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我,岳飞之子!反了! > 第八十八章 你莫非想死

第八十八章 你莫非想死(1 / 1)

第一任宰相。所以,对于岳云给他安排的事情,他非常的卖力,特别是对于此次来见张俊,计划中要达成的几个目的,他势在必行。心中暗忖不已,万俟楔嘴角扯出一丝冷笑,便一脸傲然的收回目光。跟着岳云经历和参与了这么多大事,特别是发动兵变,弄死一个皇帝之后,万俟楔眼界也变高了。说实话,在那次兵变之前,岳云只是吩咐万俟楔做具体的事情,从来没有向后者透露过全盘计划,所以对于岳云踩死天子之后还能够牢牢控制朝廷和临安城这种惊天之举,万俟楔当时也着实被吓了一跳。但随之在心底深处对岳云的敬仰和畏惧之意便油然而生。此时,一百多双眼睛或羡慕、或鄙视、或愤怒、或忧愁的看着张子颜带着万俟楔从偏门进去,神色无不复杂之极。张子颜带着万俟楔进入张家府邸深处,来到客厅分宾主坐下。让人进去向张俊禀报之后,张子颜便热情的和万俟楔继续寒暄起来。张子颜笑着说道:“万俟先生,听说江南快报社明面上是易安居士所为,但实际上是镇北王让万俟先生在操控,不知是真是假。”

万俟楔淡淡的看了一眼张子颜,面无表情的说道:“自王爷踩死天子之事以来,老夫便没想过要隐瞒此事,如今被你们知道又能怎么样,难道还敢管我江南快报的事情不成?”

张子颜眸中闪过一抹恼怒之色,神色有些尴尬的说道:“万俟先生说笑了。”

顿了一下,张子颜又问道:“听说临安城地下三教九流那些帮派势力中至少有一半已经暗中被万俟先生所控制,不知此事真假?”

万俟楔眯着眼睛看了一眼张子颜,淡淡的说道:“衙内是自己想知道这件事情,还是替张太尉所问。”

张子颜脸色微变,连忙说道:“是在下无意听别人说起,有些好奇才问此事,与家父无关。”

“启禀衙内。”

这个时候,一名仆人走了进来,说道:“太尉已经在书房中等候,请贵客过去。”

万俟楔站了起来,张子颜连忙起身,道:“万俟先生请。”

万俟楔深深的看了一眼张子颜,跟着那仆人去书房,张子颜没有跟着去,看着万俟楔的背影,一脸愤恨,咬牙低声骂道:“老贼,迟早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书房里面,有两个人,除了张俊之外,角落阴影里面还站着一个人。万俟楔刚一进门,便本能的去转头看向此人,因为他从此人身上感受到了危险,这种危险犹如一个正常人面前突然出现的一条毒蛇。这种感觉万俟楔曾经在蓝梦婷那个女人和岳云麾下的岳小飞等人身上感受过。万俟楔知道张俊为何身边有高手贴身保护,因为自岳云离开临安城之后,张俊已经被刺杀了六次。每一次听说张俊被刺杀,万俟楔都会禁不住感慨岳云的高明之处——逼着张俊带人杀了与秦桧有关的一百四十七名官员。这一百四十七人背后的势力和其身份地位,单独一个拿出来远远比不了张俊,但在宋国朝廷各个要害位置的一百四十七名官员背后的家族和势力联合起来,便足以对张俊产生威胁。当时,万俟楔因为对秦桧恨之入骨,本来主动请缨,自己想带人去杀这些人,但却被岳云拒绝了,且交给了张俊。事实证明,岳云此举非常高明。张俊杀了这一百四十七人之后,便只剩下投靠岳云这一个选择。且还替岳云直接承接了一百四十七名官员背后势力的反扑和报复。若当时此事是由他万俟楔带人去做,岳云走后,万俟楔留在临安城恐怕有些危险,而且直接影响到江南快报和岳云安排的其他重要事情。而如今,万俟楔知道,只要镇北王还活着,他自己在开封便会很安全。包括李光、张俊这二位宰相和皇宫中的那位少年皇帝,都不愿意惹他。万俟楔收回目光,看向书桌之后的张俊,微微拱了拱手,道:“张太尉门庭若市、日理万机啊!”

说着话,万俟楔已经自行落座。张俊看着万俟楔略显轻佻的无理举动和话语中的讥讽之意,皱了皱眉,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镇北王想要让朝廷下正式公文,甚至让宫中下旨将海州也变成封地?”

万俟楔点头道:“张太尉英明,王爷的确是这个意思。”

张俊冷哼一声,问道:“镇北王为何一定要海州?”

万俟楔道:“因为海州东邻大海,南临大运河。”

张俊闻言,略一沉思,禁不住叹了口气,道:“镇北王想要建立水师,且这支水师随时可以通过大运河或者大海,直接杀到临安城下。”

万俟楔对张俊能够看清楚这其中的关键并不意外,而是冷笑道:“王爷做事向来高瞻远瞩,否则岂能在封地未稳、麾下文官不够用的情况下,不顾世人非议,强占海州。”

张俊冷笑道:“镇北王这是想将手中之剑一直悬在天子头顶,让朝廷不敢妄动。”

说到这里,张俊顿了一下,不等万俟楔说什么,便自顾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看来镇北王已经下定决心要建国。”

万俟楔没有接话,张俊也不想绕圈子,对万俟楔道:“老夫若是不同意,朝廷和官家若是不同意呢?”

万俟楔冷笑道:“张太尉莫非想死?”

…………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