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置。
全部翰林集中在数间住宅。
宋濂、成尚这样的人待遇稍微好些,几人一室。
一般翰林都不会有如此优厚待遇。
十多人,挤入一室。
两人都指望朱柏能入宫替自己说情。
更何况,他们本来并不存在舞弊行为。
问心无愧就是一个道理,科举出了事就是另外一个道理。
他们担心会受到莫名其妙的影响,为了平息士子之间的纠纷而献身。
“翰林院的人都被禁止了!
门外禁卫阻止朱柏。
但朱柏据理力争,驳斥了他。
“翰林在翰林院不可以进出吗?”
对方点点头。
“恰恰!”
“那你捉翰林跟我湘王何干!
闻言禁卫相视。
他们还认出了面前这个男人就是个皇子。
由于朱柏现今没有穿着官袍而穿着皇子服饰。
“怎么办呢?”
皇上只是说翰林院的事,倒确是二话不说约束湘王的。”
“你傻了,皇上说翰林院里的,出不去。
进去的人也是如此。”
“可是他可是皇子呀!”
朱柏理直气壮地绕过门口禁卫。
“错了,还记得湘王还是翰林吗?
有个禁卫好像听到了这个消息。
但朱柏听了马上指了指自己。
“说的是翰林的人,骂的又是翰林的人!
年仅9岁的我怎能成为翰林!”
他看着门口那两个禁卫都显得有些机灵。
便想利用湘王之位,糊弄过去。
但对方还是把它拦了下来。
“没办法,也只好去汇报了。”
朱柏听后心有些凉。
还是很难忽悠的。
这是不可能的。
不久他们叫上一个人。
“湘王吗?”
见了来者,朱柏满脸喜色。
原来领禁卫者是武平伯吴勇。
朱柏赶紧掏出身上的信物。
“我去宫里看父皇,错了,去看母后吧!
吴勇当然明白。
眼前这9岁孩童亦在翰林院。
应该关起来。
但手中令牌是朱元璋自己所赐。
吴勇立刻表现出了一丝迟疑。
“殿下,皇上有命令,谁也不能进出翰林院。
你才不会刁难末将。”
朱标见了熟人,话说得更振振有词了。
“你捉翰林与我朱柏何干?
来吧,让我到慈宁宫来!”
朱柏首次以皇子之身强压他人。
结果奇佳。
“也就算了。殿下求你跟我一起去吧!”
吴勇看着那令牌不得不答应。
他也是头一次看到皇上对太子以外的皇子拥有这么多特权。
闻听此言,朱柏便招摇过市。
吴勇嘱咐完部下,便亲自将朱柏带到了慈宁宫。
他不愿意冒犯朱柏。
怕朱柏岁数太小,怕记仇了,一切手段使。
而在朱柏背后又有太多人站立。
皇帝、皇后、太子以及一众皇子。
吴勇能想出来如果朱柏闹。
而且禁卫无意中打伤朱柏也能直接返家务农。
一路走来。
吴勇死死地盯住朱柏不放,怕朱柏磕磕绊绊。
在这关键时刻他无比谨慎。
要不然就是有口难辩。
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湘王殿下,你去慈宁宫可一定要求我的情。
我吴勇并不擅离职守只是来护送你的。”
朱柏手上的令牌确实能动员他。
“放心,吴统领!
有什么事我都担待,父皇绝对不怪你们。”
闻听这话,吴勇才束手无策。
如果真的有的话,也不允许为他背锅吗?
“哎呀!这回可闹翻了。”
不仅翰林院有刘大人,都察院也有刘大人被扣押。”
“哪位刘大人?”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刘大人等。
朱柏听后方知这一次朱元璋果然发怒。
甚至刘伯温也不给面子。
但接下来的时刻他却了然了。
刘伯温、宋濂分别为该次科举总裁、考官。
即使和这件事毫无关系,但失察之罪是不能少的。
慈宁宫内。
朱柏来找马皇后假装害怕。
“母后我几乎看不见你!
对方看了一眼才明白自己在装腔作势。
“不就是到翰林院读书吗?
随即朱柏把翰林院的情况。
及刘伯温与都察院部分官员,都被扣留一事讲。
马皇后听了,抬起头看着旁边的女官玉儿。
“这件事?
去问,究竟是什么事?”
“好的。”
于是,女官便外出询问。
这件事发生得太过突然了,前后只有一刻钟。
马皇后还来不及了解。
不久她收到肯定答复。
翰林院、中书省均设有禁卫。
“科举舞弊吗?”
马皇后皱了皱眉,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
并关系到朝廷声誉。
一坐就实,本质上是极坏的。
旁边朱柏看了马皇后一眼便说。
“母后信宋先生一定和这件事没有关系。
追究起来最多只能有一个失察之罪。
而宋先生就没有必要了,搞点舞弊的东西。”
马皇后听了这句话面色缓和下来。
“柏儿理直气壮地说道。
宋濂之为人断无所为。
但其翰林院。”
朱柏便说。
“母后,按儿臣所知。翰林院里负责批阅的那几位翰林都是一股清流。亦不做舞弊的事情。”
排除翰林院方案,只有都察院刘伯温。
但马皇后却更加不服气。
刘伯温要做科举舞弊之事。
只因他在朝中为第一股清流,皇上便要他执掌都察院。
纠察六部诸官不法。
“二者皆非。那么科举为什么会出差错?”
马皇后有些疑惑。
36名南方进士太偶然了。
虽然前几年北方进士不是很多。
可出10名进士,还可以占去三、四名进士。
这下倒是把3倍进士名额扩充了。
北方士子却一个也不能入。
“柏儿!快走吧!快去见父皇!”
马皇后认为必须先洗刷都察院、翰林院。
朝堂之上清流过半于此二。
他们是不可能有问题的。
同时。
奉天殿中,朱元璋还向群臣大发脾气。
“大明才半个士子?”
大殿一片寂静。
群臣眼、鼻、口、心无人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