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这个地方朱柏一刻都不愿意呆在那里。
可走之前丢下的话却引起了众翰林们的是热议。
“各位!湘王殿下离开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对呀!为什么不允许我们张扬呢?他是心学的奠基人呢?”
闻听这话,王艮顿时了然。
“知道了。”
大家赶紧看着王艮。
“王大哥,说话,您从殿下那学到的东西最多了!
但见王艮撂下了有些烫手的红指,悠悠扬扬道。
“各位还记得殿下心学会了第一句吗?
马上就有人回来了。
“记住了。就是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心养性!”
王艮点了点头。
“是的,殿下可以建立心学。
天然就是把钱财名利当成粪土。
于是他在离开时说了这句话。”
大家听了都知道。
有些翰林迟疑了一下。
“可是,我们真别说了?
我等可畏自居。”
王艮接着说。
“是的,殿下并没有鼓吹。
但我们能不能把心学得那么高。
占为己有、图其功名?”
旁人顿时随声附和。
“对了,我等可以跟殿下学心学了。
已心满意足。
又何敢把心学到自己的手中!”
“极矣!
殿下并不在乎,但我等应该替殿下名正言顺。
告诉全世界心学是殿下一人创造的!”
闻言,王艮点了点头。
“是的!我等幸能见识心学。这样一门好学问是不可以埋没的。各位应该不遗余力的去宣传、去了解更多的民众。”
可有的人担心。
“王大哥,心学存在着一些看法,与当今理学存在着矛盾。贸然传播是否会招致无数文人的抨击?”
“对呀!心学与理学之间存在着许多悖谬之处!”
但王艮却信心十足的说。
“各位,知识越辩越清楚!外人虽能,举心学之漏,攻之。吾等岂不恰好能藉此改进之?如果他们找不到破绽就恰好表明了这一点。心学乃滴水不漏之学也!”
“是的!”
“好吧!”
此言一出,现场二十几位翰林,心里都热了起来。
他们预感到了。
心学必将在大明文坛上,引起重大波澜。
而他们,最早研究心学。
将见证历史!
与兴奋如王艮、宋濂、成尚不同,他们自始至终都是旁若无人。
“宋老爷,这个心学看来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宋濂亦点头。
“表面离经叛道的心学。实际上,它还有暗合儒家学问之处。”
成尚好奇地问。
“宋大人,什么解?”
宋濂牢记道。
“孔圣曾说:"礼者其奢则宁节俭,丧者其易则宁戚戚”。
成尚揣摩,孔圣人说了句什么。
礼节仪式宁可勤俭持家,也不要豪华复杂。
正如丧礼,与其形式盛大,倒不如内心沉痛悼念逝者。”
接下来的时间成尚了然。
“原来是这样。孔子对生活的态度是追求心安。人心若安,眼前之忧只是过眼云烟。心学说到底是儒家的学。”
宋濂抚着胡子点头示意。
“对了,湘王殿下读得全是儒家经典著作。
心学在儒家那里天然生根发芽。天下有无根之源之学吗?”
成尚由此如释重负。
他也真担心这件事不能结束。
“这样就可以了,毕竟儒家内部有学问之争!”
对心学的接受是非常多的。
不久,王艮和其他人也面临着一个新课题。
朱柏不在。
但他们内心的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宋大人,你可以帮我们想办法了。
唤回湘王殿下吧!”
望着面前回归常态的翰林,宋濂亦是忧心忡忡。
久而久之,两人又成了那个魔怔。
立即安抚了一下。
“老夫明天,就到大本堂邀请殿下来吧!”
但这并不是一条出路。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宋大人可以一劳永逸。
如果湘王殿下没来呢?”
在这一点上,宋濂亦有一些棘手之处。
“这句话可就麻烦了,殿下翰林院的人,无非就是到书楼读书的。
他不来老夫难勉强。”
看在翰林在前,宋濂倒肯拉下脸来把朱柏请来。
可以每次2次也可以。
次数多到连老脸都受够了。
“怎么做?”
顿时群众都叫了起来。
“倒不如把殿下安排到翰林院。
就让它天天来吧!”
这句话说得大家先喜了。
顿时眉头紧皱。
不妥当,没有参加科举就进入翰林,有悖常规。
而湘王殿下只有9岁,年龄太小了。”
现在翰林院里,都是老翰林了。
虽未参加大明科举。
但是他们在元朝科举中过关并不属于违反常规。
如朝中刘伯温,均为元代进士。
大家都很烦恼。
“这样不可能,那样不可能的。
殿下怎么舍得到翰林院去?”
王艮出声说道。
“宋老爷,还是破了例。”
湘王殿下为皇子,位高权重。
而建立心学的学问远非常人所能企及。
可破翰林官职。”
大家苦思冥想,唯此而已。
有哪些岗位是可以安排的成为疑问。
“还是安排编修吧?”
“不恰当
殿下也要给我等等解释心学的!”
“那侍讲呢?”
“亦不妥当,侍讲应该为皇上讲一席。
我儿子对我父亲说的话是真的吗?”
最后是宋濂与翰林们的集思广益。
为朱柏布置好地点。
五经博士出身。
……
文华殿中。
朱元璋看在面前这一份上,要求破例给朱柏五经博士上奏章。
一时有些不服气。
“好大的太阳在西边!翰林院竟然自告奋勇要破了!”
他反复看奏折以断定属实。
后有翰林20余人联名。
“有趣!”
对这一要求,朱元璋理所当然地挥毫泼墨。
写出的是个、准字。
他还有些等不及要看朱柏9岁就进翰林。
“今后谁还敢说我朱家没有文气呢!
朱元璋看了奏章后心里高兴极了。
9岁翰林,这个可以算是大明立朝第一次了。
客体仍然是他的孩子。
朱元璋又特地命下,专为朱柏定制了一袭小号官服。
于是令人宣旨。
……
慈宁宫中。
朱柏闻讯后眼睛一愣
“什么?我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