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巨大的梨树下,梨花开得正盛,像是无数的雪花。天降大雨,雨水将眼前的世界变得湿漉漉,洁白的雪花被雨水冲刷到泥土里,但无论于水怎么冲刷,时间总是不受雨水的影响,继续前行。时间不会停留,但人总是会停留,孔子已经停在历史的一个点上,他的生命终止于那个时候,但他对后世的影响至今没有终止。雨中梨花白如雪,飘零如烟,缥缈若虚,孔子一身白衣,如乱世中的一片白梨花,在乱世的寒风中飘摇。朝如梦露如幻景,欲采夕阳作花蕾。孔子雨中梨花下,纵酒和歌。
雨幕尽头的梨花纷纷飘落时,孔子在向我招手,我在想要不要回答他,我和他离得太远,我和他有些陌生,孔子对我说:“其实我离你很近,你对我很熟悉。”我很惊讶,孔子居然知道我的心里在想什么?我问他道:“你怎么知道我心中怎么想的?”孔子淡淡道:“我从未离开你们,我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当中。而你们骨子里的文化,已经深深的将我的思想扎根。”我听孔子的声音,很亲切,虽然是第一次听,但是似曾相识——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总要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重新的审视,这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孔子,脸上总是那样的祥和,他给中国后世树立了一个君子的标准风范,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仁义道德。
我问孔子道:“你觉得,现在什做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孔子看着我,对我一身现代的服饰稍感惊讶,笑道:“我们那个时代,仁德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毕生在推荐的价值。到了如今,仁德依然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现在,仁德依然是最重要的,对吗?”我说道:“可是,现在我觉得,完全做到仁德,不能有丝毫出入,我觉得是很难做到的。”孔子笑了一声,道:“完全达到仁德是很极不容易的,但不容易恰恰证明仁德的高标准。我们在追求仁德的时候,其实是在用仁德约束,影响,勉励自己,在这其中,人的境界会提高,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好。”孔子就像一个老师侃侃而谈,我明白了,其实,孔子的思想和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出去历史因素,他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导师。
雨渐渐停了,一地的梨花雪白如一尘不染的白云,不知道是在天上还是在大地上。我对孔子说:“雨停了。”孔子点点头,道:“雨停了,还是会来,雨来了,终究会停。一代人来,一代人老,人潮来了又去,而我的思想,终究还是在你们年轻人的心里扎下了深根。”
我想拥抱孔子,但孔子突然失去了影像,他像是梨花的花瓣飘零,虽然凋零在地,混入泥土,但孔子的气味,永久地留了下来,他的气息挥之不去,现在,我的鼻端,随时都能闻到孔子的气息,而且还有他的声音。我明明见到过孔子,但孔子长什么样子,我却一时说不上来,他的样子在我心中非常的模糊,虽然他具体的样子很模糊,但我知道,谁是孔子,孔子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偶尔我还能听到他在说话,不管是虚幻的梦里还是现实生活里,孔子的声音常在,他的气息永存。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符号,就像远古的图腾,是一众人的旗帜。中华的图腾,无疑是龙,文化的图腾,首当是孔子。如今谈起孔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儒家,然后就是课本上记载孔子的几段话,再深的东西,似乎就很少了。如果孔子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符号,背后的内涵被人们逐渐淡忘,孔子与他深层次的内涵,中华文明的底蕴相脱离,那就是可怕的文化断层。
时间不可逆流,思想却无拘束,我可以让思想打破时间格子的束缚,逆流而上,穿过葡萄酒池胡人舞,梨花蘸墨纵唐歌的唐朝。浮光掠影间捕捉到边塞胡马饮寒雪,长乐宫殿挥汉赋的汉朝。再往前,时间骤然停步,一个老人背对我而立,一步未动,却是纵横九万里的内涵,一语不发,眼中却是说不尽的深意。
孔子。我问他道:“什么是孔子?”孔子说:“写过很多文字,但依然是一杆蘸满了墨汁的笔。”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元,永远无法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篇文章概括中华文化,孔子和儒,同样也是多元的。
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如果记忆有颜色,唐朝也许颜色光鲜,但孔子只怕只剩黑白,孔子看出我的担忧,说道:“黑白纸墨,至今书写未完。”
孔子的儒家,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虽然他不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全部,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孔子的价值就是,他存在了两千多年不仅不朽,反而更加的高大,这就是最好的价值诠释。
中华民族的复兴,如何算是复兴?经济能力全球第一,军事能力全球第一,这算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吗?我觉得不是。进入现代,曾经的大国都给世界带来了改变人类的思想,法国给世界带来众人平等的思想,英国给世界带来人的生活方式要绅士的思想,美国给世界带来自由民族的思想,苏联给世界带来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如果中国无法给世界提供一种思想,民族复兴就不算完成。那什么我们能带给世界什么思想呢?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断绝,这种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世界上绝无仅有。孔子的仁政,王道思想,沁在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古代先贤的思想,我们拿来借用,是可以给世界提供一套特有的思想的。
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似乎是一句空洞的话语。活的好,不一定有价值,钱,并不等于价值。
一个人富可敌国,整日酒池肉林,开着豪车,住着世界上最好的房子,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价值。一个生活贫寒的乞丐,捡垃圾的时候捡到一个弃婴,用毕生的心血抚养捡来的孩子,送他上学,培养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乞丐便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人活着,两个重要的目标,一个是自我满足,一个是社会认可。
前者的富翁,无法得到社会认可,后者的乞丐,虽然贫寒,但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自我满足的同时,得到社会认可。孔子向我们描述的理想世界,是以尊重像乞丐那样的人为标准的世界。
一个人在喧嚣的城市中生活,拿起关于孔子的书读上一小会,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沉静,这就是孔子的魅力。
我问道:“任何了解孔子?”孔子回道:“我在中华文明的深处,你用心感受,每一个华人心中流淌的,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