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宣罗使者(1 / 1)

朱慈煊与士卒们“抢夺”饭食的举动,令晋王李定国与在场的士卒们都好感十足,那些士卒们哪里见到过这样的太子,一时间感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坐在营帐中的那些大人们高高在上,可是从未正眼瞧过他们,即便那些大人们都需要他们的保护。

“忠显,让弟兄们都过来吃饭。”

朱慈煊可不是说说而已,一声令下,让亲卫统领沐忠显将其余的卫队士卒们都叫到一起。

亲卫们跟着一起吃饭。

沐忠显倒是还好,吃进第一口的时候面露难色,却没有表现出来。吃上一口野菜打算缓冲一下,却不料嘴中顿时传来又苦又涩的感觉,幸好沐忠显非常机智,很快将情绪隐藏下去,只默默跟着朱慈煊一起进食。

一旁的沐忠亮可就不同了。

他的年龄本就不大,而今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吃进第一口的时候差点没吐出来,以为野菜的味道会好一些,夹起放进嘴里顿时脸都绿了。

“这也太难吃了吧!”

“吾等在缅国的条件也没这么差啊!”

暗暗吐槽两句,正打算趁机吐掉这东西,却不料很快迎来了大哥沐忠显严厉的目光。

沐忠亮只得一脸苦涩地将这碗饭菜给吃完。

亲卫们大多面色惨淡,唯独朱慈煊硬是一脸轻松,将碗中饭菜吃尽之后,这才离开了后厨。

然而,等朱慈煊一路晃悠到没人的地方时,他终于忍耐不住胃中的翻涌,一阵恶心之后,将之前吃下的饭食都尽数吐了出来。

啪。

啪。

就在朱慈煊呕吐的时候,有人轻轻拍打着他的后背,转过身一瞧,不知李定国何时出现在自己身后。

朱慈煊有些尴尬,倒是李定国极为坦然。或许是为了打破这种难堪的气氛,朱慈煊开口解释道,“晋王,别误会!孤只是身体不适,与今日的饭食没什么关系。”

李定国轻笑一声。

“殿下,没事的,臣刚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吐过。”

“这本来就不是殿下的问题,实在是这东西太难以下咽。可边地穷苦,弟兄们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东西,还望殿下恕罪。”

朱慈煊没有怪罪李定国,只是又问了一句,“晋王,你们一直都吃的是这东西吗?”

“离开昆明以后基本如此。”

这下轮到朱慈煊吃惊了!

李定国部的贫困是肉眼可见的,大部分士卒别说是甲胄,连完整的衣服都不曾有。吃穿早已经成了李定国部面临的最大问题,更要命的是,李定国部如今根本没有多少饷银,早已经无法支撑这支大军的基本体面。

说难听一点,若不是这些士卒们的战斗力依然强悍,恐怕这样的一支军队称自己是明军很难有人会信,说自己是“乞丐军”反倒不会令人怀疑。

如此艰苦的环境,还有这么多的人愿意跟随,愿意听从永历帝的号召,以永历帝朱由榔为旗帜去光复大明,这样的忠诚足以令人感动!

“殿下。”

“臣收到了消息,宣罗再度派遣使臣来到军中,愿请皇上进入宣罗避难,不仅如此,他们还愿意提供兵马和粮草帮助吾等光复大明。”

——

永历帝朱由榔的营帐之中,文武官员们分列左右,在众人结束进膳之后,便收到了宣罗使者前来的消息。

永历帝朱由榔当然没有拒绝。

他记得很清楚,当初李定国就曾上书过,说是宣罗国王曾派人来联系他们,希望邀请他们进入宣罗避难,还愿提供粮草军械帮助大明。

宣罗人之所以如此热情,当然不是碍于大明威严,也不是为了宗。主国考量,而是他们与缅国可谓是世仇,若能有大明支持的话,缅国对宣罗的威胁自然就没了。

即便现在的大明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可正因如此,这才是一笔值得投入的买卖!

若是此前大明还拥有半壁江山的时候,恐怕宣罗人赶着上去朝廷也不会搭理的。

于是在永历帝朱由榔与文武官员们商议之后,决定见一见宣罗的使者再说。

“宣罗使者巴颂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营帐里,宣罗使者带领两名女官进入其中,向永历帝朱由榔行了大礼之后,便命人将几个大箱子抬入营帐。

“大明皇帝陛下,我们国王说,两国素来交好,而今大明有难,我们宣罗人绝不可袖手旁观。”

“箱子里都是我们国王送给大明皇帝陛下的。”

宣罗使者巴颂一边说着,还命人将箱子一一打开,只见箱子里装着不少财帛与珠宝,站在两侧的许多文武官员只瞧了一眼,顿时眼睛放光不由得高兴起来。

永历帝朱由榔也颇有些意外,作为皇帝他没有那么兴奋,却也为宣罗人的礼物而高兴。

朝廷如此穷困,有了宣罗人的大礼,多少能够帮助朝廷支撑一段时间。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们国王不仅送来了礼物,他还让我告诉大明皇帝陛下。我们希望大明皇帝陛下可以去宣罗暂住,我们还愿意提供粮食和马匹帮助大明军队.……”

宣罗使者巴颂一番话讲完,未等永历帝朱由榔开口,内阁首辅马吉翔已然迫不及待。

“陛下,既然宣罗国王如此热情,不如吾等就去宣罗暂住一段时日如何?”

