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所有士兵都是登船,物资也都搬运至船上后,军方总参谋长余冠志下令起航. 出征时没有搞什么出征仪式,这些太过花里胡哨,没有点实际作用,无需举办. 他们这次出征,可不是做个民众看的,而是冲着征服星罗大陆去的. 征服大陆,靠武力就行,无需做这些表面功夫,将那时间与精力用在战争上会更好. 东海岸区域早在一个月前就是被封禁起来,不准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这里现在算是军事重地,自然要严加管理,以防军事机密泄露. 因为管控的足够严密,大军在宣布启航之后,也是没有非军方人员知道. 北海军团的军舰分列四周,就像是护航舰,将三百多艘载有陆军以及物资的邮轮保护在中间. 这种保护是有必要的,邮轮无论是在强度上,还是攻击性上,都远不如军舰. 一旦遭遇攻击,那多半是沉船的下场,那样的话,对陆军士兵而言就是致命的危机. 所以,必须要有攻击力强大的军舰在四周保护,以免邮轮遭遇攻击. 三百多艘邮轮,二十多艘军舰,浩浩荡荡的驶离斗罗大陆,朝着大洋彼岸的星罗大陆驶去. 这次军事行动由余冠志担任总指挥,乐正恩,董子安两人担任副指挥. 帝天,麟一,熊君,万妖王四人则是担任特别军事顾问,有与副指挥等同的权力. 中央军团没有参与这次军事行动,余冠志只所以前去,是为了统率四大军团. 四大军团一起出战,谁来担任总指挥是个很难抉择的问题,选谁,都可能引起另外三个军团长的不服气. 就像在海上,你让北海军团的军团长徐龙听董子安,亦或者是乐正恩的,你看他会听吗? 在陆地上战斗时,董子安与乐正恩可能又存在一些用兵上的分歧,不利于对星罗帝国的征伐.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将四大军团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而这个人就非余冠志莫属了. 他本来就是军方总参谋长,担任这个军事行动的总指挥是再合适不过. 帝天,麟一等人对于此也没什么意见,他们擅长的是战斗,而非是军队指挥. 对于这个总指挥,他们是半点兴趣没有,让余冠志担任反而会乐的清闲. 事实上,帝天等人也真的是清闲,一点即将开战的紧张感都没有. 该吃吃该喝喝,酒足饭饱之后,就正常修炼,跟在龙凰殿内其实没多大区别. 云泽为魂兽创造的妖神诀在众魂兽中已经普及起来,他们平常修炼,就是在修炼妖神诀. 值得一提的是,龙凰殿这次一共去了二十五人,都是封号斗罗实力,最强的就是帝天,麟一,熊君,万妖王四人. 还有六台真龙机甲,二十台普通魂灵机甲随行,相当于去了五十一位封号斗罗. 二十五人加上二十六台机甲,他们就独自占据了一艘邮轮,除了十几位必要的邮轮工作人员外,没有其他人. 这些普通魂灵机甲的操控者是那些从传灵塔得来的魂灵,都是万年修为,且品质较高. 机甲金属则都是熊君魂锻而成,硬度极高,二者结合起来,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 一般的封号斗罗,哪怕是身穿三字斗铠,也不一定会是他们的对手. 之前帝天既然公开发言,表示龙凰殿会全力支持对星罗的战争,那自然要表现的尽力些. 所以才会出动这样的阵容,五十一位封号层次的战力,都可以碾压星罗帝国魂师界了. 毕竟,这里面极限强者都有四位,九十八级的战力都高达十一位,如此战力,星罗帝国魂师界怎么抵挡? 知道龙凰殿派出这样的阵容后,余冠志等人都是吓了一跳,没想到会出动这么多封号战力. 在龙凰殿这里,他们觉得封号斗罗是那么的廉价,多的有点吓人. 这样的豪华阵容被余冠志特意让人在军中传开,想要让将士们知道,己方究竟有多么强大,以增强信心. 也正如余冠志所想的那般,在得知有这么多封号强者坐镇后,四大军团的将士都是信心倍增. 算上四大军团的封号斗罗,他们一共有七十位封号斗罗,其中有七位都是极限强者. 这么恐怖的魂师实力,肯定能够以横扫之势击溃星罗. 十日后,联邦大军在海上的行进速度减慢,因为他们距离星罗大陆已不过一千里. 这是他们根据行进速度与大陆间距离计算出来的,并非是通过雷达探查而得出. 海神军团的雷达设备是联邦海军中最先进的,能够实现几百里距离的反侦察. 等联邦这边的雷达探测过去的时候,不等探查到别人,自己的踪迹就可能暴露. 所以,联邦大军选择通过精密计算得出双方距离,而非是靠雷达感应. 余冠志已经下令关闭雷达感应,一台台高空探查器升空,在七千多米的高空俯瞰下方. 这些探查器是从中央军团调集过来的,是联邦最顶级的高空探查装备,隐蔽性极高. 雷达关闭后,这些高空探查设备就成了大军的眼睛,时刻监测着周围. 由于设备足够多,覆盖的面积很广,以大军为中心,方圆五百里海域都在监测之中. 除了释放高空探查器外,还有十几颗超高空探查卫星也被释放升空. 以前因为没有正式敌对,所以联邦也不好在星罗大陆上布置监测类卫星系统. 但现在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自然是无需再顾忌什么,他们要强行布置. 监测类卫星布置成功后,整块星罗大陆都将在他们的监测中,这对后面的战争帮助极大. 其实以前联邦也尝试过秘密在星罗大陆上布置监测卫星,只是过不了一两个月,就会被星罗帝国发现. 被发现后的结果,自然是卫星被破坏,联邦也遭受到了来自星罗帝国的谴责与质问. 多次失败后,联邦也就放弃了布置监测卫星的想法,打算等监测卫星技术有所突破后,再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