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1987年的2月下旬。 春节过完,一切渐渐都恢复了正常,林宇航手上的工作也更忙了起来。 去年年底,林宇航就和班子的同志对潮县经济工作进行了汇报和讨论,并且提出了根据潮县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潮县地方特色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建立本地的开放区,对外招商引资。 林宇航的想法得到了班子同志们的认同,并且在很大部分上给予了支持。 一月份,经上级批准,潮县开发区项目成立,林宇航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由班子的另外两位同志担任,同时还从各县局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力量。 目前手上最重要的工作除去开放区和其他产业外,第一个项目就是潮县的皮革制品。 之前林宇航对潮县皮革制品不是很了解,在和宋援朝沟通后,他回到潮县进一步进行了调研,这才发现潮县皮革制品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没有基础,反而早在1926年时候,潮县就有皮革制品生产了。 潮县制革厂在1926年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现代工业意义的皮革制造厂,主要的产品大部分供应沪海市场,甚至还有不少出口。 当年的潮县制革厂名气可不小,潮县当地还出现了不少个人性质的皮革制作私人工坊,在1950年前后这些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1956年时,由于公私合营的缘故,潮县制革厂成为了国有企业,同时把许多小作坊全部给兼并了。 潮县制革厂发展到现在规模不算小,全厂拥有173名职工干部,这样规模的制革厂虽然比不上沪海、燕京这些大城市的国有企业,但在潮县本地来说却非常不错了。 关键是技术力量和制革工艺,虽然在计划经济中制革厂逐步走了下坡路,但这些依旧保留着,直到现在,潮县制革厂依旧拥有一大批工艺精湛的制革师,这让林宇航极为欣喜。 欣喜是有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由于在改革开放后,潮县制革厂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企业管理上的僵化和思想落后,潮县制革厂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基础,却没把握住机会。 市场开发后,国内整体经济日新月异,有些群体靠着自己的能力先富了起来,这些变化导致潮县制革厂中有不少职工起了心思,逐渐有离开厂子自己干的念头。 潮县离沪海很近,相比内地城市,潮县对于外面世界的信息来源更多,再加上潮县人的头脑灵活,想法多,胆子大,觉得在国有企业这么干下去没有盼头,再加上这些年国家已经有了允许私人注册企业成立工厂的政策,一些有技术有能力也有渠道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潮县制革厂已经有几个职工以停薪留职或长病假的理由自己出来单干了,搞了作坊或者小厂,而且还干的很不错。 由于这些人的起头,就更让潮县制革厂的职工心思动了不少,换句话来说现在潮县制革厂外面看起来有模有样,实际上却已人心涣散,全厂上下除了一些临近退休混日子,又或者没有进取心的人外,许多人都有了学着之前离开的几个人方式,拉出去自己干的念头。 邱建军是制革厂的老人,早在他爷爷一代就在制革厂工作了,不过当年是跟着老板干,到了他父亲那辈制革厂成了国有企业,端上了铁饭碗,等到他进厂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年代初的时候了。 邱建军的制革手艺是祖传的,他爷爷是当年制革厂的大师傅,他父亲还当过制革厂的副厂长,现在老爷子已经退下来了,邱建军如今是制革厂的技术科科长,主要负责厂里的技术工作。 整个制革厂,除了几个临近退休的老制革师傅外,就数邱建军的制革手艺最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厂里对他极为重用,把他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提拔到了技术员,后来又担任了技术科科长。 再加上邱建军一家三代都在制革厂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邱建军和父辈祖辈一样走上厂领导的岗位极有可能。 可是,这两年厂里的情况变化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人们的心思越来越活,尤其是当有些老职工离厂出去单干,短短半年靠着自己的手艺就赚到了普通工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时,人心产生了变化。 就像邱建军,虽然是技术科的科长,可他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也不过才70多元,相比普通人来说虽然不错,可和那些赚到大钱的老同事相比,邱建军这点工资简直不值一提。 因为邱建军的技术是有目共睹的,挖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比如一家私人小制革厂就承诺,只要邱建军肯去他那边干,一个月就能给他开500元的工资,这一个月的公司能顶得上邱建军大半年的收入,邱建军怎么能不动心。 可是,对于制革厂,邱建军还是有深厚感情的,再加上他不是普通职工,是厂里的技术科长,如果他也离开制革厂,先不说影响会多坏,而且还会给厂里带来很大的损失。 思来想去,邱建军抵住了诱惑,拒绝了对方的邀请,依旧留了下来。他这种的作为让别人无法理解,甚至有人私下嘲笑邱建军傻,有赚大钱的机会还留在厂里干嘛呢? 别说外人这样了,就连邱建军的老婆也私下埋怨过他,这么好的机会人家求之不得呢,他反而往外推,实在是不明白他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一天,邱建军准时下班,推着自行车刚出了厂大门,就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浩强?你怎么在这?”
