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孔白一声令下,整个中海与生物基因有关的龙科院系、各学院系高等级实验室、独立研究机构,先后接到了各种各样的、指向明确的试验任务,和详细的试验方案要求。
而且,这次规模比上次大白的那一次要大很多!
因为,跟上次不一样的是,中海很多的研究能力非常强的商业研究机构,还有个别龙科院设在深市、帝都、汉江、府都等地的生物基因工程有关的实验室,也都加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研究工作。
每个实验室接到的任务都很凌乱、很细碎,让那些看到试验方案要求的研究人员,都是一头的雾水,搞不清楚这些芝麻般零碎的任务,为啥保密等级、重要性程度和优先级这么高。
而且,这次实验任务协调效率高的惊人!
参与此次任务的研究机构,以前都不同程度参与过国家重要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工作,因此,在他们的办公室里,都有几台电脑,是连接了国家统一部署的保密网络了的。
而这次实验任务的下发,和实验报告的上报,就是依托这个保密网络进行的。
每个研究机构,在参与这次试验任务之前,都通过邮件系统,收到了一个只有几百k的可执行小程序,点开以后,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工作系统,此次所有的试验任务下发,和实验报告上报,都是通过这个小程序完成的!
随着试验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程序看起来很小,但是其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或者说,是程序后面的人,专业化水平非常高!
有几个需要反应时间、增殖时间的试验,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就是将某种生物组织,置于充满营养物质的培养皿内,放入试验要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花时间等待就可以了。
但是,当他们完成操作以后,惊讶的发现,新的任务又下发了,势必不会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闲着!
还有的实验室,完成了一项实验任务,只要一点上报,同时就会收到新的试验任务,而且这些项目,绝对不会超出这个实验室的能力范围之外!
龙科院汉江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接到任务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等他将培养瓶放入恒温箱,并设好定时器以后,就发现又收到一份新的实验任务。
看着那份任务的发出时间,正卡在上个操作完成的那一分钟,他一脸震惊,失声惊叫:
“卧槽,这tm是大魔王搞的试验呀!”
“我说为啥今天右眼皮直跳,原来是他追过来了!”
刚从中海“超级电池”项目,回到单位不到一个月的他,每当回想起旧船厂“狗舍”的那些日子,至今还觉得不堪回首......
总之,这次实验规模之大、范围几乎波及半个龙国基因生物学界的、试验密度和频次空前的生物基因“超级试验”项目,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只有两天多的时间,但是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在55个小时的时间内,仅各项实验报告,就收到了近12万份!
据事后统计,此次参与“拯救大兵李申”,或者说是“哪吒转世重生”任务的实验室,多达1900多个,平均需要向每个实验室,支付包括材料费、研究费、水电费、工资等各种耗费52万余元!
仅这一块,就花去了丁部长接近10个亿。收到账单,把丁部长心疼的,都想赖账了!
但是,试验效果是非常令孔白满意的!
全面验证了他的猜想不说,还给他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全面的生物学模型和数据支持!
而且,中海光电所那边的工作也很顺利!
他们收到量子拟态通信设备的图纸后,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连夜秘密召集了一帮高手,开始研究试制。
至于孔白要求的底层原理验证、结论、理论模型,他们第一时间,就结合着以前的技术资料,搞出来一份,给孔白送来了。
但是,计算结果他们是没有的,不仅他们没有,甚至有可能全世界都没有!
因为,基于量子微观世界的精确计算,到现在都是一个没法实现的事情,不用说计算了,就是精确计量,都是个难度不小的事情!
这么说吧,以前他们参与的那台量子计算机,就是按照基本量子理论,依赖量子不确定性基础方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一套系统,至于它内部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他们也搞不清楚,反正就那么运作起来了!
人们能够预测一台量子计算机会做什么,但是,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没有彻底的说明白这个问题。
因为你要解释它是怎么运作的,必须实时观察,但是纠缠态量子这个诡异的玩意,只要你一观察,它就坍缩成某种确定状态,你不看,他就自己玩自己的!
你看到的,只是它想让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
你说你怎么解释?所有的解释,都是强行解释!
人们看到的是什么?是量子计算机比普通计算机,在计算特定问题的时候,速度更快!
至于原因,根据“量子并行性理论”的解释,是因为通过量子比特叠加态进行计算,可以瞬间产生所有可能的结果。最后,量子比特的波函数,以一种巧妙地方式,坍缩成一个特定态,刚好得到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优的结果。
这种“量子并行性理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但是,现在的科学家都深深怀疑,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之所以还采用它,是因为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
可是,如果不是并行性驱动量子计算机快速运算,那是因为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征服科学界的统一认识。
涉及量子计算的理论有很多,比如“多世界诠释”和“量子纠缠叠加”。
多世界诠释涉及到多维宇宙概念,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量子坍缩态态,都对应一个物理现实,换句话说,量子计算的本质,是在多个不同的宇宙同时进行计算的结果!
量子纠缠叠加是指,量子计算并非是单独量子比特运算的结果,而是量子比特间纠缠的共同结果。介入一端的事件,会影响另一端的结果,同理,只要对量子比特群组做一件事,就可以得到很多的结果。
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种方向不明的叠加态,信息在既发送又接收的逻辑门之间传送,搞不清楚哪边是发送,哪边是接收,这种情况很诡异,但是这就是事实!
也就是说,量子比特或是别的什么微观粒子携带的信息,在我们不知道的微观层面不停的进行着信息交互,这就涉及到因果律在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了......
孔白没时间去验证量子在微观世界里搞什么鬼,他只要知道,按照这种三维结构叠加起来的形状,可以组成量子空穴对矩阵就可以了!
于是,孔白就向生物实验室制备出来的一份原纤维网络系统“原液”,也就是浅浅盖过烧杯底部的鸡蛋清样的物质,倒入了大量的高能营养物质和二维单壁碳纳米管,然后插入了一组微波信号发生装置,将大白将事先编译好的人工智慧种子程序,和其他各种资料,包括量子计算机三维结构图纸,不断重复的向其输出。
一开始还看不出什么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孔白明显发现烧杯中的营养液和碳纳米管在不断消耗,证据就是液面在不断降低,液体变得澄清透明,于是孔白本着“撑死”也不能“饿着”的朴素思想,不断的为其补充,近30万一克的碳纳米管,一倒就是一两!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十好几次,终于,那个原纤维网络系统也受不了了,开始明显出现生物活性,液面一突一突的,想从烧杯中逃离!
孔白大喜过望,端着这一杯明显加入过量碳纳米管的、浑浊的粘稠液体,就兴冲冲的跑到精密加工间,逼着大白喝下去。
大白在孔白殷切目光的逼视下,皱着眉头,捏着鼻子,一脸生无可恋的,把这大半杯粘稠的跟浓痰一样的、灰糊糊的、味道怪异的液体吞了下去!
吞完了,大白还一脸幽怨的看着孔白,一边压抑着呕吐的感觉,一边还打了一个饱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