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开口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徐甜试探性问道:“不知道冯副市.长有没有看”
“小徐你叫文娟娟姐,要是不介意,叫我冯哥、翔哥都行。”
“那我还不如叫你老冯。”徐甜白眼。
【获取快乐值+5】
冯翔乐呵:“成啊,就叫老冯,冯副市.长听得我别扭,你继续说。”
“前段时间我从沪都报纸上看到”
话又被冯文娟打断:“小甜你回老家了?”
“没,省城熟人去沪都拉货,经常给我捎些报纸。”
徐甜解释完继续道:“看报纸上说,湘城试种的籼型杂交水稻亩产高达1300斤,老冯能帮我们生产队搞到种子明年播种吗?”
“这事我知道一点,好像还在试验研究阶段吧。”冯翔劝解:“种子可是大事,出了问题影响一季生产,你知道后果吗?”
“我知道呀,但是我直觉一向很准。”
徐甜笃定:“要是可能,我还希望全公社种植呢!”
冯翔摇头笑笑:“别想了,出问题你担不起责任。”小徐还是太年轻了,粮食是头等大事,她居然凭直觉行事。
不过刚才说的读书倒是可以考虑。
徐甜见状也不强求,怕等下个月此事有定论冯翔怀疑她有小道消息。
随即打趣说起读书时班里的事情。
“我读高一那会,语文课代表是班主任的女儿,笼络了几个班干部,专门和班长对着干,暗中专门给他添堵。”
“我们班长呢,为人正直,替同学们着想,很得班主任器重.......”
“语文课代表回家跟班主任撒娇抱怨,虽然班长管理班级好,让同学们的成绩上去了,还不照样挨批评被骂。”
“反倒是中间那些埋头学习的同学安逸,成绩好老师喜欢,班长有成就感,课代表私下还能借作业抄.......”
冯文娟当着八卦听:“还别说,我读书那会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
吧啦吧啦~
说着学生时代的趣事。
所处位置不同,考虑的层面就不同,喜欢代入所在的单位、厂子。
她说的班级是在映射.......
冯翔似懂非懂:“小徐平时很喜欢看刊物、报纸?”
不错嘛,这么隐晦讲故事都能察觉点什么。
“嗯。”
徐甜点头:“乡下没啥事,看点报纸打发时间。我看了这么多报纸有种直觉,11月份左右天气会转凉,全国气温也许会骤降。老冯,多买些书在家,天冷不想出门看看书还能打发时间。”
“呵,是得多读点书。”
又是直觉,冯翔把这事记下,却并没认真对待。
次日,徐甜花了一整天时间,把剩下的11家单位、厂子国庆节采购协议搞定,谈下了2近万7千包良甜铺子订货。
加上昨天7家,刚好4万包。
至此良甜铺子的库存不足2万,账户上的资金一多,10月份便能开始新建鸭舍和帮工宿舍,争取多用掉一些钱。
否则账上钱多到扎眼。
休息一晚,天一亮徐甜便赶到运输队,蹭卢汉国的车来到省城。
在百货大楼,趁等王师傅、鲁师傅还没回来,徐甜去了秦泊舟办公室打招呼喝茶。
说来奇怪,秦怀恩这次居然没来找她。
不用徐甜开口询问,秦泊舟已经解惑:“怀恩调去省单位上班了,要不然可以陪你唠唠嗑。”
徐甜纳闷了:“他不是从商业局调到百货大楼没多久吗?咋又换到了省单位去了?”
“这个......”
秦泊舟撒谎道:“他一个大学生去省单位更合适,年轻人嘛,就得独自历练历练。”
秦怀恩想调去建成县上班,得刷一下履.历才好空降,省单位是最好的去处。
此时不说,到时等怀恩调去建安县,必定能给徐甜一个大大惊喜。
年轻人嘛,谁不喜欢惊喜。
而且怀恩也叮嘱过家里不能说出去,估计也是打着这样的心思。
徐甜觉察到他有所隐瞒,也不追根问底。
调走最好,见面机会少,安心。
下午四点多,去沪都拉货的王师傅两人回来,徐甜第一时间赶到仓库询问她妹妹家里的状况。
“我妹妹脸上有伤?是不是我养父打的?”
王师傅摇头:“不知道,问她没说。”
“对了,她给你写了一封信。”
一旁的鲁师傅爬上车,从驾驶室拿出一叠报纸,翻找夹在里面的信封:“说不定信里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