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
“车来了!车来了!”二月下旬,当朱由检刚从西宁离开不久,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响起,一路探访大明各地的朱慈燃也成功从杭州走走停停抵达了南京。 他们这一路上经过湖州、嘉兴、苏州、常州,几乎将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几个地方走了一遍。 当地的人口几乎隐藏过半,修建铁路的人群也是浩浩荡荡。 由于已经对江南的情况大致了解,朱慈燃没有进这几个城池休息,只是在外围观望了一下。 不过,当他来到南京,这座城池就是他不得不进去的地方了。 南京,古称金陵,此地自古晋代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地,即便是在后世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的眼中,这里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 在统治者们眼中这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是重要的赋税缴纳地,所以才有了“天下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的说法。 大明中后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南京这座繁华商业城市的贡献。 天启十七年,即便是北方大地被天灾搅扰的一片糜烂,南京城却依旧繁华,这也使得很多人为崇祯皇帝感到惋惜。 当年作为拥有两京制的大明,后世许多人都在想如果崇祯皇帝能在北京城破之前逃到南京城,依靠江南之地的财力,是否有可能东山再起。 尽管这个想法不太现实,但这也足以说明明末南京城的商业到底有多么繁荣。 如眼下,当朱慈燃他们路过“京杭铁路”南京城东站的时候,在这里乘坐火车的百姓、商贾可谓黑压压一片。 作为大明掌控东南的枢纽,南京城的北站与东站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一千亩,约六十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并设置了十八个站台,三十四条线路,年客运量可以达到三千余万人。 之所以会建设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南京的人口在天启十六年成功突破到了一百六十万人。 “这么大的火车站都能挤成这样,这南京城得有多少人啊……” 在火车站门口,朱慈燃坐在四轮车上,看着广场上坐在休息椅的上万人,朱慈燃很难想象广场都这样了,车站里会拥挤成什么样。 面对他的询问,刘顺稍加思考就回答道: “我记得天启十六年六月的时候,户部就上奏过,南京城人口突破一百六十万,现在想必更多。”
“一百六十万……”听到南京城人口比北京城多出三十多万,朱慈燃不免咋舌。 人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而几乎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时开始,南京就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城池。 单单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城的人口就达到了七十万人。 等到永乐皇帝登基之后筹措迁都,即便在迁都北京之时带走了十几万的商户以及手工业者,使得南京城人口下降至五十余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但南京城毕竟对整个江南地区有虹吸效应,因此到了成化年间,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南京开始恢复从前的繁华。 由于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能进城寻找生路,因此使得南京城人口暴涨。 人口的暴涨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使得南京经济开始腾飞,加快了江南城市化的进度,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称明代江南又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在万历年间,就有人说南京城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之多。 之所以无法继续增长,是因为这座城池和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限制了南京城,让它不能再养育更多的人。 但是随着朱由检的军事行动,海外行省的开辟,源源不断的海外粮食开始涌入江南,南京城的人口开始再次增长。 眼下这一百六十几万的人口只是海外粮食涌入的余波,随着京杭铁路、松川铁路的修建和竣工,南京城的人口或许会迎来一个爆发。 朱慈燃他们看了看火车站的景象,随后便骑车从南京外城的仙鹤门进入了南京城内。 作为大明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朱慈燃来到南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代表自家父亲,叔父前往明孝陵,对大明太祖高皇帝进行祭拜。 只是南京城的发展过快,万历年间还有大片耕地的外城,眼下已经是街道交错,商铺遍地的一座纯商业型城池了。 从仙鹤门进入南京城,哪怕仅仅只是外城,但城中各种经济活动令人目不接暇。 骑车在街道上,朱慈燃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店铺,街道上也人流如织。 在这里似乎没有锁“同行是冤家”的话,因为同一类型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 小吃街、成衣街、鞋帽街、花卉街、书街、戏台街…… 店铺以街道聚集在一起,可见南京城的商业区域划分还是很明确的。 这些房子几乎沿街而建,前面是销售商品的店铺,后边制作商品作坊。 一般来说,南京城的商人们自己也是手艺人,他们通常一边制作,一边销售。 当然,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商铺的无限发展带来的不全是好的一面,随着城中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治安就成为了极大的问题…… “抢东西!抓小偷!”