“如此一来,晋王也可在中原安心带兵,待到日后击退清军,吾等可再重返大明.……”

永历帝朱由榔没有回应内阁首辅马吉翔,而是给一旁的太监李国泰吩咐了一句,“来人,将宣罗使者好生安置,切记不可怠慢。”

“宣罗使者,汝等舟车劳顿来到此处定然极为疲乏,且先去休息吧!明日朕再设宴款待你。”

宣罗使者巴颂明白永历帝朱由榔的意思,既然话已带到,那么永历小朝廷自然会进行商议,自己一个外人在场,当然是不太方便的。

太监李国泰领着宣罗使者一行离开了。

等他们一走,营帐之中便只剩下永历帝朱由榔和文武官员们,此时,永历帝朱由榔才开口询问,“诸位卿家有何看法?皆可直言。”

依然是内阁首辅马吉翔率先站出来。

“皇上,臣的想法与方才所说一致,还是建议吾等进入宣罗避难。此番清军来势汹汹,听说吴三桂部已经在云南扎根,若是吾等继续留在这里的话,万一吴三桂部大军汇聚到此怎么办?”

“到时候吾等又用什么来抵抗?”

内阁首辅马吉翔的话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

此前有不少依附他的官员,此时也纷纷站出来表示同意,还劝说永历皇帝朱由榔,“皇上,宣罗与缅国可不一样,他们对待大明素来忠诚,不必担心在缅国的事情继续发生。”

“没错,大不了吾等不去宣罗王宫就好了。问宣罗国王借一处地方,作为吾等临时驻扎之处,至少,要好过继续留在景线。这里一旦遭遇吴三桂大军进攻的话,吾等恐怕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就在部分文武官员都赞同内阁首辅马吉翔的话时,一旁的黔国公沐天波终于按捺不住,也及时站了出来。

“皇上,不可再去宣罗啊!吾等好不容易从缅国离开,若是再去宣罗,岂不是又落入别人的拘禁之中?即便宣罗国王表示了足够的诚意,可谁能保证他们就一直善待吾等?”

“当初吾等去缅国的时候,一开始缅王不也是善待吾等吗?”

“所以,千万不能去宣罗,而今大明需要皇上,将士们也都需要皇上。若是再度离开的话,恐怕朝廷会彻底失去百姓们的民心啊!”

沐天波说完,少数文武官员也站出来,表示支持他的想法。

“皇上,确实不能再去了。宣罗国王会如此善待我们,正因为吾等有足够的利用价值,万一出了任何变故的话,恐怕宣罗就是下一个缅国啊!”

两派臣子表现出了泾渭分明的态度。

以内阁首辅马吉翔为首的部分臣子希望朝廷可以去往宣罗,而以黔国公沐天波为首的则希望留在景线。

永历帝朱由榔此时再度表现出了纠结的态度,一如他往日的优柔寡断一般,面对臣子们的争论始终没办法拿下主意。

直到营帐外有士卒来报,说是太子在外求见。这等军国大事,此前一直都没有让太子朱慈煊参加过,不过,在太子朱慈煊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帮助小朝廷脱离缅人的魔爪之后,太子朱慈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他本来的身份。

“宣太子进来吧!”

永历帝朱由榔道。

很快,太子朱慈煊进入营帐之中,众臣们也暂时停止争论。朱慈煊上前给永历帝朱由榔恭敬行礼,未等永历帝朱由榔发问,这一次,太子朱慈煊便主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父皇,儿臣听闻有宣罗使者来到,不知可否是邀请吾等进入宣罗的事情?”

“哦?皇儿也知道吗?”

永历帝朱由榔有些吃惊。

太子朱慈煊面色不变,拱了拱手,“儿臣听说过。”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儿臣请求父皇不要离开大明国土,而今我大明百姓正待父皇回归,若是他们知晓的话定然闻讯前来投效。”

“宣罗始终不是久留之地。”

“以儿臣来看的话,不如吾等一路北上进入蜀地,只要拿下蜀地,吾等便能暂时割据一方,休养生息之后趁机壮大起来,这样才能有光复大明的机会。”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爹没了 亮剑:选择龙小云 大明好圣孙 抗战:从被服厂绣花开始崛起 满城尽是黄巾军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大明:我竟是大明战神朱祁镇 首席军师 大秦开局向秦始皇索要秦王之位 三国:貂蝉我先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