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所创,是少林寺不外传的神功。
历代少林弟子都将《易筋经》当作镇寺之宝,修炼者众,但通达者少。
《易筋经》是一本集佛法、武功、养生为一体的无上神功,若能修炼成功,可以提高武学造诣,可以延年益寿,可以修复旧伤。
张桂看中的就是“修复旧伤”,他那里已经割了将近二十年,算是旧得不能再旧的伤了,自从在天坑吞食蛇肉重新长出来后,便一直垂头丧气,这是张桂的一块心病,他希望通过修炼《易筋经》能治愈好它。
少林寺在清朝时期屡受磨难,被满清爪牙攻破过,被纵火焚烧过,武学秘籍流失大半,连这《易筋经》也被满清朝廷抢走,收藏到御书房。
如果不是张桂此番为寻找《独孤九剑》来到英国,那《易筋经》这门神功估计再也不会重见天日。
张桂全身经脉尽通,修炼起《易筋经》并没有那么困难,再加上他悟性极高,一颗赤子之心与佛理相契合,所以他很容易就上手了。
随着他不断修炼《易筋经》,发现这确实是一门了不起的无上神功,修炼后不仅可以成为武林高手,还可以洗筋伐髓,改变体质和资质,就算一个武学天赋极差的人长期修炼此功,也能逐渐蜕变成一个武学奇才。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名师指导,自己盲修瞎练,那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难怪少林寺几千年前来没有几人能修炼成功,尤其近几百年来,《易筋经》虽然藏在少林藏经阁,但却无人问津,甚至有传言说这是一本废经。
越是高明的武学秘籍越难修炼,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华夏武学博大精深,不少先辈创下了很多武学神功,但随着时间推移,后辈能修炼成功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使华夏武林整体实力大幅度下降。
神功的修炼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条件,一是灵气充足,二是修炼之人武学天赋高,三是得名师指点。
且不说后面两个条件,到了近现代,地球上灵气枯竭,连修炼神功的第一个条件都无法满足。
修炼不成神功,那就更不可能突破到天阶武者。因此,华夏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能突破到天阶武者,不是因为没有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而是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啊!
张桂的成功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说他是偶然,主要是他一开始就能接触到《葵花宝典》这种顶尖神功;说他是必然,那是因为他凭着一颗赤子之心砥砺前行,可谓感动天感动地,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方有今日的成就。
他坐在冰岛最大的一座活火山之巅修炼《易筋经》,不舍昼夜,精研细读,时间一晃就过去一年多了。
这一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易筋经》修炼,已经修炼至大圆满。
他的身体素质变得更好,经脉更加宽阔,武学领悟能力更上一层楼。
他吸纳天地灵气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身体储存真气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易筋经》确实提高了他的上限。
但他最期待的奇迹却没有发生,那个地方还是无动于衷。
张桂叹了口气:“哎,看来《易筋经》所谓的修复旧伤并不包括那里啊!”
接下来,张桂开始修炼《太玄经》。这门武功秘籍与天地之理融合,也需要很高的悟性,但这并不能难倒张桂,因为他的武学天赋很高,悟性更是当今世界无人能及。
《太玄经》总纲是李太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据此推测,《太玄经》成书时间应该是在李太白之后,具体作者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太玄经》包含了拳法、剑法、掌法、内功、外功和轻功。可以说是一门集大成的武学秘籍。没一门武功都依托《太玄经》的内功心法来施展,所以其核心还是内功心法。
这一点和《葵花宝典》极为相似。
《太玄经》修炼之难更甚于《易筋经》和《葵花宝典》,因为文中词句太过偏僻难懂,就算一般的读书人想要通读全文也几乎不可能。
张桂在御书房读了六年书,文学造诣自然不成问题,但尽管如此,他读起《太玄经》来依然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读了月余后,张桂推翻了《太玄经》成书于李太白之后的论断。因为根据书中用词用句的习惯推测,此书因该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书中语法文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书如出一辙。
那李太白的《侠客行》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桂通读全书后推测,《侠客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武功秘籍,其中涉及的拳法、剑法、轻功、掌法等都是后人根据《太玄经》内功心法创出的武功秘籍,从这一点来看,《太玄经》最初只是一本内功修炼功法,并没那么多内容。
后人不断为《太玄经》增加新的功法和注解,致使《太玄经》越来越复杂和凌乱,让人无从入手,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门神功的失传。
《太玄经》的修炼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应该是一位道家先祖为寻求长生不老和白日飞升而创出的一门神功。
这让张桂联想到了三个人,一是道家创始人李耳,也就是后人说的老子,他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从此再也没有踪影,十有八九是飞升了。
第二个是关尹子,老子西出函谷关时传授他《道德经》一卷,算是老子的亲传弟子,后来也飞升了。
第三个是鬼谷子,应该是关尹子的徒孙,此人隐居深山,不问世事,但教出来的弟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被人称为“鬼谷仙人”,据说他也飞升了。
张桂认为《太玄经》应该出自他们三人其中一人之手。
张桂对飞升一事并不敢奢求,但既然有缘接触这种神功,他断然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