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英烈祠(1 / 1)

这一日风和日丽,草场莺飞。

昆明城东北侧的山脚下,数以千计的明军士卒皆肃穆而立。周遭还有许多百姓,他们听闻皇帝要建立“英烈祠”,不知为何物,却忍不住前来看热闹,也想顺利一睹年轻皇帝的英武身姿。

永光小朝廷新选拔进的两万余兵丁并未全部到场,在朱慈煊的命令下,只从中挑选出了两千人。而原属于朝廷本部的兵马,则亦有两千人到场护卫。

饶是如此,英烈祠的外围也是一片热闹非凡景象。

“听说了吗?皇上要把那些阵亡的将士们都埋在这里。”

“为什么这样做?以前可没听说过哪个皇帝会这般做的?不就是跟俺们一样的苦哈哈吗?”

“这你不就知道了吧?而今的皇上勤政爱民,对手下的士卒们也十分关心。这一次朝廷打清狗们可是死了不少人,这些人的尸体都被一一收敛起来,存放到了这里.……”

“乱世人命不值钱啊!皇上能把士卒们放到这里,不让那些娃子们曝尸荒野,确实已然是天大的功德……”

此事早几日便传出,因而百姓们多少知道一点消息,此时都在议论纷纷。队伍中的士卒们同样如此,尤其是那些新招募进来的年轻兵卒们,他们此时只想着为皇帝效力,搏一搏荣华富贵,对这些事情可没那么上心。

“哎!兄弟,你是哪儿的?”

“我是楚州的,你呢?”

“我是大理的。”

“你说咱们这皇上是作甚呢?干啥把咱都集合起来?这英烈祠又是个啥玩意儿?”

“我咋能知道皇上怎么想?反正我来参军的时候听人说皇上的亲军待遇很好!在家种田也没个盼头,不如来当个大头兵试试,没准儿将来还能混个将军当一当,万一皇上夺回天下,咱或许还能捞个大功劳,以后娶个十几房媳妇儿呢!”

“就他那样还想娶十几房老婆,就你这模样找个寡妇就是祖坟冒青烟了,哈哈哈……”

现场一片嘈杂,并未有任何人制止。

不过,当一名太监拖长嗓音喊出一声“皇上驾到”的时候,整个现场突然一下鸦雀无声,一瞬间的功夫,那些议论的百姓和兵丁都识趣地闭上嘴。

只见一名少年身披明黄色五爪金龙礼服,从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上下来。少年龙行虎步,远远望去气质极为出众。

在他身后,则是身披铠甲的晋王李定国。

在李定国身后,则有赵王白文选。白文选与张煌言丁继善等人一起,一同跟在后面小步前行。

永光小朝廷的文武重臣可是都到齐了!

朱慈煊独自走在最前面,一路走到高台之上。这是为这场活动特地打造的高台,地势高视野开阔,站在上面举目望去,皆可将百姓百官与兵卒们的队伍尽收眼底。

朱慈煊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阶,不过六七步的功夫,就来到高台中间。站在上面目视众人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皆山呼万岁,跪地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朱慈煊特地命人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扩音器。否则等仪式结束的话,他的嗓子都会吼得沙哑,就这样可能远处的百姓们还不一定能听清。

“谢皇上。”

众人皆起身。

“今日这个活动,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不理解为何朕要做什么!尔等不必着急,接下来你们看着便是,这一切都是朕想对你们表达的。”

话音落下,朱慈煊冲着旁边的一名太监招手。

这名太监拿着一卷手册走上前,翻开其中一张,而后当众喊出了声,“沈二蛋,辽东沈阳人,年34,原为朝廷武威军一营把总,平马关一战身先士卒,领麾下兵马力战清军而不败,后攻城时不幸被清军巨石砸中.……”

“为表沈二蛋功勋,特赐沈二蛋入忠烈祠……”

一开始,百姓们听到沈二蛋的名字还有些想笑,可是听到太监后来念出的那些功绩,一时间不止没了笑声,反而对这个被念到名字的汉子有了同情之意。

不论如何,他也是杀清军死的!

“苏元,陕西榆林人,年37,原为大明边镇一兵卒,后跟随大西军投奔朝廷.……跟随朝廷多年,忠心可嘉.……镇南关一战中杀敌十人,后被清军偷袭,死于攻城时的流矢.……”

念到的名字越来越多,百姓们的脸色也愈发凝重。

百官之中,许多人一开始不明白皇帝这般做是为了什么,更有甚者得知皇帝要建立“英烈祠”站出来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朝廷若是过于拔高武人地位,难免会让这些将领们居功自傲,容易生出祸端。

对此,朱慈煊不置可否,只让臣子们安静下来,一切等活动结束了再说!