刚进城不久,朱慈燃他们还在车行道上观看着四周时,右后方便传来了抓小偷的声音。 他们连忙停车看去,只见两名衙役和一个身穿绸缎的富商在追赶着一个身材强壮的汉子。 这样的景象在广州、成都、昆明、西安也时有发生,一般当“抓小偷”喊出来后,当地的百姓都会帮忙抓捕。 但是在这南京城,大明的陪都,当这样的口号喊出来,四周行人却唯恐避之不及的让开。 刘顺见状,拿起一旁闲暇制作的弹弓和捡来的石子就瞄着那小偷的头部打去。 由于小偷跑来的方向正是他们这边,因此这小偷猝不及防的被石子打中,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被随后而来的两名衙役压住。 “走走走,别惹事。”
见到小偷被抓到,朱慈燃催促着刘顺快骑车离开这里,显然不想被衙役缠上。 在朱慈燃的催促下,四人骑车离开了那条街道。 不过,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南京城,车行道两边人行道的商人效仿逐渐增多,可见越往里走越为繁华。 南京城的道路并不算宽广,最少对比他陪都的身份来说不算宽广。 这其中缘由主要是自从大明迁都以后,商贾百姓不断的在街道两旁修建房屋,使得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狭窄拥挤。 道路的拥挤就导致原本穿城而过的河道都开始“堵船”,哪怕天启十年工部前来拆迁,扩宽道路也遭受了不小的阻碍。 因此,外城的道路没有修建的比北京外城更大,而是仅有不到二十八丈。 八丈为左右人行道,二十丈为左右车行道,即便已经算是有些宽阔了,但是相比南京城的人口,这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了。 不多时,朱慈燃和刘顺他们就被堵在了距离孝陵五六里的街道上。 “你们骑车去皇宫,我和刘顺步行先去孝陵。”
受不了堵车的朱慈燃吩咐了后排两名干瘦的锦衣卫,随后便当着他们的面和刘顺下了车。 两人穿过车行道,来到了人行道上,并一路问路,走小巷去孝陵。 对于朱慈燃来说,骑车和步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趣。 骑车只能走马观花,适合欣赏野外的风景,但步行更适合欣赏城市的风景。 在徒步中,朱慈燃发现南京城中除了商铺众多以外,一些集市贸易也十分繁荣。 他走进了一个小集市,里面的环境有些脏乱,宛如菜市场,而市集上的商人也多是进城的农民。 他们坐在空地上,以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售卖或者交换,然后获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带回去。 由于商品贸易发达,所以南京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商人。 在这里,朱慈燃他们能听到山西、四川、山东、陕西、福建、湖广等地的口音。 这群外来商人从这里低价购买商品,然后带着商品乘坐火车,跑去其他地方高价卖出。 当然,他们其中有的人也会将其他地方的商品带来售卖,这也使得集市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朱慈燃随便逛了逛,买了几个老祖宗曾经也喜欢吃的烧饼和两斤纸钱,提着纸钱就向着孝陵赶去。 明孝陵位于南京城紫金山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的陵寝。 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所以此地故名“孝陵”。 此地占地面积达三千余亩,算得上是历代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终明一朝,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年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也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不过,自从大明迁都北京之后,除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来祭拜过外,大明二百六十九年中,仅有不到七十年有皇帝亲自祭拜。 