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一百七十七章:报纸发难,公开指摘山东士族

第一百七十七章:报纸发难,公开指摘山东士族(1 / 1)

两份江南士族发行的报纸,在长安传播。

起初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

毕竟住在长安的人,自视甚高,见人高一等。

别说在长安名师云集,饱学鸿儒之士,多不胜数。

区区一些文章,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在他们眼中,完全不值一提,不过是些许哗众取宠的手段。

反而是能发行报纸,让他们耿耿于怀,颇为不忿的。

谁都知道,第一份报纸的背后,站着是东宫。

江南士族能发行报纸,说明东宫对江南士族的青睐与另眼相看。

张士衡等人坐不住,跑来东宫找太子,请求也要办一份报纸,用以宣讲《唐礼》的。

但李承乾却是婉拒了。

“老师,还不到时候。”

“你切莫着急。”

李承乾安抚道。

这些名士的毛病,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也要有。

不然,心里怎么会平衡呢?

不管张士衡出于什么目的,李承乾短时间内,是不会松口的。

因此,不管张士衡如何游说,只能是失望而归。

“都还没开战呢。”

“让你们进场,还怎么达到我的想法呢?”

他也不想知道张士衡背后,有没有人鼓动,也懒得去调查。

反正目前是要江南士族的报纸,在长安大行其道,狠狠是给山东士族压力。

果然,不出他所料。

大唐帝国报不是每日都发行,是看李承乾的心思来的。

这次主动给江南士族报纸让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江南士族也没有让他失望。

每日一份报纸,每次都是刊登不同的文章,以及不同古籍的注释。

一时间。

一文钱一份的《文以载道报》,《圣贤报》,成为长安寒门学子每日必定购买的报纸。

因为,文以载道报纸刊登的古籍注释,是他们梦寐以求,寻找无门的宝贵知识财富。

若是学无所成,没有名师传授教导的话,他们穷极一生,怕是都没有机会见识到,古籍中的注释内容。

这些古籍注释,是被世家门阀视为家族底蕴的东西。

不是亲传,族中翘楚,是绝不外传的。

所以,江南士族发行的报纸,备受追捧,名声也是在学子之间流传。

就连好多朝中官吏,对此也是爱不释手,再三研读学习。

两报在长安掀起一股不小的追捧热潮。

“这江南士族,真的下血本了啊。”

长孙冲不由的感叹道:“连这等注释经典,都刊登在报纸上。”

许多注释,都是他不曾见识过的。

要知道,自己可是国公之子,这等注释经典都没见识过,可想那些寒门学子,寒门官吏是何等的如获至宝。

李治也是点头,“看这报纸,我都学到不少。”

“太子哥哥,这些士族藏的典籍,真是够深的。”

李承乾笑了笑,目光淡淡落在报纸上。

江南士族不如此,如何挑动山东士族的神经呢?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冰山一角,等到山东士族被逼出来后,那才叫大开眼界。

什么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这是天下读书人得利。

“殿下。”

“刚得到消息,江南士族的报纸,在北方发行,引起不小的骚乱,发生了冲突。”

内侍前来禀报。

李承乾眼前一亮,总算是开战了啊。

长孙冲与李治大惊。

“稚奴,去礼部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是!”

很快,就得到准确的消息。

江南士族在北方发行报纸,筹谋很大,一次性在各大山东士族的地盘上发售报纸,同时还派了识字之人,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宣读。

并且还在学堂书院等地方传播。

初时,小有成效,山东士族也还没回过神来,等连续多日发生后,又见到各地北方学子的热议。

他们才预感不对劲。

这无疑是挑战了他们的神经,当即暴力扰乱的事件。

只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江南士族在北方吃了大亏,当地官府偏袒山东士族,说江南士族挑事,把不少人给关押了。

这个时候,就要轮到李承乾这个皇太子出马。

不过,暂时还不着急。

太过主动,就太过给江南士族脸了。

只是令李承乾没想到的是,江南士族无师自通。

他们竟然在报纸上,公开谴责北方发生的排挤敌视事件。

“文以载道报发行的宗旨,深受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感召以及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教诲,矢志于履行教化天下的一份责任。”

“可没想到,本报在北方发行,在学子奔走相告,百姓深得教化之时,却出现骇人听闻的事件。”

“……”

长孙冲一句一句的细读出来,李承乾闭眼听着,时不时的晃晃脑袋。

李治板着脸,很是严肃的样子。

“他们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是要抗拒陛下教化万民的宏愿,是要反对知识的传播。”

“他们还是我大唐的子民嘛,这北方难道不是大唐的天下?”

