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朱柏能有什么坏心思 > 第52章 浙东的崛起压制淮西

第52章 浙东的崛起压制淮西(1 / 1)

都察院。

政务房。

刘伯温在给某勋贵上折子弹劾。

地方上侵占民田的行为也做了不少违规的事情。

在他心目中没有淮西与浙东之别。

亦未曾想过率浙东官员与李善长淮西决裂。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把刘伯温作为浙东一派首领看待。

他——都察院左都御史。

不久便作为六部的共同“政敌”而存在。

说到底是都察院天天弹劾六部奏章。

令他们既痛恨,也害怕。

“刘大人。”

一御史出政务房。

刘伯温仰头问。

“怎么样,奏折可以递上吗?”

对方摇了摇头。

““刘大人,劾折子上。

但不久便不见踪迹,皇上并没有提起这件事。

像朱亮祖这样的人物还是不收敛。”

闻听此言,刘伯温一下子了然了。

“不如我来。”

呆了一会儿,我自己写了个弹劾奏章。”

这个人停顿一下,然后说。

““你同学杨宪,刘大人。

不就是中书省么?

如果在他的协助下,奏折当然不可能消得那么快。”

杨宪近来名头越叫越响。

恩科北场搞得红红火火,张榜之后再也没有出过什么纠纷。

而且有圣眷在身,中书省的许多官员对他是马首是瞻。

“不可以。

如果要杨宪去办理这些奏折。

这不是恰好如约把都察院问责犯法打造成两派纷争吗?”

那位御史听了顿时有些泄气了。

““刘大人啊,别人是这样评价我们的。

倒不如直接!”

浙东一派在后。

不论资历或与朱元璋交往,远不及共同征战淮西之旧故。

在当今朝堂中,以淮西一派为绝对优势。

但李善长审时度势地有意保留了浙东一派的风格。

刘伯温听后放下手中的笔。

向面前御史正色。

““不可以和杨宪在一起,去了就不去。

对方有些疑惑。

““刘老爷,您这话怎么讲。

杨宪是不是你的同学?

昨天可不是刚到都察院就什么事都问询你的看法。”

刘伯温摇了摇头。

““可是2年了,还是有些面目全非。

他变的太快。

做事无所不用其极由干吏到酷吏!

现在他非与李善长、胡惟庸斗智斗勇不可。

不就是以卵击石吗?”

彼此略有领悟。

“刘老爷,话是这么说的。

可以说浙东一派有相当数量是靠边站起来的。

下面感觉到皇上的举措是平衡朝堂的。

不说杨宪即将升迁。

有他者浙东一派必然兴起。”

不少人向杨宪走得很近。

亦非图谋任何升官发财之举。

就想到中书省办事容易些。

不刻意搁置,不拖拖拉拉。

刘伯温断语。

““我等不如不妄议皇上吧!

那人应声拱手道。

“下失其言”。

这个题目嘎然而止。

两人不愿意在这个隔墙有耳之地过多地议论。

带着走的御史好像在想什么。

“是的,刘大人。”

下闻有言翰林院将再升湘王殿下。

这一次不仅有翰林也有翰林学士了!

看来,有那么一点是合适的。”

所谓翰林学士相当于翰林院副议长,庭长级职位。

有沉重的局限。

刘伯温倒头一次听说这消息。

“但事实呢?”

御史点了点头。

”一些翰林评论道。

但上一次赐湘王翰林已属破例。

如果这口一打开恐怕收不回来。”

这个人忧虑的并不是朱柏。

但后来就多了起来,以朱柏为例。

为自己争取翰林之位。

届时翰林将比江河之鲫还要多。

这一称号也变成烂大街。

毫无价值可言。

“这件事暂且搁在一边,先办勋贵欺压地方之事!”

对方点了点头。

后者才是真正重要的点。

十三道监察御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勋贵罪行层出不穷。

但朝堂之上却连一朵水花也见不到。

……

中书省。

李善长把杨宪召集起来。

““杨宪,我听说您近来正在筹谋整治中书省陋习。

能有所进步吗?”

对方毕恭毕敬地拱手道。

”相国大人杨宪从中书省得益良多。

这个时期都觉得中书省在相国大人的掌政下是高效的。”

在这一点上李善长不过是皮笑肉不笑罢了。

“无妨。你找到的缺点虽然能说出。

若能提高中书省处理事情的工作效率,老夫定然请您立功。”

杨宪再次毕恭毕敬才慢慢说。

”禀相国并无缺点。

就是一些小问题。

比如这个奉茶看座的。

杨宪经常见到各部官员到这里来处理事情。

政务房里的人们,首先要奉上茶水,再长呼一阵。

刚刚着手处理事情,这样不就延误着急政务了吗?”

看到对方果然发问,李善长面色一笑,散了几分。

“还有吗?”

杨宪至此并没有揣。

然后列举四五例。

终于连衣袖里的奏折也拿出来。

想来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

“相国大人,这是杨宪概括的改进条款。

也请相国大人指正。”

“啊!那就去看一下吧!”

李善长拿着奏折的第一条。

是为了废除中书省的看座奉茶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

这些规定,有的似乎还有几分严厉。

尽管提高办事效率。

可以完全将四五品官员作为不入流的小吏来使用。

看着杨宪远去的背影。。

李善长把奏折丢到桌面。

少顷胡惟庸亦至。

““给吧,你看。

初来乍到数日,便在中书省里指指点点。”

胡惟庸看奏折的脸色一改。

““哼哼,这个杨宪恐怕没有拿我等闲视之。

当扬州府衙自己颐养天年的小官员!”

放下奏折胡惟庸一拱手。

““老师,这个杨宪太狂妄了。

需要吗?”

李善长究竟城府何在,只淡淡道。

”不急不躁,杨宪是个得到圣眷、沐猴而冠、小人得志的人。

又是一段时日,皇上的新鲜劲又过去。”

对方拱手说。

“恩师高看,同学们都懂。”

先忍耐他吧。

但其师为刘伯温,同学们都怕浙东派,趁势崛起。”

胡惟庸亦理解。

现在朝堂之上的淮西一派确实有些引人注目。

闻听此言,李善长只淡淡一笑。

”惟庸,要说浙东一派的人,那就是抬着他们走。八壹中文網

君观细观之,君仪之仗,始终在淮西之旧。

这一点您不必着急。

而且,这位杨宪的扬州政绩也让老夫隐约觉得有些不妥。

你们去调查一下,如有罪,就可以把他治死。”

胡惟庸拱手相让。

“同学们懂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大正弹劾皇帝 穿越三国之槊血纵横 铁翼鹰扬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木允锋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热门小说推荐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抖音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抖音热门推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笔趣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