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1182 章 不通其理,便称之为神

第1182 章 不通其理,便称之为神(1 / 1)

当一个书呆子,开始质疑。

脑海里那无穷的知识,瞬间就会让这份质疑,开始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就是这一天,朱由检踏上了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

他成为了一个会被污名化,会被人身攻击的人。

他跟随先贤,踏上了艰难寻根之旅……

华夏古籍中,对于人工飞行器的记载,少吗?

不少!

一点都不少!

从上古到先秦,从秦汉到两宋,从元明到伪清……

遍布史书!

甚至,那个干不过“位面之子”刘秀“大魔导师”的“穿越者”王莽时期。

依旧有这样的记载!

《汉书》记载了王莽时期,有能工巧匠,制造能带人飞翔的工具:

“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

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看到了吗?

抛开世俗的眼光,用真正的“科学”精神,去探寻!

这说了一件什么玩意?

——翼装飞行啊!

这样的记录是孤例吗?

不是!

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乱世中,一样有这样的记载!

《资治通鉴》:

——“使元黄头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

黄头独能至紫陌乃堕,仍付御史中丞毕义云饿杀之。”

高洋要杀北魏皇族。

有一个叫“元黄头”的人,是能工巧匠。

都知道他制造的东西,能带人飞。

高洋就将他带到一座塔上。(后世考证,约26米高)

高洋命人在下方点火,说:

“你要是飞出去,我就不杀你。”

结果,元黄头果然飞走了,飞到了紫陌这个地方。

距离金凤台,大约25里左右的距离。

最后,高洋还是食言了,让人饿死了元黄头。

《北史》“彭城王勰”这一段,也记载了“元黄头”的这件事:

“世哲从弟黄头,使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鹅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陌乃附。"

看到了吗?

这都已经是四本官方史书,记载了翼装飞行的事情!

就算按照西方那双标到了极致,虚伪、恶心,只针对华夏的“孤证不立”——

这他娘都几处明文记载了?

而西方呢?

直到1894年,英国人才学着华夏古人方式方法,利用风筝进行空中战场的观察。

填鸭式的教材上,清清楚楚的记载着——

英国童子军运动发起人罗伯特·巴登·鲍威尔(1857-1941年)是历史上进行载人风筝飞行的第一人。

这特娘!

比公输般(约前507-约前444年),晚了2300多年。

即便与元黄头之间,也相差了1335年。

这就不说神话传说中的舜帝了!

真要按照西方的标准,舜帝才是翼装飞行第一人!

更不说《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制造的“奇肱飞车”。(奇肱读作jigong)

——“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

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

即坏之,不以示人。

后十年,西风至,复作谴之。”

有看过山海经的吗?

这玩意的描述,与今日的滑翔伞,是不是很像呢?

“飞车”——车,坐,工具,飞车,能飞走的座椅。

毕竟先秦时代,可没有椅子这玩意。

能够坐着跑的,只有战车.

那么,将会飞走的椅子,称呼为飞车,就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情了。

“从风远行”——有风才能飞。

你看——坐着,有风才能远行……

这特娘不就是滑翔伞么!

如果真的是古人的胡扯,是神话古人。

为何描述上,竟然与滑翔伞如此吻合呢?

如果没有事实,如果不是真的有这玩意,能想象的出来吗?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件事。

我小的时候,内地小县城是几乎没有电脑的。

更别提两省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了。

那时候,电视都很少见。

我家隔壁,有一个电工,那个年代,有证的电工,是很吃香的。

他是我们村的人尖子之一,在那个去过周围县城,就算是出远门的时代,见识也的确比常人多了很多。

对于他的影响,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吃早饭的时候。

那时候,不都是端着饭碗,在稻场上围一个圈么。

那时候,我年纪小,也记不住他刚刚从哪里回去的。

只是记得他提起霉子,说了这么一番话——

“人家的科技水平,咱们一百年也撵不上,人家坐在家里,给电视机遥控器一按,收割机就自动出去收割了。

遥控器再一按,车就自动去拉了。

人家要打你,也不派兵过来。

电视机遥控器一按,原子弹就飞过来了……”

今时今日,坐在电脑前的我,不由回想起了这句话。

不过短短三十年时间,昔日的侃大山,那羡慕别人的话,在我们身上重现了。

此时此刻,再次想起,却也已经醒悟。

这位我要喊一声叔的邻居,怕是出去干活的时候,在哪里看到了的电视剧罢了。

在那个信号不好全靠扭信号杆、西游记能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时代,也只有城里面,能够看到一些其他节目了。

他不知道那玩意叫电脑,见到都带个大疙瘩,就以为是电视。

那个时代,还没有自动驾驶技术。

复杂的农业,至今自动化都是难题。

他不知道什么叫剪辑,就误以为收割机按了按钮,就可以自动收割了。

我这邻家叔父,说这话时候的心态……

——是否就是当时记录“奇肱飞车”之人的心态呢?

……

那么,用这件事来解释古人——是否就合理了呢?

记录这件事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滑翔伞?

就误以为是“飞车。”

古人不知道——滑翔伞需要乘风而行。

夸大其词之下,就写了“后十年,西风至,复作谴之……”

不管是科学也罢,还是道理也好。

本质都是一个玩意!

道理,道理,不通其理,诧然见之,便会神乎其神!

甚至,顶礼膜拜……

这才是事物真正的道理!

那么,如果按照他们说的,只是古人记述时,在“神话古人”呢?

这却是说不通的!

太不符合逻辑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国军舰免费阅览 最强特种兵:我无敌实力藏不住了 重生之大明战神 三国之问鼎天下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全文 一品王爷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