物品的柜坊,也就是让一些急需用钱两周转者,让其抵押各类货物换取一定的现钱,之后会交付信物为证。如若其在一定时日内将凑齐钱两,便可同柜坊交托信物,缴足利息后将其抵押的货物赎回。”

刘政会拱手回应道,其它三人听言,纷纷对这其中关联寻思起来。

“好!那诸位爱卿...”

李世民让其解释完后,将那宣纸拍在桌上,问道:“这又算不算得上信物?!”

“这...自然算!”

四人拱手附和,上面可是印着那大唐传国玉玺的印记,那可是皇上才可摁压的印子,称其为‘皇帝谕旨’也不为过,又如何称不上是信物呢?!

“就是如此一举,此物便有了那同‘六千七十一贯钱’的价值了!”

李世民肯定着此事,接着笑问道:“既然如此...又何需再费周章,将那上百斤的钱两从东市运到西市,甚至是从长安运到那岭南之远?!”

“或者说,那腰缠万贯之人,又何需真将那万贯钱的钱两悉数带于身上?只需带此信物,不也有那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陛下您的意思是?”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大感震惊,意识到此事一旦推行起来所关乎的重大之处。

“不不不,绝对不可!就如此充当信物未免太过草率,而且其中所涉及的数额何等重大,且不说如何兑换成现钱之事,此物也并非人人信服认可,而要是有人怀有歹意,以此伪造骗取钱财...”

魏征下意识就提出了一系列反对的意见。

而对商道一途有所熟知的刘政会,当即双眼一亮的打断道:“不!此举大有可为之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国军舰在线阅读 大国军舰在线观看 大唐:我家衣柜通长乐公主宫殿 宋卒 寒门贵公子 最强兵王:无敌从亮剑开始 大国军舰免费阅览 最强特种兵:我无敌实力藏不住了 重生之大明战神 三国之问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