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仁宗对宋方的这种斥责,也算是做个样子。
至于说做给谁看的……当然是做给皇后看的了。
自己这边训斥宋方的事情,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传到皇后的耳朵里了吧。
这样的话,皇后估计也会高兴一阵了吧。
昨天就为了宋方的事儿,仁宗跟皇后絮叨了半天,结果弄得皇后虽然表面上认错了,可是那情绪始终不高。
然后还影响到了晚上侍寝的事儿……想想,仁宗就觉得窝火。
凭什么我为了给你擦屁股,还要搭上自己的幸福啊……
所以现在想想自己又能出口恶气,又能让皇后开心,仁宗就忍不住得意。
这种平衡,仁宗也算是掌握的非常不错了。
宋方看着仁宗,然后一脸错愕得说道:“可是……陛下,这事儿臣已经查过了,所谓惯例,肯定是沿袭下来很长时间的啊。但是这个……这个哪叫惯例啊?”
“明明就没多长时间嘛。”
正儿八经得来说,这高丽人在陆地上,跟那辽国才是接壤的。他们应该算是辽国的小兄弟。
可是这些人呢,经常隔三差五得走海陆,或者说是走陆路横穿大辽,然后跑到宋国这边,美其名曰朝贡,实际上呢?就是来捞好处了。
这叫什么啊?
这叫耍心眼啊。
“陛下,以前臣小的时候,可是经常听说,什么什么地方的官员有本事,啥事儿都不用管,整天就是带着一家老小出门游玩,然后地方清明……”
宋方这是说反话呢。不过……说起来,有类似经历的大宋重臣,还真不少呢。
就比方说那欧阳修,要不是一个玩主,怎么会写出来醉翁亭记这种千古名篇来?
你这整天出去玩儿的,能每天准时上班才怪了。
这叫有本事吗?这叫不务正业好不好!
富弼在旁边听得不高兴了,他直接拧着眉头训斥道:“有事儿说事儿!”
别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你这是开地图炮啊!
韩稚圭也觉得,这宋方有点太折腾了。想了想,他说道:“我们是天朝上国,总不能让他们觉得咱们抠门吧?不然的话,上哪儿会有万国来朝的盛景?”
宋方一听,也算是服了老韩这脑洞了。
万国来朝?你把自己当成什么了?
他想了想,然后说道:“我觉得吧,咱们大宋的官员虽然有点多,但是这不意味着大家的事儿就少了啊。难不成,咱们大宋的官员还真是已经闲到了……”
“可以随便放下自己的事务,然后跑去跟人一起游山玩水的程度了?”
仁宗听宋方越说越离谱,忍不住说道:“这是上邦应有之仪!哪个让你管这么多的了?做好你自己的事儿就行了。”
没事儿别乱伸手,手伸得太长,就串行了!
仁宗说这话,确实有点打击人的积极性了。
不过……
旁边的几个大臣听了,倒是一起笑了笑。他们觉得,这宋方就是欠陛下如此训斥。多训斥几次,这小子就懂事儿了。
不过宋方却一脸严肃得说道:“陛下啊,这副承旨可是您让微臣做的啊。我这分领诸房事宜,怎么说,也管得着这外交的事儿吧?”
嗯……
被宋方这么一说,仁宗顿时被噎了一下。
不错,真轮起来职权,宋方这个副承旨,确实管得着。
旁边的老富已经暗暗咋舌了。
这小子,连陛下的话都敢反驳,你才多大啊?真当自己成了首辅了啊?
果然,仁宗在顺了几口气之后,又气呼呼得说道:“这事儿就不是你管的,你回去以后再好好想想吧!”
“我早就想过了!”
宋方居然毫不让步,继续说道:“这本来就是臣的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所以遇到这种事,臣就是要好好得管一管。”
“您想啊,那些高丽使节来咱们大宋的时候,已经有安排负责陪同的人了,这一路上的衣食住行,也都给安排好了吧?这能算亏待吗?”
“您说说,那些地方官再横叉一杠子干嘛啊?”
说到这里,宋方的语气中已经带着一丝愤怒了:“说起来,这事儿本来就应该是鸿胪寺管或者礼部的人管的,跟这些人有关系吗?”
“他们一个个上杆子的,弄得那么隆重的,要干嘛啊?这就是趁机吃喝……”
“行了!”
仁宗直接打断了宋方的话,他已经不想再听宋方继续说下去了。这家伙,再让他说下去,这大宋的官员,一个个都成了脑满肠肥的酒囊饭袋了。
不过宋方还是气有不忿。
他其实是挺看不惯高丽的。
为啥啊?因为这高丽,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两面派。
大宋对高丽好不好?好,可以说大宋对这高丽,已经好的没话说了。
可是这高丽是怎么对大宋的呢?
