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败家子 > 第二百九十四章 面圣

第二百九十四章 面圣(1 / 1)

第二天,房俊就准备进宫面圣了,他穿上了锦衣华服,出驸马府的时候,却是发现自己的大哥,房遗直来了。后者的生活,似乎并不怎么好,穿得衣服,比之前都朴素了不少。自从被剥夺了梁国公的爵位之后,也没了俸禄,日子肯定过得不怎么样。房俊也没有帮忙改善生活什么的,因此,房遗直对于房俊没有好脸色。他本来被罚一年苦役的,不过,由于李世民感念房玄龄的功劳,就把房遗直给放了,一年苦役,并没有做完。“我还以为你死在外面了呢?”

房遗直来了这么一句,他跟房俊不对付,巴不得房俊早点死。房俊有些无奈,他已经够可以的了,梁国公的位置,都是他让给房遗直的,还要他怎样。他这个大哥,嫉妒心理太重,野心太大,却没有那个实力。“你来干什么?”

房俊皱着眉头,他也不想见到房遗直,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我来看一下母亲怎么了,难道你不允许吗?”

房遗直冷笑了一声。“这是你的权利,请便吧!”

房俊耸了耸肩,房遗直,那是向来没有什么孝心的,这来看望,连东西都不带,明显就是面子上的功夫,房俊自然而然可以看出来这一点的。不过,在古代,孝心是最为重要的,谁要是不重孝道,就会被千夫所指,万人痛骂。说完这句话之后,房俊就登上了马车,前往皇宫,他故意挑选接近中午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早朝已经结束了,房俊可不想去参加早朝,他知道,文武大臣之间,有不少人对他有意见的,一旦他出现在早朝上,必定会对他发难,所以,还是单独觐见李世民为好。即便是身为驸马,李世民的女婿,这进宫,也是需要通禀的。很快,房俊就在后花园,见到了李世民。李世民老了,白头发出现了不少,他肯定忧心江南道造反事件,因此心力交瘁,是很正常的事情。房俊估摸着,李世民还有个几年活头。“见过陛下。”

房俊跪了下来。“起来吧!”

李世民的脸色很冷,他自然觉得房俊行事过火,从而导致了江南道造反事件发生,如果处置妥当,是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臣特地来向陛下请罪。”

房俊并没有起来,不管怎么样,得有一个认错的态度,尽管房俊觉得自己没有错,他一切都是秉公处理。“哦,你何罪之有啊?”

李世民眉头一皱。“臣奉命巡查江南道,虽然行事较为公道,然而在吴国公李通这件事情上,太过疏忽,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请陛下恕罪。”

房俊说道。“啪”的一声。李世民直接拿起石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你还知道自己错了,你知道不知道,这次战事,户部花去了数百万两白银,士卒死伤惨重,江南道民不聊生,定会影响明年的赋税。”

李世民发起了火来,房俊大气都不敢出,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弹劾你的奏折,可以堆满一个箱子了,很多大臣都上书,要将你拿下法办,斩首示众,你说朕该如何处理啊?”

李世民铁青着一张脸,这次,并不是对外作战,属于窝里斗,国力损耗很大,且未有收获,着实不划算。房俊心里大恨,那些个杂种,平日里在长安养尊处优惯了,那是只有嘴皮子功夫,平日里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实际上,一点本事都没有。居然弹劾他,他可是在做实事的人。肯定是李世民压下来了,这就证明,自己无大事。“臣已经准备了五百万两白银,准备送交户部。”

房俊来了这么一句。李世民闻言,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这是你在江南抄家所得吗?”

李世民询问。“不是,是臣下得私人财产,本来,是查抄了几百万两银子,不过为了对付反军,臣招兵买马,基本上都花光了,另外,军队已经解散,臣让他们回乡务农去了。”

房俊解释了一下,他得表明,自己没有拥兵自重。“这个事情,薛元帅跟朕说过,他还大加赞赏你,说你有战功,还驱除了百越的入侵,不过功过相抵,朕不赏赐,也不责罚。另外,江南巡查使,你也不用做了,好好的当你的驸马吧!待会,朕会传书吏部,撤销你江南巡查使之位。”

李世民说道。房俊松了一口气,他也不在乎什么赏赐。“臣领旨谢恩。”

房俊叩头。“这个百越,若是朕再年轻个几岁,定要御驾亲征,将其剿灭,还有那个突厥人,居然敢趁机袭扰边关,看样子还没有把他们打怕。”

李世民恨恨的说道。房俊知道,这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现在,大唐最好是不要动兵,毕竟,为了平息造反,那也是损耗了不少的国力,所以,短时间之内,自然不要对外用兵。“听说,你在长安新修府邸,声势弄得很大啊!在大兴土木,怎么,对朕赏赐的驸马府不满意。”

李世民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这就有点高深莫测了。“启禀陛下,这是为了公主,公主的身体不太好,所以,想给她换一个环境,调养身心。”

房俊违心的说了这么一句,他的意思就是我对你女儿好,你总不会有意见吧!他知道,李世民还是比较节约的,讨厌大兴土木。说起来,李世民的确是雄主明君,唯一的污点,只是玄武门之变而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