像朱慈燃这种作为储君前来祭拜的现象也是极少的,因此当他们抵达孝陵,亮出东宫腰牌的时候,驻守孝陵的孝陵卫一时间有些躁动。 孝陵卫算是朱由检为数不多没有裁撤的卫所,不过天启四年后,他还是把孝陵卫弄成了职业军队,将他们的家人迁移去了镇江一带耕种田地。 世袭制的孝陵常年守陵,但是却没出现过监守自盗的情况。 进入孝陵之后,刚一进门,朱慈燃他们就看见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上面栽着许许多多的梅花。 这些梅花都是一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有的已是绽放的花朵,十分灿烂,还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味。 “种梅花感觉有些浪费了,我估计按照老祖宗的性格,肯定会让孝陵卫把山上种满粮食和蔬菜。”
提着二斤纸钱和买来的烧饼,朱慈燃乐呵的笑着,这话让刘顺听得汗颜。 在自家祖宗头顶种地,也亏这厮想得出来。 这话要是被皇帝和齐王知道,不把他打得满面桃花才奇怪。 当然,刘顺自己是不敢吐槽的,他只能带着孝陵卫,护送着朱慈燃继续往前走。 很快他们就抵达了孝陵的神道,明孝陵有两条神道,—条叫石象路神道,另—条叫翁仲路神道。 石象路神道有六种石兽,分别是马、麒麟、狮子、象、骆驼、獬豸。 它们都是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保卫着朱元璋和马皇后。 翁仲路神道有文官和武将各四人,武将穿着铠甲,手里拿着兵器,上面的花纹非常精细,而文官像书生一样,非常有风度。 沿着长长的甬道,朱慈燃他们走进文武方门,休息一下后,一群人有来到了内红门。 这内红门又叫阴阳门,传统上来说,这道门隔开了阳间和阴间。 走过内红门的升仙桥,他们从方城中间的拱门走上去,这里有五十四级台阶。 黑乎乎的甬道让人心里怪紧张的,但朱慈燃却继续乐呵道:“老祖宗住的地方还挺凉快,估计夏天都不用放冰块。”
“祖宗……您可长点心吧……”听着朱慈燃越来越不着调的话,要不是身份在这,刘顺肯定会封住他这碎碎叨的嘴。 不过也由于朱慈燃的打趣,刘顺等人心情稍微放松了不少,在孝陵卫士卒的带路下,顺利地登上了明楼。 明楼的背面就是独龙阜,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就埋在这里。 据说朱元璋很喜欢鹿,他觉得鹿很有灵气,在独龙阜上放养了很多鹿,每只鹿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玉,任何人都不能伤害它们,不过…… “这些鹿可以打来吃吗?”
“额……殿下……这些鹿不能吃的……” 朱慈燃的一句话差点把带路的孝陵卫指挥使整不会了,他流着冷汗回答朱慈燃,朱慈燃却反问:“我都不行?”
“殿下,就是万岁和齐王也不能打,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汗颜开口。 “行吧……”听到不能打来吃,朱慈燃眼里居然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看得刘顺直咬牙。 不过好在来到这里就已经宣告结束了,随后的刘顺陪伴着朱慈燃给朱元璋和马皇后烧了那两斤纸钱,顺带献上了那价值只有十文钱的五个烧饼。 孝陵卫指挥使梅春看着这一幕不免绝望,这估计是大明立国二百六十九年以来,朱元璋收到过最便宜的祭品。 也不知道地下的朱元璋看着那二斤纸钱和五个烧饼,会不会以为大明朝亡了,儿孙连饭都吃不起。 “行了!走吧,去城里逛逛。”
简单磕了三个响头,朱慈燃便起身示意要走,这来去如风的模样,让指挥使梅春眼角抽搐。 朱慈燃这表现,这还不如他梅春手底下一个小兵祭祀来得诚恳。 不过梅春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将朱慈燃他们送下了山,然后才背着他们骂骂咧咧。 被孝陵卫当做精神支柱的孝陵被朱慈燃这么轻慢对待,作为守了明孝陵二百多年梅氏家族的族长,梅春不骂才奇怪。 梅春估计今晚都能气得睡不着觉,但朱慈燃却乐呵的下了山,在繁华的南京内城闲逛了起来。 南京城中商人多、手工业者多,那么餐饮服务业以及文娱产业自然也会很发达。 走在紫金山下的街上,似乎是为了观赏山景,因此这里的茶楼酒肆遍地都是,尤其是茶馆非常受欢迎。 晚明的士人曾经描写过南京城的茶社酒楼,内容是“有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 这还是万历年间的事情,到了眼下天启十七年,南京城的茶社恐怕不下两千处,酒楼不下一千五。 走在这里,朱慈燃听到最多的就是商贾们讨论火车和《大明报》以及各地什么东西值钱的消息。 除此之外,无非就是商贾们讨论秦淮河那群扬州瘦马的内容。 对于秦淮河,朱慈燃没什么兴趣,他一个太子,没必要去找所谓的清倌人。 他要是真的找了,别看朱由校胖,但追起人打的时候,那跑的可谓飞快。 “没什么玩的,先回皇宫吧,休息休息,明天出发吧。”