这些家伙,对大宋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得,想要吸附大宋营养的吸血鬼啊。
想到这里,宋方继续梗着脖子说道:“陛下,您想想啊,那些其他地方的使节,在咱们这儿,都不能私下里做交易的。可是这些高丽人呢?”
“这些家伙,来的时候带一堆的东西,送给咱们的都是什么啊?说是稀罕玩意儿,其实都是一些不实用的东西罢了。真正实用得东西,他们转手就卖掉了,然后换成了钱粮……”
“陛下,这些家伙做的这么过分,难不成您都看不见啊?”
“你给我出去!”
仁宗是真的怒了,直接冲着宋方开口吼道。
然后还指着门口。
那意思非常明显,就是一刻都不想再听这宋方啰嗦了。
宋方缩了缩头,然后一脸悻悻的转身离开了。不过在走到了门口的时候,忽然转身说道:“陛下,那杨广当年,跟您一样,也是如此优待外人的……”
这话说完,旁边的富弼眉毛挑了挑。
然后再看了看坐在上首的仁宗。
而此时仁宗脸上的火气,也消失不见了。
杨广啊……这是赫赫有名的隋炀帝,是一个暴君啊,是一个昏君啊……
说严重一点,是一个亡国之君啊!
宋方说的还真没有错,当年杨广,为了夸富是怎么干的啊?故意用各种好的条件,去诱惑那些外国的使节。只要你们愿意来,那就什么好上什么……
看起来好像挺威风得,但是实际上呢?坑的都是自己人啊。
所以说,这事儿……还真没有办法比。
老富忽然感觉有点无奈了。
宋方这个小子,怎么一肚子的坏水啊。
之前胡搅蛮缠了半天,好像纯粹就是顽童得意气之举,但是这最后一句,却造成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啊!
或者说,这是神来之笔啊。
仁宗想来自诩仁君的,可是你看看,作为一个仁君,您能跟着那亡国之君杨广学吗?
你学试试?你看看到了后世,那些史书怎么写你?
说起来,仁宗可是一直想要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好皇帝的。要是真的在自己的人生执政舞台上,留下这么一个明显的瑕疵的话,估计他也会受不了吧?
也就是说,宋方这最后的一句话,算是点中了仁宗的命门了。
“嗯……陛下,微臣觉得,这事儿……”
老富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得出来说话了,不然的话,把仁宗晾在那尴尬,自己这个首辅就当得不合格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刚刚知道宋方说的事儿似的。
他一脸严肃得说道:“这事儿去年的时候,微臣就曾经接到过有人发来得书信,也是说了,咱们对这高丽人的优待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事儿,已经让其他的使节,有了不少的意见,所以……说起来,这事儿确实做得有些不妥。”
以前有人说过没?肯定有啊。但是大家根本就没有把这事儿当成什么太严重得事儿。所以看看笑笑就扔到一边了。
怎么着,难不成我对哪个客人好,对哪个客人不好,还需要给你们商量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自诩天朝上国的,你如此偏心眼,真让别人说的话,也确实不好听。
所以,这事儿就算是宋方不提,将来肯定也会有人提的。
在历史上,那苏轼的弟弟苏辙,就提过这事儿。
仁宗一脸阴沉,然后在那沉吟了半天。
等他回过神,抬头一看,结果发现宋方还站在门口,眼巴巴得往自己这边瞅着呢。仁宗差点没有笑出声。
这小子,怎么这么捣蛋?
不过说起来,宋方的这种表现,也正是一个直臣所具备的所有条件啊。
从来就不在肚子里做文章,有啥说啥,比起来其他的那些大臣们,真的要爽利太多了。
再看看对方一脸委屈的表情,还有他那眼神,这简直就是替大宋感觉到心痛啊,心痛大宋吃亏的感觉啊。
这才是事事真正为大宋着想的好臣子啊。
想到这里,仁宗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事儿吧,再商量商量吧。不过……怎么跟高丽那边说呢?”
得,这事儿算是成了。
只要是当皇帝的,除非是那些故意摆烂的,有谁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来一个好名声啊?
宋方也是抓住了仁宗的这个心理,一举奏效。
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点脑子啊。
老富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宋方。
而宋方已经在门口一脸喜色的说道:“陛下英明,功盖四海,名垂千秋,尧舜禹汤不外如是……”
得,马屁,又开始拍的震天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