“当地官府竟然偏袒至此,扣押本报宣读讲士……。”

“悲呼哀哉。”

长孙冲声情并茂的读完,气愤的说道:“殿下,这北地官府是不是太过分了。”

“拉偏架也不是这么拉的啊。”

“他们山东士族这么能耐,有本事真刀真枪跟江南士族干啊。”

李承乾睁眼,闪过一抹异色。

好家伙。

你老爹是山东士族的代言人。

你对山东士族这么批判。

典型的倒反天罡。

你长孙冲,好样的,够精神!

“稚奴,你怎么看?”李承乾问道。

“太子哥哥,我也觉得有点过了。”

“怎么过了?”

李治道:“官府插手干预,有损官府的威望,官府要想干预,应该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公道。”

“那些士族,不想着正面反击,却走歪门邪道的路子,玩盘外招。”

“这就太过丢人了。”

李承乾道:“这是他们养成的习惯啊。”

“但凡有点威胁什么的,就会利用自身的名望,去影响一些人。”

“北方是如此。”

“朝廷也是如此。”

别说江南士族,就连李世民都要受到舆论的裹挟。

可见这些人在利用自身名望做事,简直是炉火纯青。

但这一次,他们是打错算盘。

就连他都没想到江南士族会这么搞事。

别说他们了。

难道手,还能伸到长安来?

那当他这个皇太子,就太不当一回事了。

……

崔敦礼坐在书房,神色阴晴不定,手里捏着的报纸,几乎都要成一团了。

“安敢如此?”

“一群什么都不是东西,也敢配跟我山东世家门阀叫板?”

“非要找死吗?”

他心胸起伏不定,低头将快揉成一团的报纸展开,入眼的内容,就让他血压飙升。

公然在报纸上,对北方士族发难。

“阿郎!”

“卢侍郎拜访。”

崔敦礼当即道:“请进来。”

“是!”

卢承庆一到,崔敦礼就看到他手中的报纸。

“崔兄,这江南士族太不是抬举了。”

卢承庆当即黑着脸说道:“北方给他们的教训不过,竟敢在长安撒野,公开指摘我等……。”

崔敦礼是深有同感,北方给的教训是警告,谁知道他们会变本加厉,在长安搞事?

简直是太不给他们五姓七望的面子了?

江南士族算什么东西,也敢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的?

“卢兄,你觉得当下我们该怎么办?”

崔敦礼道:“他们背后可是站着太子。”

“当初是家里把事情做的太过了。”

卢承庆闪过一丝阴沉,“太子的反应,确实出乎我们大家的预料。”

“但现在管不得那么多了。”

“报纸在长安热议,引发的后果非同凡响,我们必须进行针对才是。”

崔敦礼想了想,说道:“要不找赵国公,申国公他们?”

“此事因他们而起的,是要找申国公才是。”卢承庆道:“真要闹大了,对大家都不好。”

“那好!”

……

高士廉那边。

长孙无忌也在。

两人一看到报纸的发难,就预感不妙。

这是要把事情闹大的节奏。

天子脚下,一旦引起公愤,那就势必要有个说法才算了断。

“陛下知道吗?”高士廉问道。

“舅父,你觉得这报纸,陛下会看不到吗?”长孙无忌反问,道:“只怕这会儿陛下早就派人了解详情了。”

“你不该压礼部呈上去的奏本。”

“于志宁是太子的人,太子岂能不知?”

他都不知道如何对舅父说了。

想要给山东士族擦屁股,是这么擦的?

现在好了,人家直接在报纸上曝光,说什么都晚了。

高士廉叹息道:“我也没办法,是他们找上我的。”

“卢承庆?”

“是他。”

“这个混账,他们卢家惹的事,动不动就要官府出面,事发了,还要帮他们压奏本。”

长孙无忌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情,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礼部的奏本是能压就压的嘛?

当太子不存在是不是?

“太子早就预料到这一天,所以让于志宁坐上这个位置吗?”高士廉不由问道。

“不好说。”

长孙无忌摇头道:“眼下看起来,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当务之急,是如何善后。”

太子给他的压力很大,这压力不单单是来自朝堂,还有更多在身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行走阴阳 龙起南洋 穿越界限的伐刀者 端品 斗破之天才炼药师 抗日之兵魂传说 平凡的明穿日子 红警之索马里 网游之极品高手 战国伐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