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一本万利(1 / 1)

立秋已过,景线的天却依然是烈日不断,幸好雨季未断,三两日曝晒之后总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此交替出现,令永光小朝廷开垦田地的事情进展快了不少。

待到荒地开垦之后,百姓们又将朝廷拨下来的种子种入田间。景线靠近缅国,气候也与缅国相似,要知道,后世的缅国可是种植了不少作物的,尤其是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花生等,其中不少作物因为缅国的气候不错可以一年多熟。

景线所处的位置正符合这个条件。

田地间,朱慈煊正领着两三名亲卫不断巡逻,尽管田地间的具体事务都有吕泽在负责,可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害怕百姓们会抗拒新式作物的种植,因而在不断转悠观察,还去询问一些百姓的想法。

几番转悠下来,朱慈煊发现吕泽的工作做得还不错,百姓们并未出现任何抵抗情绪,虽然有些怀疑新式作物是否能成功,可还是听从了朝廷的命令。

正转悠着,一女子与朱慈煊从田垄上擦身而过,两人刚一接触,女子突然一个趔趄摔倒出去。

朱慈煊还以为遇到了碰瓷的。

结果发现女子倒地之后并未起身,反而瘫软在地上。朱慈煊上前查看,却发现女子脸色奇差,虚弱无比。好在女子并没有昏迷过去,只是嘴中喃喃道,“救救我,我好饿!”

女子拽住朱慈煊的手,似乎是在冲他呼救一般。

自从明军在此处驻守之后,就时常有零星的百姓前来投效,尤其是昆明一带的许多百姓,他们不肯剃发易服,便想尽各种办法远离清廷的统治。

在磨盘山大战之前,投效的百姓还不多,可那场大战之后,明军痛击清军赢得一场胜利,来投效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不算上原本跟随小朝廷南下的那些家眷们,仅云南附近来投效朝廷的就多达数千人。

朱慈煊瞧这女子模样,倒像是近日跟着一起逃命来的。此事李定国早已经告诉过他,朱慈煊也不觉奇怪,就命令士卒们将女子带了回去。

回到营地以后,朱慈煊命火头营做了一点稀粥和野菜,将这些东西给女子送了过去。

“饿太久的话先吃一点流食,否则会伤身体的。”

女子见到桌上的饭食,小心翼翼走上前去,见朱慈煊做出“请”的动作,也不再犹豫当即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还有呢!”

朱慈煊见到女子吃上饭,心中不由得一阵高兴。

待到女子吃完,朱慈煊又亲自从土制瓷罐中为女子盛出一碗,女子接过饭碗,终于出口道了一声谢。

“小女子谢过大人。”

女子道。

“你叫什么?”

“朕看你的样子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你又怎么知道我是大人的?”

朱慈煊好奇道。

女子放下碗,回答道,“小女子叫红袖。大人举手投足之间一股贵气,自然不是一般人,因而小女子才叫大人的。”

“你读过书?”

“小女子确实读过书。”

“家父曾是蜀地商贾,鞑。子攻占应州前夕,家父携小女子与母亲出逃,不料路上家父为保小女子与母亲惨遭鞑。子杀害,而后母亲又不幸在半路病逝,小女子本想来投奔昆明的亲眷,却不料亲眷也早已不知所措.……”

“那你又为何来了此处?”

朱慈煊愈发好奇起来。乱世之中,独身一人的女子可是极为危险的,从昆明城到此处如此远的距离,绝不是一个弱女子能轻易过来的。

“小女子在路上遇到了逃亡的队伍,听人说朝廷在这里,便一路跟着流民们来到此处.……”

“原来是这样。”

朱慈煊点点头。

看似相信的他,实际上可不会轻信这样的说辞,只给站在门口的亲卫使了个颜色,亲卫便消失在了营地外面。

待到一炷香的功夫之后,亲卫再度归来,朱慈煊寻了一个借口走出营地,亲卫这才在一旁给他悄然汇报,“皇上,此女子叫苏红袖,确实是跟着流民的队伍来的,与她一同前来的那一批流民共二十一人,每一人都登记在了名册上.……”

“末将查的消息并无问题,只不过,此女子是否从昆明来的并不得而知!”

“行了!朕知道了。”

朱慈煊也没有为难亲卫,毕竟现在小朝廷的触手确实很难触碰到清军的地盘上。

若是放在以前的话,锦衣卫还能够探听一下情报,可现在小朝廷只剩下这么小的地盘,又没钱又没势,除非是夺回失去的地盘,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有多少人愿意为小朝廷卖命的。

“公子,求求您收留我!”

朱慈煊刚进入营帐,正打算让女子离开的时候,女子跪倒在朱慈煊面前不断磕头。

“你这是做什么?”

