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奴牙郎 > 第486章 最难是人心

第486章 最难是人心(1 / 1)

宴会进行到尾声,杜甫喝的酩酊大醉,瘫倒在地不省人事,不得已被人搀扶了下去。

  待得宴会结束,宾客散去,周钧独留下李光弼,于偏厅之中交谈。

  一壶茶水烧滚于房中,再配上几碟糕点。

  李光弼小口抿了杯中的云茶,轻声叹道:“许久没有喝到此物了。”

  周钧:“朔方军在灵州设了云茶作坊,每年可产茶数万斤,朔方节度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遣人赠些,你若喜欢,便带一些回去。”

  李光弼闻言,又抿了一口茶,开口说道:“家主……”

  周钧侧过头来,看了李光弼一眼。

  后者连忙改口道:“二郎说的可是那郭子仪?”

  周钧:“是,敦煌之战后,你与他可曾打过交道?”

  李光弼摇摇头。

  周钧轻轻点头,心中却在感叹,自从来了这大唐,不少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

  李光弼没能成为河西节度副使,却因为石堡城之战,蹲了三年苦牢;郭子仪本应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原太守,却因为得了自己的举荐,参与了敦煌攻防战,累功成了朔方节度使。

  周钧端起茶杯,向李光弼问道:“你如何看郭子仪?”

  李光弼思虑片刻,开口说道:“光弼不喜此人。”

  听见这话,周钧先是有些发愣,仔细想想,慢慢便也懂了。

  史书之中,李光弼和郭子仪二人,曾在安思顺手下共事过一段日子。

  李光弼遇事血性,讲究的是爱恨分明,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而郭子仪老成世故,遇到问题,大多采取柔化处理,争取将影响降到最小。

  故而,这二人在安史之乱发生前,性格互冲,势同水火,甚至不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安思顺为了此事,也头疼了许久。

  李光弼饮尽杯中之茶,向周钧问道:“安禄山反心日盛,吾等自当早做准备,应对叛军。”

  周钧不动声色,向李光弼问道:“依你之见,应当如何做?”

  李光弼:“安禄山如今已是三地的节度使,手中又有突厥、奚、同罗等等异族精锐,可用之兵不下二十万。倘若倾巢出动,恐怕天下危矣。如今之计,一是要警示朝廷,劝其早做防备;二是要联络回纥部,请其骑军襄助;三是要准备粮草补给,随时驰援。”

  周钧听了这些话,只是沉默不语。

  李光弼继续说道:“哥舒翰与我,当年冒着身死的风险,留存北藩三千精锐,为的就是这一天……光弼愿意追随二郎,剿灭叛军,重振大唐天威!二郎他日救得天下,衣锦还朝,必定流芳万古之名!”

  周钧听到这里,平静问了一句:“光弼,平日里我待你如何?”

  李光弼一愣,接着连忙答道:“倘若不是二郎救我出牢狱,光弼如今怕是死在了那里,无人知晓……二郎对我而言,有再造之恩,光弼无法它报,只是效死而已!”

  周钧轻轻点头,说道:“这般说来,你我算是生死之交,且说句交心的话……我问你,朝廷当真希望我回去平叛吗?”

  李光弼怔在原地:“您的意思是……?”

  周钧:“钧出身寒微,虽然得了天幸,尚公主为妻,但终究还是被排斥在朝堂之外。”

  李光弼:“二郎败吐蕃与大食,放眼大唐,论军功无人可及;又救近万唐俘回得安西,为无数流民建了家园,论文治也是圣贤,朝廷为何要排斥二郎?”

  周钧:“光弼,你身在沙州,那里的情况应当是再清楚不过……钧早先经营大碛商路,为朝廷挣得无数税贡,又造福了沙州一地的百姓。按理说,朝廷感念我的作为,应当让我继续经营商路才是。为何吐蕃人刚被赶跑,朝廷就迫不及待的收回了我的陇右黜陟使一职?”

  李光弼先是愕然,接着仔细回忆,恍然道:“我在沙州时,曾经听柳刺史说过,二郎以官营取代私营,又分利于沙州子民,此举妨碍了不少人的生财之路,引得这些人向陛下进了谗言。”

  周钧只是苦笑,有些事他无法向李光弼明说。

  朝中重臣、关中显族、宫中贵人,以及坐在龙座上的李隆基,实际上都属于同一个既得利益集体。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之中,『国家』和『皇权』基本等同于一个概念,皇权就意味着国家,而国家就是皇权。

  即便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名言,思维也仅仅是停留在百姓是皇权的承托者这一层……却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真正提出过,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体,而皇权只不过是国家运行的一种方式。

  想到这里,周钧只能换一种思路,对李光弼问道:“你可曾记得王忠嗣王都护?”

  李光弼点头。

  周钧:“王都护一生为国,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到头来却落个身残罢官的下场,如今已是生死不知。论功劳,论本事,他可比我大得多,为何却依然逃不过这般的下场?”

  李光弼听到这里,一时之间愣在了原地,低头思考了很久,长叹一口气说道:“二郎之言,醍醐灌顶。”

  周钧摊开手,对李光弼说道:“钧虽然有心拯救苍生,但也不想落得王忠嗣那般的结局……不如光弼教我,应当如何去做?”

  李光弼从座位上站起身,一边摸着下巴,一边在房中来回踱步。

  过了好一会儿,李光弼咬咬牙,似乎是下定了决心,来到周钧面前,拱手说道:“光弼从前就想过,王忠嗣当年蒙冤,是因为李林甫奸佞;如今二郎遭受排挤,是因为杨国忠妒贤……天下当救,叛军当灭,但这杨国忠,也必须想个法子除掉他。”

  听到这里,周钧面色如常,但李光弼接下来的话,让他忍不住吃了一惊。

  李光弼压低声音说道:“想要除掉杨国忠,并非易事。陛下宠爱贵妃,又重用杨家,这才使得杨国忠有恃无恐……二郎想要自保,首先就要对付杨国忠和杨家,但只要有陛下在,此事必不能如意。所以,要先想个法子,劝陛下急流勇退……”

  周钧睁大眼睛,颇感意外:“劝陛下急流勇退?”

  李光弼:“我知此言大逆不道,但确是不得已……当今圣上,深信藩将安禄山,又授奸相以权柄,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位明主了。既然如此,二郎不如暗中联系哪位皇子,鼎力支持其上位,将来也好有个安稳的前程。”

  周钧听完,哭笑不得。

  他想要听见的,并不是这个答案。

  但他心中也清楚,李光弼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等同于将身家性命,完全交到了自己的手中。

  李光弼从骨子里,就是一位典型的唐臣,在他的心中,即便朝廷有万般不好,那也是皇权内部的事情。

  换言之,皇帝可以换人,但大唐还得是那个大唐。

  周钧不禁想道,对自己忠心耿耿,甚至可以将生命托付的李光弼,都仅仅只是这般想。

  那诸如封常清、柳载、李嗣业、段秀实等等的其他人呢?

  如果让他们在大唐和自己之中,做一个抉择,他们又会如何去选呢?

  想到这里,周钧仰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在这种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开始怀念起一个人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