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友折回去又追上来,将马子墨的家长送到教学楼门口,马局长高个子低姿态,弯着腰再次伸出手,嘴脸连连说着“年轻人有思想”的话,她虚心接受马局长的赞颂,然后真诚地说了句“谢谢”,马局长心下明白,感激地告辞了。
索友紧忙赶回教室门口接孩子,第四节课是数学课,她等着数学老师出来,跟他打过招呼后,两步跨上讲台,大声喊着:带上水壶,在门口排队,然后,她的目光不自觉地跳过了后面那位虎头虎脑的孩子,心像农村灶下的鼓风机一样,呼呼地跳了起来。
她有无数种办法在一开始就能知道,送来项链的是什么样的女人,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比如翻翻手边那摞学生家长填写的《一四班学生直系亲属信息一览表》,比如随手翻翻一四班级消息群,但她都没有,她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底虚,这样唯诺扭捏,但该面对的,怎么能逃得掉?
一年级四班排着整齐的两列纵队,雄赳赳走向校门外,班主任索友老师走在队伍前边,边倒退边抻直胳膊,越过小个子脑袋校准队列,拐出了学校大门,行进在黑压压的由家长组成的人墙前,在指定地点停下来,体育班长挺着肥肥的胸脯,撅着高高的屁股,大喊——立正,全体同学整齐划一挺起了肥瘦各异的胸脯,撅起了高高的屁股。
索友目光扫向每一位同学,她终于还是忍不住看向队伍的最后边,刘恒就排在最后一个,站着不标准的军姿,一脸认真又倔强的样子,秋风吹起他脑门的头发,眼神里却流出一丝没来由的忧郁来。
“向后转!”当体育班长发出口令,一年级四班小学生终于左右不分,磕脑门撞脑袋,歪歪扭扭转向了马路牙子的家长群。
孩子们已经又是一个上午没见到父母了,他们冲撞着,推搡着奔向了早已等候的爸爸妈妈。索友依然站在队伍排头的地方,盯着每一个孩子被抱起,被紧拥,被许是奶奶或姥姥的中老年人牵走。
人群以一大一小的方式陆续走散,家长们刚才在的地方旋即露出了青砖盲道,有一个家长尚未来到的孩子返回到了她身边。索友惊呆了,刘恒像是掺杂于谷物间的一颗不起眼的石子,被一面巨大的筛子过了一遍,孤零零挡在了上边,又像是退潮后留在海滩上的一枚贝类,默默爬向大海。
刘恒没有返回,他不用等,等也没用,他只是站定,向周围看了看,扶了扶水壶,走了。
来学校报道那天,刘恒妈妈孟乐乐带着他来,看过学校,看过教室,领了新书新本,走到学校大门的时候,妈妈松开儿子的手,问他:你知道咱们家在哪里吗?刘恒转了一圈,一脸茫然地摇摇头,“找到家你才能上一年级,不然,咱们就要回去上幼儿园啦!”孟乐乐蹲下身子,看着刘恒的眼睛说。“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要上一年级。”刘恒吵嚷着。“那你得想办法找到家,一年级中午放学也要回家的。”
下定上一年级的决心后,刘恒小朋友开始想办法找他的家。他在原地又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终于发现,很远的地方,有红色的尖顶楼房,那些房子他熟稔于心,就在他家的旁边。孟乐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等待孩子的慧眼发现。
“妈妈,就是那些红房子!”于是,孟乐乐牵起儿子的手,由着儿子的意愿,向那些房子走去,整整二十分钟,他们走到了红房子下边,她回望了一眼秋日阳光下的三完小,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
刘恒猛然撒开妈妈的手,高兴地跳着说:妈妈,是我找到的家,我只要找到红房子,就可以找到咱们的家,我可以上一年假啦,我可以上一年级啦。
孟乐乐眼含泪花,嘴角带笑,她又一次弓下身子,抚摸着孩子的脑袋说:那你看看这些房子像什么?
“像铅笔,像削尖了的铅笔——妈妈,我以后就叫它铅笔楼,我找到铅笔楼就找到咱家啦!”
......
索友紧跑几步追上了独自回家的刘恒,手搭在他后颈上,一种过电的感觉由臂膀扑向自己的心窝,那细软的头发,像极了毛儒钧,那个名字,那个枕边人,她第一次感觉竟是如此陌生,毛儒钧,毛是哪个毛,雁过拔毛的毛还是羽毛丰满的毛,羽毛丰满的毛又是哪个毛?他长长的鼻子超出了常人的范围,他忧郁的眼睛里闪着蓝光,是外星人不是?他寡言少语,嘴角总挂着无谓的一笑,他生气时这抹笑容也在不是?
刘恒回头瞅一眼,惊讶又平静地喊一声:索老师。“你妈妈怎么不来接你?”“上班。”“你爸爸呢?”“我爸爸是海军.....他保卫祖国.......但是他总寄玩具给我.....老师,我自己可以回家,就在前边的铅笔楼旁边.......”拉家常一样,说着,刘恒挣脱了索友的胳膊,跳上了旁边的花池。
索友痴痴地站着,那小男孩儿仿佛一条大鱼,从她手里滑走了。
她愣怔了一会儿,跟在那孩子后边走一会儿,看着刘恒渐渐变成一块黑影,她才捋捋头发,赶紧原路返回,她得再熟悉教学内容,因为她的教学计划完全没有跟着教学大纲,校长已经用“标新立异”形容了,为此,她征得校长同意,下午的第二三节课,听她自己设计的阅读课。
在上一学期,她带的是六年级毕业班,她要求学生们把教室里所有的桌子摆成u型,就像开会一样上课,六十岁的秃头老校长觉得不妥,还是要按照常规模式上课,说那是人类经过多少年多少力证得的最佳听讲模式,怎么说改就改,索性,那个班的成绩在全区小升初排名第一,校长再没说什么。但今年不一样,她没有按照课程表上课,她将下午两节课合二为一,且不说校长接不接受,孩子们坐下来坐不下来还是个未知数,再加上有些孩子不睡午觉,下午瞌睡打盹萎靡不振,这就是好事办成坏事了。即便她的想法再好,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校长要的是可操作性,要看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