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朱柏能有什么坏心思 > 第50章 来者不拒,无所事事

第50章 来者不拒,无所事事(1 / 1)

慈宁宫动了一下,无人隐瞒。

这么多的马车开进了皇宫。

或者是皇后居住的慈宁宫也不知沿途有多少人见过。

而当事的吴勇并不过分掩饰。

朱元璋随意一打听便知原委。

“怎么了?”

这个孩子买他的平?

也获得了近4万两的收益!”

闻之朱元璋不禁浮想联翩。

是朱柏吗?还能获胜吗?

朱标心事重重。

“难怪!十二弟上午。

突然问儿臣借了什么钱。

父皇没多想,便借来一千。

4万两,估摸着也是向朱愔、朱廙借来的。”

闻听此言,朱元璋才明白朱柏早有预谋。

然而,此举。

倒也使朱元璋与朱标之间,相视一笑。

心里放松了一些。

透过这件事可见朱柏还是有些小心机的。

对于金钱还很计较。

这一点要小心机、适当。

如果朱柏真属于这样的人,小的时候就是圣贤。

一句话根本挑不出来。

那个朱元璋跟朱标还是不知道的。

将来如何跟他在一起。

于是朱元璋嬉笑怒骂起来。

“这个孩子,我们也觉得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圣人!

不料私下里,竟也搞起了这样一个小动作!”

朱标只笑了一下,就明白对方并没有生气。

“父皇,这样也不错。”

由此可见,小十二不过是早慧而已。

再说十二弟历来不拘常人。

买平了自己,倒像他有本事。”

方才秦淮河畔。

朱柏与朱祥兆坐而论道,神态各异。

倒是着实让不少人吓一跳。

就是朱元璋也有些不敢承认自己的儿子。

9岁时可与同时代大儒平起平坐。

综观数千年的历史。

也鲜见此类“妖孽”。

“就这样了,由他去!”

朱元璋挥挥手说这事就此打住吧!

倒不如说朱标对恩科的事记忆犹新。

“父皇,这么多的山儒生都到京城了。

他们似乎仍然没有报名参加科举。

是吗?派个人来劝谏”

此时朱元璋对这一切都已关心。

挥挥手说。

“无妨,用不着派人来。

朕还是不会的,求他们入朝做官。

况且山高儒生今见。

不过如此啊!”

朱标就是有些惭愧。

今论战者,都翰林也。

历年科举学子中出类拔萃者。

自然远比一般儒生山萸强。

如果不是朱祥兆来了,也许那一场争论。

将很容易地达到5:0。

王艮等受朱柏熏陶。

学问几个月就上去一层。

好像在想什么。

朱元璋接着说。

“是的,标儿。

这个柏儿心学朕听起来似乎有几分意思。

您到西苑去,想来本心学,我们也来看。”

争论过后,不止朱元璋一个人。

心学是许多人心目中由旁路之学而瞬间登堂入室的学问。

成为一门可以与程朱理学相媲美的新学。

“好,父皇。”

朱标拱手相让。

离恩科北场还差2天。

盛庸客栈里。

山璟之儒生,早有折返之意。

但也有的,却稍有动静。

来者不拒。

倒不如去科举一试?

他们听说现在都城里的学生们水平平平。

如果你自己借鉴的话,不一定上不了高中!

举人之名不如秀才。

“要不要留着试试看?

可是迟回几天呢?”

有的低声说。

旁边还有很多人点头哈腰,而且还是个青年儒生。

但亦有辩驳者认为其年龄略大。

“科举?

孰不知,这个翰林院里,尽是那个学了心的翰林啊!

你会不会跟他们在一起呢?”

听了这句话,心动的男子立刻低下了头。

“知道。”

许多同样思想的青年儒生立刻不敢说他们的思想。

但朱祥兆却突然出来对现场群众说。

“不需要。

我以前讲过心学不是邪魔外道。

这里面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如果有谁想参加科举就没事了,虽然走了是吧。”

闻听此言许多青年儒生都惊讶道。

“先生,我们能上科举吗?”

方才驳斥的儒生们,都没有作任何阻挡。

就有气无力地说。

“先生,恐怕他们进翰林院吧。

就受到了以前人们的排挤。”

朱祥兆只笑了笑。

“放心,学问之争也就罢了。

君子求同,存异尔。

老夫认为朝堂中翰林的胸襟不会那么狭窄。”

这话说得青年儒生五十来人。

到国子监报科举。

这一举动倒惊动了那儿的官员。

认为对方是为了找脸。

但一听说对方就是考科举的,立刻眉飞色舞。

为大家逐一记下姓名籍贯。

欢欢喜喜带着单子到中书省。

近来杨宪为了这件事,发了几次脾气。

终于有个交待。

两天后科举如期进行。

数千士子在国子监与原考场同考。

考试结束了。

翰林院展开紧张的阅卷工作。

因为此次考生,多数备考时间都在1月份以内。

因此试卷内容之丰富,是可以想象的。

一位批阅的翰林站起来说。

“真是可笑!

四书五经连读不完的。

在这里大放厥词是荒唐的!”

与前场试卷相比恩科北场相差不只几级。

“很好,很可笑。

竟有一些人也乱编篡了圣人之语。

前前后后都不会搭调,真是荒唐!”

相当多阅卷之翰林也有此心。

但宋濂只劝了一句。

“各位,一定要振作起来。

请忘记上次的情景,集中精力在你的面前。

一定要优中择优、良中择优!”

闻听此言,翰林坐了起来。

认真阅卷。

千余卷,可以见人眼目。

十分之一还不到。

“这一条还是很好!”

批阅翰林见面前文。

眼前一亮。

他认真观察着。

心里大约了然了,那可能就是山高儒生吧。

经过几天的努力。

阅卷完毕。

宋濂故意还没有交出单子。

考生籍贯得到证实。

山还没有半条。

“这么甚好啊!”

宋濂立刻释然,如果都是山的考生中的。

那恩科的北场必然与恩科南场相同。

闹翻了天。

文华殿中。

朱元璋看了看面前的单子,心满意足地点了一下头。

“很好。”

站在下面的宋濂完全松了一口气。

但朱元璋突然说。

恩科北场举人还很少。

三十六个还远远不够,再加8个吧!”

宋濂忙问。

“皇上,我想是什么原因?

他认为又是阅卷的错。

但朱元璋只说。

北方疆域应广大、人口众多。

举人名额也是比较多的没错!”

了然彼此心事的宋濂并无异议。

“遵命!

然后,再把后面的8位考生,挑选进来。

到此科举终于结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大正弹劾皇帝 穿越三国之槊血纵横 铁翼鹰扬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木允锋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热门小说推荐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抖音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抖音热门推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笔趣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