朱慈燃没有想在南京久居的打算,尽管南京比北京繁华,气候也好很多,但他还是喜欢呆在北京城。 听到朱慈燃不逛了,刘顺也松了一口气,紧接着护送他前往了皇宫。 南京皇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不管是从规格还是面积来说,都要比北京故宫大上不少,是中世纪最大的宫殿群。 整个皇宫从,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开始修建,直到明朝洪武二十五年才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时间。 由于胡虏入侵,汉人丢失了许多传统,因此在修建这座宫殿的时候,朱元璋是依据《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而修建的。 整个宫城周长五里过半,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 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 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整体结构来说,除了三大殿的名字和北京皇宫不一样以外,其它的情况大体一样。 然而让朱慈燃失望的是,当他来到南京皇宫时,皇宫外廷的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雷火焚毁。 望着这一幕,便是好脾气的朱慈燃都不由骂道:“工部的官员干什么吃的?皇宫这样了也不上奏修建?!”
“殿下息怒……” 得知太子驾临南京,南京六部官员早就在奉天门等着了,因此心里也做好了被骂的准备。 南京工部尚书张延登一脸汗颜走了出来,他作揖道: “南京工部早在嘉靖年间就已经上疏请朝廷拨银修葺皇宫,但世宗皇帝并未理会。”
“万历年间虽然张阁老主持修葺过一段时间,但张阁老离世后又再度中止。”
“天启初年,工部曾经上疏,但万岁也以北方战事告急,暂时搁置来回应。”
“这皇宫并非是南京工部不想修,而是没有银子修……” 张延登很是委屈,为了安抚朱慈燃,他只能说道: “好在南京府每年会拿出三千两银子来修葺,因此内廷的宫殿还算比较干净,完好。”
“……”听着张延登的话,朱慈燃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转身看着已经坍塌的一些宫殿和太庙,又想到火车已经修通南京,未来皇帝完全可以每年上半年居住北京,下半年居住南京来掌控江南,因此他想了想后才开口道: “现在火车已经修通,父皇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前来南京休息。”
“明日我会上疏父皇,请父皇拨内帑来修葺南京皇宫,你着人拿出一个修葺的奏疏,在三日内写好交给我。”
“三日后我北返顺天,亲自把奏疏交给父皇。”
“臣领旨……”听到朱慈燃的话,张延登松了一口气,最少朱慈燃还知道问题根本在于没钱,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朱慈燃的做法被其它五名尚书看在眼里,他们相互对视,显然觉得朱慈燃这个储君很是不错。 “殿下,春和宫收拾好了,可以进去住了。”
关键时刻,一名锦衣卫来到了朱慈燃面前,作揖告诉了他作为东宫的春和宫已经收拾干净。 闻言,朱慈燃也抬手遣退了六部尚书,自己带着刘顺等人走进了文华殿东边的春和宫。 和朱慈燃预想的差不多,东宫之中的许多宫殿都已经坍塌,或者年久失修。 好在南京工部也知道太子南游,肯定会来南京祭祖,因此在去年就让人修缮了作为东宫主殿的延祚殿,要不然朱慈燃真怕自己睡着睡着房子塌了。 带着满肚子的火气,朱慈燃连饭都没吃就睡了过去。 倒是因为他的一番话,六部尚书似乎觉得自己即将迎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