唯独李定国与白文选等人,在得知皇帝的举动后,不仅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反而是感激涕零。

他们作为将领一生征战沙场,比起那些躲在后面只知道动一下嘴皮子的文官老爷们来说,实在是知道战场上有多艰苦!

受伤不可怕,死在战场上不可怕,怕的是死了还不被理解,还被人嘲笑。怕的是即便死了都不会有人记得。

皇帝此举,无疑温暖着他们的心。

攻打昆明这几场大战,明军士卒损失了几千人,其中有战死沙场的,还有伤重不治挂掉的,这些人的名字当然无法一一念出。

朱慈煊挑选出了一些人的功绩和名字,让他们作为代表出现在众人耳朵里。等到念完了名字,朱慈煊又一挥手,场外的一支方阵队伍突然缓步进入场内。这支队伍有些不一样的是,他们手中都捧着一个罐子。

任谁都不用猜,这些罐子里的便是阵亡士卒们的骨灰。当然,有家眷的不一样,阵亡将士的尸体都已经埋进朱慈煊身后的大山中,只有那些没有家眷,又无人认领,或者干脆连明军都认不出来是谁的尸体,才会被烧出来放入罐子里。

队伍进入场内的那一刻,现场不论是百姓还是文武重臣们,皆是一脸肃穆的模样。

“这是大明儿郎们的骨灰!”

“今日,朕将他们埋在此处。”

“朕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朝廷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德。自朕开始,大明之君及朝廷文武,皆会世世代代记住他们的功劳,记住他们曾为大明江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朱慈煊大吼着说出了这段话。

他的声音中都几乎带着哭腔。

这些阵亡的将士里,有不少都是跟他相处过的兵卒。他不记得这些人的名字,可是,他训练过他们,也带领过他们一起上阵杀敌。

永光小朝廷那么困难的日子里,这些兵卒依然没有抛弃朝廷,依然跟在朝廷跟在他这个皇帝身边,这一切都领朱慈煊感动不已。

文武重臣们此时也已经是一副敬仰的模样。

当初他们跟着永历朝廷一同去缅国,后来又跟着永光朝廷一同在景线。作为朝廷的官员,他们当然不会吃太多的苦,即便再怎么艰难,也比不了这些士卒们。

即便如此,这些士卒们都一直跟着朝廷,却没想着去投降清廷!

一路上并不是没有人逃亡,甚至可以说,逃亡的士卒不在少数。正因如此,这些留下来的士卒才显得难能可贵。

“封土。”

无数士卒一同动手,用铲子将泥土铲入其中,将将士们的骨灰好生埋葬起来。无数骨灰罐子们按照规则排列,上面放有许多扎成束的鲜花,看起来十分规则。

待封土结束之后,朱慈煊当着众人的面,站在高台上冲埋葬士卒们的地方突然鞠了一躬。

现场一片惊呼。

谁都没想到,皇帝会亲自对着英烈祠里的士卒们拜一下。要知道,天子只可跪拜天地。

“皇上,不可。”

“皇上,三思啊!”

队伍中的文臣们还试图劝阻,可李定国与白文选等人,已经跟着皇帝一起鞠躬。

不仅如此,张煌言与丁继善这两个内阁大佬,文臣队伍中的一二号人物,此时也跟着一同转向,恭恭敬敬地冲英烈祠鞠了一躬。

文臣们还欲阻止,却不曾想高台上的朱慈煊忽然将目光投下来。许多人发现皇帝脸色有些不太对,看向张煌言等人时不断点头很是欣慰,看向他们这些站着不动的人时却铁青着脸。

于是文臣们也识趣地陆续鞠躬,以示对于英烈祠的肯定,这才让高台上的朱慈煊脸色稍微缓和一些。

“朝廷正值危难之际,朕很感激能有这么多人跟着朕,愿意为朝廷效力,愿意一同抗击北地的蛮子……”

“朕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多娶几个婆姨,也或许是为了奔个前途,这很好,朕一定会给你们这样的机会……不过,朕还想告诉你们,朕去打这个天下,不仅是为了给你们前途富贵,还是为了百姓们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朕希望,有一天,我大明击溃北地蛮子重振山河,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吃得上饭,想读书的去读书,想为兵将的去沙场建功立业.……”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爹没了 亮剑:选择龙小云 大明好圣孙 抗战:从被服厂绣花开始崛起 满城尽是黄巾军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大明:我竟是大明战神朱祁镇 首席军师 大秦开局向秦始皇索要秦王之位 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