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仙想了想,江寒不是那种会违法乱纪的人,而且对方这么信任她,要把公司挂在她的名下,这也不是不可以。
况且她又可以另外多了一份收入,这距她的目标就更近一步。
她现在对付家里人的策略是把她的工资留一部分当生活费,其他的都寄回家。
而江寒给她分成的钱,则是全部都由她自己拿着。
这一部分的钱是另外的,不让家里人知道。
她要多攒点钱,给他哥盖房子娶媳妇,以后他们就再也不用再盯着她了。
朱水仙这边同意了,接下来还得找一个企业法人。
他第一反应是又要把这个法人给挂在韩晋的名下。
可是随后又想到了这人脉是由程新华这边牵下来的,所以他就去跟唐杏商量,要让她去做企业法人。
唐杏哪里会不愿意?
她立刻就同意了。
朱水仙跟唐杏就找了个时间去江边县申请公司。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申请公司,申请完公司还有一系列的手续要办。
因为招商引资有绿色通道,所以她们办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路绿灯。
郭智兴也把歌头集废弃的棉站转租给了他们,让他们做厂房。
厂房要怎么收拾,这个朱水仙不在行。
江寒就把贾洪亮给请了过去,让他帮忙招呼着把厂房给收拾整齐。
贾洪亮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管是搞什么厂,卫生肯定都要搞好。
于是,他让人把窗户门给换了换,屋子检查了一下,免得漏雨。
房屋里面都重新粉刷了一遍,外头也粉上了水泥,墙上也都刷上了白漆,简单又大方。
屋里做了地坪,又把地面用灰色的地坪漆给刷了一遍,看着干净的很。
贾洪亮担心太高端的机器做不出来古方的味道,就跟机器厂家订购了简易的榨汁机。
跟电带的石磨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是榨汁和过滤是一步完成了的。
因为是要做手工糖,所以熬糖这一步骤是没有用机器的,但是包装这一环节是要用到机器的。
用的不是全自动的机器,而是半自动的。
糖也分成袋装的和散装的。
袋装的就是要用小袋子给包装起来,散装的就是直接用编织袋装起来的。
他们的商标申请了下来,贾洪亮就让从生产包装袋的厂家给设计了包装袋。
因为包装袋要在他们家做的,所以设计都是免费的。
他们这边忙碌着,陈爷爷他们那边的生产可一天都没有停下来。
每天都会有固定的量。
他们每天都会把东西给送到去省城的班车上,到了省城之后那边自然有人来接。
每次给个三五块钱,人家班车上的人还高兴呢。
所以,等到工厂可以开工的时候,陈爷爷他们这才换了地方。
这回清洗甘蔗就不需要他们再人工清洗了,他们买了专门的大机器,甘蔗运过去之后直接放进去清洗就可以了。
而且还要洗两遍呢。
陈家几位叔叔都觉得电带的榨汁的石磨太快了,不需要套牲口了,效率也是杠杠的。
熬糖是纯手工的,这里是陈爷爷总管着的。
包装这一块,是陈竟成的四个婶婶一起干的。
识字的五婶汪福彩还要管仓库计数。
她们这边有时候包装忙不过来了,前头的人忙完了就过来帮忙,反正没有一个偷懒的。
大袋很简单,只需要把糖给按着分量给装到大袋子里就可以了。
小包装要麻烦一些。
不过,有贾洪亮在这里指导他们怎么包,也倒不是很难的事。
看着小厂子不大,收甘蔗的一个人,洗甘蔗的一个人,榨汁一个人,熬糖得四个人。
包装两个人。
仓库一个人,闲暇的时候去包装,出货的时候去仓库。
另外还找了一个兼职记账的。
这个厂子开了下来,花掉了江寒四五万。
好在当地政府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厂子可以正式运营起来之后,全县的甘蔗都开始往这里卖了。
由于是农户直接卖给厂里的,没有经过二道贩子的手,所以双方都得了实惠了。
人家从前来收甘蔗的才二分钱一斤,有时候才给一分八,现在他们直接买到了厂里来,直接三分钱一斤。
所以大家都往这里卖。
一天都收好几万斤的甘蔗,一条产线根本就消耗不完这么多甘蔗。
理论上十五斤的甘蔗能出一斤糖,他们设定的一天产量是五百斤,所需要的甘蔗大约在7500斤左右。
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出来最多的产量了,因为熬糖太花费时间了。
倒是清洗甘蔗的和榨汁的比较清闲,他就把洗甘蔗和榨汁交给一个人干了,多余的那个人也去熬糖去。
熬糖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所以都是让男人上的。
包装比较轻松,让女人做的。
现在他们爷四个全都上阵了,贾洪亮还嫌少,让他们一个人再带两个徒弟。
陈爷爷就从本族中又找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过来。
这下,人手就足够了。
一天至少能生产一千斤的糖了。
虽然跟大厂比起来,一千斤的糖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长远的算起来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因为他们糖的出厂价高,一块五一斤,一天生产一千斤,一个月就是三万斤,那就是四万五千块。
除掉工人工资电费材料费等其他的损耗,一个月的本钱大约两万一,利润就有两万四。
一年的净利润将近29万。
这个比粉丝厂的利润更大。
别看厂子不大,净赚钱了。
不过,老板赚钱员工也跟着吃红利啊。
去年江寒就把粉丝厂的净利润的百分之三十拿出来给这几个骨干员工分红了。
他可赚了不少钱呢。
所以,帮老板干活,他哪里会不尽心尽力呢?
虽然没有人告诉他,这厂子是江寒开的,但是看得出来啊。
那位姓朱的丫头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是有事了还得给江寒打电话,很明显这厂子就是江寒的。
江寒这小子真有两下子。
他在这里帮忙看了一个月,一切都顺当了之后才准备离开。
陈爷爷见他要离开,连忙问:“这么多货都堆在这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