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郑经要‘韩王’的爵位?”
吕文宣派遣使者花了几日马不停蹄赶回朝廷,将此消息告知张煌言,而后张煌言又去告诉皇帝。
朱慈煊将张煌言召集到御书房中议事。
“此人倒是胃口不小啊!给他一个闽王还不够,还敢跟朕要一个‘韩王’的爵位?”
朱慈煊没想到郑经胃口这么大。
本来一个闽王已经是极限。从他登基之后,他一直在想办法处理封爵的事情。李定国的晋王爵位不能除,毕竟他对于朝廷来说有大恩;白文选的爵位也不能除,一则是因为他有护卫永历帝的功劳,二则是因为他是朱慈煊的岳父,朱慈煊需要他对于自己的支持。
大明可是没有异姓王的,哪怕当初徐达常遇春等人有那么多功劳,却也顶多是在死后追封。
若不是现在的大明正值非常时刻,恐怕李定国与白文选也是不可能封王的。当初孙可望要封王的时候,永历小朝廷可是没少合计,因为大臣和皇帝都觉得异姓王是不合祖宗礼法的。
大明从未有过,且一旦有了,万一对皇室造成威胁怎么办?这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可是,最终永历小朝廷还是给了王爵。
实在是因为经历过孙可望的事情之后,朝廷的颜面机会丢光了。还有就是,李定国也是朝廷唯一能够依赖的兵马,若是朝廷和皇帝都没了,王爵那些东西即便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朕给他。”
朱慈煊道。
“既然他郑经需要,那朕也不会吝啬的。”
张煌言有些犹豫,思索了一下,才拱手小声道,“皇上,此事可要慎重啊!大明可是没有异姓王的,而今即便是有,对于朝廷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要是再给郑经这种狼子野心的人封王,一旦将来出了事情,恐怕是很难收场的。”
“朕知道。”
朱慈煊对张煌言说,“异姓王对历朝历代都是很棘手的事情。可现在大明需要外援,朕不想再让那些儿郎们白白丧命了!”
“现在给了郑经,日后他若服从管教也就罢了,若是不肯,正好把王爵给收回来!朕不怕他能闹出什么乱子。”
使者很快带着朱慈煊的命令奔赴台湾,当吕文宣收到书信之后,便明白了朱慈煊的意思。
再次与郑经相见,已经是两日之后。吕文宣先跟郑经寒暄几句,而后就将皇帝的意思告知郑经。
郑经本以为此事很难达成,没想到朱慈煊却同意了,一时间高兴地跪在地上冲西面叩首。
“臣谢过皇上!定当不辜负皇上期望。”
吕文宣搀扶起郑经,而后给他又行了一礼,“下官提前恭喜韩王!”
此事完成的时间点上,位于福建福州的靖南王府内,朱慈煊派去的人也终于见到了耿精忠。
大厅之中,使者坐于下方,耿精忠则坐于上首。见面之后,耿精忠倒是不着急,先请使者喝茶,而后才询问起来。
“不知大明皇上有何事?为何找上了我这个清廷的王?”
耿精忠轻笑一声。
使者面色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冲耿精忠拱了拱手,“王爷虽为清廷的臣子,可是,在那些清人皇室眼中,恐怕也没有多珍贵吧?”
“嗯?”
耿精忠有些不明白。
使者继续解释,“清廷一向都没把汉人放在眼中,王爷虽是正黄旗的人,可是,你看看那些汉八旗的弟兄们,他们有多少是被清人瞧得上的?王爷是郡王不假,可是在那些清廷贵胄面前,恐怕也要忍受一些讥讽吧?”
“这天下何时是这般模样?郡王与郡王,看起来似乎也有不小的差距。”
耿精忠面色有些不快,使者的人好像戳中他的一些痛处。
“如此说来,尔等明廷的郡王就很了不起吗?孤问你,你们有什么?而今不过一小小的云南罢了!用不了多久功夫,清廷就能将你们击溃,就连那巴掌大的地方恐怕也不会再是你们的.……”
使者不以为然。
“王爷所说可是过去?而今我大明朝廷君臣一心,麾下更有数万兵马。若是清廷真能剿灭吾等,为何吴三桂都败给了我们?”
“敢问王爷,以为贵部兵马比起关宁铁骑如何?当初吾等不过一万多的兵马,就能将吴三桂五六万大军击溃,贵部可有五六万兵马?”
使者这一反驳,倒是让耿精忠脸上有些不太好看。
不过他也没发作,而是讥笑着问出一句,“既然你们大明朝廷那么厉害,为何还要来找孤?莫不是来下战书的?”