“红袖实在是无处可去,求公子赏红袖一口饭吃就好。”女子一边磕头一边乞求,多少令朱慈煊有些不太忍心,尤其是看到女子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确实是令人忍不住生出怜惜之情的。

“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行吧!”朱慈煊点点头,“今后你就留在朕身边侍候!你愿意吗?”

“红袖愿意。”

女子感激涕零,眼泪掉落到脸颊上,混合着污泥,顿时让她成了花猫脸。不过,也就是片刻功夫,女子很快反应过来。

“朕?公子.……难道您是?”

“朕便是大明皇帝朱慈煊。”

红袖一脸惊骇,整个人是又惊又喜,愣了一下之后才回过神来,“民女红袖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皇帝身边多了一个贴身侍女,这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因此,没有谁会去在意这些事情。

光阴似箭,一个月的功夫眨眼便过去了。

朱慈煊终于等来了使团的消息,他派遣到宣罗的使者率先回到景线,这一次使者奉命带了一箱子的琉璃制品前去,一部分是用来交好宣罗,另一部分则是卖给宣罗。

没想到宣罗国王的反应令朱慈煊颇为惊愕,对方收下了他赠送的礼物,也花大价钱买下了他命人带去的琉璃制品。

“皇上,此番出使宣罗携带宝物二十余件,一共赚到了十七万三千四百两银子。”

“宣罗国王告诉臣,听闻吾等在此屯田,他们还愿意赠送部分农具与耕牛。”

听到使者回复,朱慈煊对宣罗人的印象大为改观。即便是宣罗选择在大明身上下注,尝试一次有风险的投资,可此时这样的投资确实是永光小朝廷所需要的。

“这些钱截留七万两,其他的都放入国库之中吧!”

“去找户部尚书处理此事吧!”

之所以截留七万两,是因为朱慈煊需要拿这些钱来购买更多的东西。一是子弹,这是羽林卫不可或缺的,尽管现在还剩下一点库存,可着实不多了,一旦发生任何事情,这点库存可是会出事的。

二则刚开垦的荒地可没那么肥沃,朱慈煊需要购买大量的化肥交给百姓们,这样才能改善这些荒地的土壤环境,使得新式作物的生长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则是火器司的工作必须迅速展开。在朱慈煊看来,燧发枪的制作也必须提上日程。此时的关宁铁骑那里,诸多骑兵精锐用的依然是三眼神铳这种属于火绳枪的旧式装备。

这东西如今其实已经算得上是落后。

只要永光小朝廷能将燧发枪制作出来,那么,依靠更快的装填速度和更稳定的发射状态,就一定能够压制出清军的火力输出。

至于更强一些的线膛枪等装备,也只能一点点调试制作,以永光小朝廷如今的水平可是造不出来的,主要还是这里的工匠水平一般。待到扩大朝廷的地盘之后,寻找到更多的能工巧匠,这样的更新换代才是可行的。

“皇上,前往安南的使者回来了!”

“皇上,去往少数部族的使者回来了!”

“去往澜沧国的使者也回来了!”

不过半月功夫,朱慈煊派去的使团都顺利归来,或许是此前一战大败清军的消息传到了这些地方,加上又是这些小国的宗主国,这些小国都非常给面子,开出的价格都还不错。

一时间,朱慈煊命工匠们烧制出来的第一批琉璃制品顺利卖出,最后由户部尚书总结了一下,此番一共卖出了三十八万两左右。就这样的收入,还是在进入缅国的丁继善使团以及去福建寻郑成功部的沐忠显等人还未回归的情况下。

若是他们也顺利归来的话,以朱慈煊的估计,恐怕再增加二十万两的收入不成问题。

算下来一共五十万两的国库收入,即便自己拿出一部分到火器司,也绝对可以打造出一支规模不小的火器部队。

“告诉制造司,从今日起,打造各式各样的琉璃小物件,比如茶杯、碗、各类生活必须的器皿。切记一点,量不要太多,但质量一定要精,而且不要比之前那些做出来的卖相更好。”

收割完了这些小国的国王一波之后,朱慈煊打算继续收割他们的富户及其权贵阶层,凭借这些日用品的话,琉璃制品定然能够打开销路,只要自己短时间内维持较高价格,这些东西一定会像奢侈品一般在各个小国的有钱人手中流通。

如此一来,国库便会源源不断入账进来。以极低的成本,换取到足够多的财富,这样的开源计划绝对能够支撑永光小朝廷接下来的北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爹没了 亮剑:选择龙小云 大明好圣孙 抗战:从被服厂绣花开始崛起 满城尽是黄巾军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大明:我竟是大明战神朱祁镇 首席军师 大秦开局向秦始皇索要秦王之位 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