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芷兰担心自己刚刚说得不是很易懂,便又解释道,“不能是随处都可见得到,都能买的到的东西。所以,云锦现在的存量已是足够了。”
赵家嫂子虽然没有完全听懂陈芷兰的话,但也确实松了一口气,“小姐觉着那云锦够用就好。只是那溢华锦,奴婢还没有参透那其中的玄机。奴婢已将小姐送来的溢华锦的面料,放到了绣房里,嘱咐绣娘们一起来研究,可是都这么多天了,谁也没有看明白。”
看着沮丧的赵家嫂子,陈芷兰宽慰道,“嫂子就别自责了,现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云锦已经备好,就证明我们随时都可以开业了。溢华锦的事儿急不得的。”
陈芷兰刚要和胡总管说开业之事,就见吴玉娘身边的镜雪慌慌张张地进了屋,“小姐,有人来了。”
还没等陈芷兰反应过来,就见一个衣着低调朴素的男子进了屋。
一见来人,陈芷兰和吴玉娘急忙从椅子上起身相迎,“余总管,您怎么来了?”
没错,来人正是慈宁宫的总管余公公。这余公公是太后的心腹,平日都是身处深宫之中,今晚便衣来此,定是有了什么事端。
余公公进了屋也来不及寒暄,只拱手说道,“陈夫人,陈小姐,陈公子。”
余公公刚说完,便朝左右看去,吴玉娘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出声道,“你们都先下去吧,不用在这儿伺候了。”
屋内的人应声而下,只剩下他们主客四人。
陈芷兰急忙问道,“余公公今日来此,只怕是有什么事吧?”
余公公福了福身,“陈小姐说的是,咱家今日来此,还真不是特意过来向您请安的。今日太子殿下选妃,出了一件怕是对您、对镇国公府都不太有利的事情,太后派我先过来知会儿您一声。”
余公公是跟在太后身边的人,身处深宫几十载,什么场面没见过,可今日来得这般匆忙,怕是真的有什么大事。
陈芷兰的眼神里透着几分不安与惊恐,可还没等她问出口,就见余公公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陈小姐,这是太后写给您的信,烦劳您现在就拆开看。太后那里,还等着您回话呢。”
一听到余公公这么说,吴玉娘也知道此事紧急,可心中又实在是担忧,所以身形不稳,晃了一下,幸好被站在她身边的陈泽轩扶住了身子,“娘,您没事吧?”
陈芷兰也有些慌张地问道,“娘,您怎么了?”,毕竟宫里那边传来什么事儿都还不知道,如果此时吴玉娘的身体又出了什么意外,这双层的打击下,陈芷兰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扛得住。
吴玉娘慢慢地坐在了椅子上,轻摆了摆手,“我没事,你还是快些看看太后的信上都写了什么吧。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陈芷兰恭敬又有些慌乱地接过了信,用颤抖的双手拆开了信封,快速地浏览了一遍信上的内容,读后紧抿双唇,恐惧的眼神中有着坚不可摧的坚韧。
“余公公,烦劳您回去告知太后,她不用担心我,此事究竟该如何处理,芷兰听从太后和皇上的安排,绝无犹疑。而且当初,我为保镇国公府的安宁,便做主将二叔一家除名之事是事实。既然此事是我所为,那么无论此事会带来什么影响,会引起什么风浪,我都该承担,也都承担得住。麻烦您告知太后,让她老人家安心处理太子选妃的事情,待日后我得了空,亲自去宫里给太后和圣上请安。”
余公公知道陈芷兰一向识大体、明大义,但还是深深地行礼,鞠了一躬,“陈小姐甘愿自己冒上风险,也要助太后与皇上一臂之力。老奴先替皇上与太后谢过陈小姐了。”
“余公公,这哪里使得啊?芷兰可担待不起啊。更何况,此事虽是意料之外,但我当初在决定之前,便已经做好了面对如今这幅局面的心理准备。”
余公公面色一笑,“陈小姐客气了,你为国为民、通情达理,此次恐怕又会让镇国公府受大委屈。您能站在太后这一边,实在是难得。怎么就当不起咱家的这一拜啊?”
陈芷兰垂下眼睑,温婉贤淑地说道,“余公公谬赞了,我说过,镇国公府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我们是天靖国的臣子,不是他沈太傅的幕僚。而且沈家野心勃勃,贪赃枉法,不顾百姓的死活,其罪自是当诛。镇国公府自是要和朝廷、和黎民同仇敌忾,又岂会助纣为虐?”
余公公稍一福身,“陈小姐大义,咱家佩服。不过咱家还要叮嘱一下陈小姐,此事一出,镇国公府要承受的压力可绝不仅仅是二房那一边,可还有京城中的流言蜚语呢,而且您虽然将二房一脉从镇国公府的家谱中除了名,但你们毕竟血脉相连。所以沈家极有可能会把这口恶气出在你们的身上,但是沈家手段的轻重可就不得而知了。届时,陈小姐可一定要处理妥当,保护好您自己和镇国公府上下所有人的安全。”
陈芷兰慎重地点了点头,“公公放心,我一定护好镇国公府。”
余公公的眼中划过了一丝赞赏,而后问道,“陈小姐可见到信封里那个物件儿了吗?”
陈芷兰点了点头,还没应声,余公公就说道,“过一段时间,会有二十个人来到镇国公府找您,领头的会拿出另外的一部分,与您手中的这块进行校验如果这两块兵符完全吻合,那么这些人便是太后派过来的精锐之师。此物非同小可,还请陈小姐妥善保管。”
陈芷兰知道那块物件儿应该是信物,但是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此物竟然会是兵符,尽管此次人马不多,但是兵符依然不是一件小事啊。所以不仅是陈芷兰,就连陈泽轩和吴玉娘也都愣住了。
陈芷兰急忙推辞,余公公却按住了陈芷兰,“陈小姐,您手中的这块兵符可调动距京城最近的宁城的军队。届时,来府的二十人是宁城军的主帅和他身边的副将及其先锋部下,均是忠臣良将。你们彼此先熟悉一下,等到真的要指挥军队时,才不会无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