“王爷果然机智。”
使者道,“吾等来找王爷确实是想跟王爷合作。”
“哦?”
“敢问王爷,这天底下哪朝哪代容得下异姓王?又问王爷,清廷而今主少国疑,三藩兵马只认各家主将不认朝廷,清廷会纵容你们这样继续下去吗?”
“再者,吴三桂被贬爵一事王爷可还记得?他的功劳可不比王爷少,甚至可以说,当初没有他为清廷打开山海关的话,清廷现在都未必能拿下中原大地!如此的功劳,不过就是丢了昆明城,清廷便夺去了他的王爵!”
“不知道到底是吴三桂的罪过太大?还是说清廷早就有意削藩?不过是正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以拿此事作为借口……”
“王爷自认为功绩如何?万一将来打了败仗,能保证清廷不会趁机夺走王爷的爵位吗?”
使者的一番问话,确实让耿精忠脸色愈发凝重起来。
这些问题也是他考虑过的,只不过,如今的他并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他的靖南王王爵可是顺治帝敕封的,说是顺治帝,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多尔衮当摄政王的时候。
如今顺治帝没了,轮到康熙这个小皇帝上位。年轻的他尚且不会轻易削藩,可一旦他的年龄大了,到了亲政的时候,他还是会继续放纵三藩吗?
三藩每年的军饷以百万两计,这样的消耗能撑到什么时候?清廷会一直容忍下去吗?
显然,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不行。孤是大清的忠臣,绝不会背叛大清的。”
耿精忠道。
虽然这样说,可他的眼神中看不出丝毫忠心。
使者心中领会,“皇上说了,王爷祖父本为辽东将领,是毛大帅的部将。要不是后面发生那些事情,王爷或许依然是大明的臣子。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王爷而今是清廷臣子,不过这也不妨碍王爷与大明的关系。”
“既是如此,皇上愿意跟王爷做交易。朝廷即便大胜,也可以不攻打王爷的兵马,让王爷可以保证麾下有足够的兵马,不至于像吴三桂那般没了兵马就被撤销王爵。”
“再者,朝廷甚至还可以配合王爷,让王爷取得一些胜利。这样一来,清廷必定会依赖王爷,届时王爷成为西南一带的霸主不成问题……”
耿精忠不为所动,还是那句话,“孤乃是大清忠臣,休想让孤背叛大清。”
“如果这些条件不满意的话,皇上还说了,可以跟王爷划定边界互不进攻。皇上所图并非是福建等地,因此,朝廷兵马不会与王爷冲突的……”
耿精忠还是没反应。
“孤的王爵可是大清给的.……”
使者心中暗骂一句,这一次终于是咬咬牙,“王爷只要肯与吾等合作,皇上说他可以给王爷一道蜜旨,一旦清廷战事不利,吾等夺得东南地区的话,那么王爷可以成为大明的王爵,且不再是靖南王,而是靖王!”
这一次,耿精忠终于是不再继续重复那句话。
坐在椅子上饮了一口热茶,轻笑一声,“密旨在哪里?孤现在就要看!”
“王爷何必这样着急?难道信不过皇上吗?”
“孤谁都信不过。”
耿精忠道,“既然是你们要做交易,那就拿出你们的诚意来吧!”
使者冲着身后的人点了点头,随从这才从包袱中取出了一道圣旨。本打算让耿精忠跪下听封,不料耿精忠一把夺过圣旨,丝毫没有任何尊敬的意思,翻开便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朕赐下密旨,以表彰耿精忠之功劳……耿爱卿忠心为国,又于国有大功,朕特地敕封耿精忠为靖王……”
“好!好!好!”
耿精忠一连叫了三个好,这才命人将圣旨收起来。
“既然朝廷有意,那孤也就不推辞了!皇上想让孤怎么做?不妨直言!”
“朝廷总会有东进的时候,希望到时候王爷不要与吾等发生冲突。或者,不要支援吴三桂与尚可喜,若是能做到这些,王爵这件事情才能作数……”
使者道。
耿精忠一副欢喜模样,“孤明白。”
“你回去告诉皇上,让他尽管放心吧!孤不会派重兵前去的,若是见到朝廷兵马,孤最多只是让他们假意试探一下,绝不会跟朝廷兵马来真的.……也请你告诉皇上,孤其实也很想为大明效忠,虽然清廷对我不差,可是孤很不喜欢头顶上这辫子,也很不喜欢自称奴才……”
“下官一定将王爷的话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