扭头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不远处冲他招手,邱建军连忙推车走了过去。 “我是特意来找你的。”
邵浩强乐呵呵地说道,同时问:“你下班没事吧?走!我请你喝酒去。”
“行呀!我们可是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你等会,我给家里打个电话让电话亭那边传句话,你嫂子的脾气你知道,招呼都不打一个就去喝酒,她非得傻乎乎地等我到半夜都不吃饭呢。”
邱建军笑着解释了一句,接着把车在原地停好,然后小跑着往厂门卫室那边去了,过了片刻后打完电话的他转了回来。 “走!”
扶着车,邱建军说道,邵浩强答应一声,两人推车快跑了两步,右脚一跨就上了车,骑着朝远处而去。 半小时后,两人坐在潮县的一家私人小酒馆里,邵浩强点了好几个小菜,还要了一瓶好酒,见他还在琢磨着要点什么,邱建军连忙阻拦说实在是太多了,自己兄弟又没外人弄这么丰盛干嘛,这些就足够了。 “那行,就先吃着,等不够了再添。”
邵浩强笑着答应道。 “怎么?你小子又发财了?”
邱建军递了支烟给邵浩强,他们不仅是同学和同乡,还是战友。 当年两人一起上学,一起当兵,又一起回到地方。邱建军因为父辈的关系进了制革厂工作,最后子续父业,而邵浩强去了潮县五交化公司工作。所谓的五交化,就是五金、交电和化工的统称,这同样也是一家国有企业。 和平时喜欢专研技术的邱建军不同,邵浩强从小脑子就活,而且胆子特别大,在五交化公司干了不久,就找到了一条赚外快的路子,借着自己的便利和潮县离沪海近的优势,在两地干起了收购和倒卖劳保用品的买卖。 这个买卖说白了也简单,由于沪海那边大型国企多,尤其是他所在的五交化公司和这些大型国企有着业务联系,经常会到沪海那边出差。借着出差的机会,邵浩强就通过对方单位的关系私下收购职工们平时领取的劳保用品。 这些大型国企的劳保用品都是单位免费发的,尤其是胶布鞋、袖套、手套这些消耗品,一般来说打个申请就能从后勤部门领到,许多人贪小便宜每次领都会多领一些,这在许多国企单位里是非常常见的行为。 多领的劳保用品,都会拿回家自己用,可这些东西太多了也根本用不了,有些人家里类似攒下来的东西堆的和小山一样,手套都是一叠叠的,就连胶布鞋也是用麻袋装着。 邵浩强很聪明,从这上面看到了商机,他找到熟悉的人私下提出愿意用钱购买这些他们用不着的多余的劳保用品。对方一琢磨这倒不错,反正东西太多放着也是浪费,能够换钱谁不愿意?哪怕就是便宜点卖了也不亏啊! 就这样,邵浩强用很便宜的价格从这些人手里搞到了劳保用品,再把劳保用品弄回潮县,然后在潮县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需要的人。 一来二去,他在这个买卖上着实赚了不少钱,由于他做的小心隐秘,偷偷摸摸干了几年都没被人注意。 等到改革开放之后,邵浩强的胆子渐渐大了,市场风气转变后,他壮起胆子直接就在沪海那边发展了更多的上线,亲自跑了几家新的单位拉拢了不少人,甚至还弄了两辆三轮车雇人帮他拉货,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