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就搭在晒谷场边沿的一个田埂旁,其实也就是由几张桌子拼凑而成。台子上有一把用红绸缠着刀柄的镰刀。
吕布拿起镰刀,低头在稻田中割下一束稻子。然后走上台子,高举着那束稻子,放开嗓子大声唱道: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这是古代开镰节专用的祭祀用词,源出《诗经.丰收》。是刚才来的路上,张昭教给吕布的。
吕布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照着刚才张昭的腔调唱就行了。
唱完之后,百姓尽皆振臂高呼,哇哇怪叫,气氛尤为热烈。
然后,吕布又从那束稻子中挑出一个长得很长的稻穗,一粒一粒地数了起来。数完之后,便又举起那根稻穗,一脸惊喜地大声叫道:“二百五,单穗挂籽二百五!”
百姓们闻言,尽皆狂喜地振臂高喊:
“温侯,二百五!”
“温侯,二百五!”
……
一时之间,“温侯,二百五”之声此起彼伏,不绝入耳。
其实,百姓们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百姓们之所以这么狂热,那是因为这块地,正是根据吕布的要求,用新的耕种方法而种植的水稻。所以,不叫你吕布二百五,那还叫谁二百五?
单穗挂籽二百五十粒,这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挂籽量了。
若只论单穗挂粒而言,与后世的杂交水稻几乎相差无几。不过,亩产还是会与杂交水稻相差很远的。
杂交水稻的亩产很高,主要是得益于……“矮株密植”,单穗挂籽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苗株很矮,单株所占据的空间就小,而单位面积的苗株数量也就更多。
东山牧雨以前在农村,就种过一种一人多高的普通水稻(是一种糯米稻),单穗挂籽多达四百多粒。但是因为单株所占空间非常大,亩产也并不是很高。
不过在这古代,基于吕布当前手中所持的这个水稻品种,今年的单穗挂籽,就已经在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倍。
若是再加上株苗更多更密,估计亩产量可达原来的三倍左右。
如此情景,又岂能不让农夫们欣喜若狂。
……
待到奋武将军吕布表演完之后,就是祭神。
祭神完了之后,再由吕布上台宣布开镰。在吕布的一声令下之后,百姓们纷纷涌向自己的田间,开始收割起来。
稻田中开始传来热情洋溢的民歌:
“大田多稼兮,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兮,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农夫们不识字,但这些诗经上关于农桑的歌曲却会唱不少。这些诗经上的歌曲,本就是来自民间,传承数百年,与识不识字没有关系。
(可别小看文盲,咱们村里以前有个算命抽签的瞎子,能将厚厚的一本签书背下来。)
吕布也带着亲兵们在田间割稻子,只是这两米多高的汉子,要蹲下身子低头割稻,委实有些困难。
割了没多久,就站起身来负责“打稻”,也就是用打谷桶脱粒。由于力气超大,将打谷桶抽得砰呼山响。
(打谷桶图片见附页,我的家乡现在还在用这种。)
如此忙了小半个时辰,已经收割完了一亩地。让人拿斗来量,竟有七石三斗之多!
当然,这是尚未晒干的谷子。
估计在晒干之后,也有六石五斗左右。
汉代的一石谷子的重量在29.95公斤,6.5石相当于后世的195公斤左右。而汉代的平均稻谷亩产是两石一斗(约62公斤)。
也就是说,新的种植方法种出的水稻,收成超过了汉朝这个时代的三倍。
不过,吕布却还是有些失望。
亩产才195公斤?
在来自后世的吕布看来,这实在是太少了。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量,早就达到了800~1500公左右;就算是普通稻,产量也在400~600公斤之间。
现在自己完全套用了后世的种植方法,可产量却还达不到后世普通稻的一半。
其原因,也许与农夫们对种植技术还不够熟练有关。但更大的可能是与长期的选种有关。
因为,后世的普通稻,那也是经过两千多年选种的结果。
不过,虽然吕布还是不满意,但是,在张昭、顾雍等官吏,以及这些古代的百姓看来,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大家都很高兴,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
因为当初觉得试验的风险太大,大部分农夫们都只用了一半田地采用新的种植方法。
而那些完全没有按吕布的要求做,依然用旧的方法种植水稻的农夫,则都一个个后悔的要死,纷纷咬牙切齿地说道:“娘希匹,老子的水田,明年也要这么干!”
(备注:娘希匹是江东一带的粗话。与四川的“毛线”、“锤子”,东北的“麻那个疤子”,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
水稻亩产翻了三倍,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咱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满了血泪和沧桑。
古往今来,几乎每次遭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便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而饿死几百甚至上千万人。
几千年来,直接被饿死的百姓,加起来的数字,绝对达到了十亿以上。
而且,很多次天下大乱的起因,都是源于缺粮。因为缺粮而导致的战争和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实际饿死的人口更多数倍。
最典型的就是汉末三国时期。
汉未的人口,在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时统计的结果是5648万。不过,这还只是在籍人口,也就是纳税人口。
若是加上世家士族们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等,实际人口总数在6500万以上
但是,到了三国后期的公元265年,官方统计的在籍(纳税)人口才767万。
由于当时的世家依附人口非常严重,史学家们认为,若是加上依附世家的人口,总数在3000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人口减少了3500多万。
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因为缺粮。
战争、瘟疫等问题,也是因为缺粮而引起的。
由于缺粮,世家豪强们更在意土地的兼并。与此同时,国家和百姓的粮食储备也非常少。如果遇上天灾,老百姓不愿饿死就只有造反,从而导致了天下大乱的战争。
饿死、战死者的尸体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又进一步导致大范围的瘟疫流行。
除了汉末之外,比较典型的是明朝的灭亡,那也同样源于缺粮而引起的动乱。如果粮食的储备足以让老百姓度过灾年,这些乱局就可以避免的。
而现在,吕布将新的种植方法在汉末推广,使粮食增产三倍,意味着就可以供给三倍的人口食用。
这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天大好事。
而对于吕布来说,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就可以收拢更多的流民,招募更多的兵力。发展出更强大的势力。
百姓们饱暖思淫欲,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去圈圈叉叉,从而生出更多的小崽崽,进一步充实江东的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