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的苦恼无奈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的苦恼无奈(1 / 1)

沈阳,汗宫。  噼哩啪啦的一通响,侍卫、奴仆都噤若寒蝉,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惹怒汗王。  多尔衮终于消停下来,坐进了椅中,喘息着,胸口剧烈起伏,余怒未息。  终于,终于明白了东江军的真正意图。辽南是佯攻牵制,辽东才是实攻真打。  从济尔哈朗送来的急报中,多尔衮知道建州已被敌人蹂躙殆尽,连赫图阿拉都被烧成废墟。  而杀入建州的敌人不是数千,也不是上万,而是有三万之多(济尔哈朗的夸大其辞)。  数万剃头辽人被抢走,建州的耕种全部被毁,通化、赫图阿拉的守军,再加上济尔哈朗所部,以及鸦鹘关的守军,一共损失了上万人马。  兵力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如何布署,令多尔衮头痛不已,心情烦躁。  而且,自己今年刚刚继位,就遭到如此重大的挫败,连龙兴之地都被摧毁,对声望和权威的打击,才是最严重的。  侍卫壮着胆子进来禀报,多铎等人前来觐见。多尔衮勉强平复了情绪,传召众臣,他迈步出了书房,在殿内坐定。  时间不大,多铎、苏克萨哈、李永芳等人进到殿内,施礼拜见。  这些人是多尔衮信得过的,此次召见,也是商议接下来的行动。多尔衮已经有了预案,接下来便要确定领军人选和具体细节。  “这是济尔哈朗派人送来的急报,你们先看一下。”

多尔衮沉着脸,扫视着众臣,令侍卫把急报拿下去。  消息还未散播,多尔衮要在之前想好对策,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说起来,他继位时间也只有半年,之前都是皇太极做出的布置,除了兵进海州,其它的地方,他还未来得及改动。  但这却是说不出的理由,再遭失败是事实,他也确实被东江军在辽南的佯攻给欺骗了。  众人看过急报,面面相觑,都现出震惊之色。他们也与多尔衮一样,被海州卫的攻防所吸引,没想到敌人竟然出动大军,横扫了建州。  “瑚星阿该死!”

多铎首先牵怒于赫图阿拉的守将,如果不是他误报军情,就不会只派济尔哈朗率部出战。  李永芳也是脸上无光,毕竟他是管情报的,敌人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他竟然没有提前侦察探悉到。  苏克萨哈躬身奏道:“汗王,东江军的实力增长迅猛,实在出人意料。现在秋收已毕,在沈阳已经集结了两万大军,可马上发动反击,挽回影响。”

多尔衮不得不承认,东江军此次发动的时间很巧妙。不仅能就地解决粮草,还使己军因为秋收而延迟了动员和集结的时间。  如果能早上七八天,能派出的援军就不只是济尔哈朗所部。当然,对于敌人兵力的误判,是失败的关键所在。  “反击哪里?”

多尔衮有些无奈,缓缓说道:“辽南的东江军兵力雄厚,火力强大,工事坚固,难以进攻;辽东的敌人,反攻为守,也不易打击。关键是季节未到,沿途的河流也是阻碍。”

李永芳赶忙附和道:“东江军火炮众多,攻坚却不是我军所长。如果要发动反击,微臣觉得可在辽东试探性进攻,若坚城难摧,便不全力攻打。”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其实,我大金的敌人不只有东江军,察哈尔部也可作为目标。朝鲜虽然不敬,但目前攻伐却是不易,可从长计议。”

多铎想到了遵化城下铺天盖地的炮火猛轰,对于进攻有工事可依的东江军,心中已有恐惧。  李永芳的补充,让他眼前一亮,说道:“向辽东试探性的进攻不错,如果不顺,便径袭虎墩兔。等到冬季,河流封冻,我军再伺机向辽南或辽东发起进攻。”

多尔衮心中暗自叹惜,对于进攻东江军据守的坚城壁垒,连他和兄弟多铎都产生了畏难心理。  也只有象济尔哈朗和杜度,以及图尔格等将,没有经历过遵化大战的,才贸然发起了猛攻,也不意外地败于敌人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  “父汗在世时,便严令‘遇敌若无盾车,勿轻慢出战’。”

多尔衮缓缓说道:“济尔哈朗所部过于操切,以至有此大败。本汗再下谕旨,通令全军,若再违犯,严惩不贷。”

这就是在寻找战败的借口了,很勉强。  济尔哈朗率骑兵兼程赶路,才能追得到敌人的尾巴,哪里又能携带楯车?就地打造,敌人早就退走了,也根本来不及。  扫视着众人,多尔衮沉吟了一下,沉声说道:“东江军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其总兵力已经超过我军,有能力发动两线作战。我军的布署,也要进行大的改动。”

停顿了一下,他缓和了下语气,说道:“你们有什么建议,尽可畅所欲言。”

战略收缩是肯定的,多尔衮定下基调,让众人讨论商议,他再从谏如流,减轻自己决定所要面临的压力。  毕竟,不战而弃土,怎么说也是不好的名声,尽管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众人沉默了半晌,既是思考,也是在犹豫,都不好先开口。  苏克萨哈看到多尔衮落到自己身上的目光,心中无奈,可也只好出头,躬身道:“依奴才所见,海州可以放弃,重兵集于辽阳。这样的话,兵力不太分散,又拉长了敌人的战线。”

多尔衮微微颌首,露出赞赏之色,说道:“此议甚好。要打人的话,拳头收回来再击出,会更加有力。”

这都是没办法才做出的决定,早知今日,又何必增兵海州卫?退到辽阳,就彻底没了缓冲。辽阳有失,沈阳也没法守,败亡之局已定。  所以,这不仅仅是放弃海州,而是意味着建虏已经退无可退,辽阳是他们的生死存亡的决战之地。  “赫图阿拉要重建,但建州已是满目疮痍,再驻兵迁民的话……”多尔衮话锋一转,象是自言自语,但还是在征询意见。  李永芳看到多尔衮投注的目光,知道轮到自己了,躬身奏道:“微臣觉得既已破坏严重,除了兴京,其它地方可任其荒废,形成阻碍敌人深入的无人区。”

“朝鲜已经暗助东江军,鸭绿江畅行无阻,我大金没有水师,难以处处设防,遏止敌人对建州的袭扰……”  对于李永芳的謓密言辞,多尔衮连连颌首,深以为然。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要做的,这个李永芳不错。  其他人也心领神会,两个背锅的已经下场,他们统一了意见,便可在议政会议上占据优势,不担心遭到反对而无法通过。  形势再次恶劣,这是多尔衮等人所没有想到的。  本以为今年收成不错,饥荒缓解之后,大金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  可东江军显然不想给他们恢复之机,一场大败,再次使大金的前途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霾。  虽然商议完毕,可多尔衮对于马上反攻辽东并不看好,就算能占些地盘,可却不能再分兵守卫,缴获的物资也不会多。  但对于打击虎墩兔,以及冬季对东江军发动的反攻,他还是持乐观情绪。  虎墩兔肯定不是对手,说不定会闻风而遁,从而使归降大金的蒙古诸部归心。在冬季发动时,便可以命令他们出兵助战,一两万人马还是能够凑出来的。  可惜,征讨察哈尔部本来是提高自己威望的机会。但在东江军的压力下,政局又不是很稳,他也只能放弃,亲自坐镇沈阳了。  …………………  登州,登莱巡抚衙门。  新任登莱巡抚孙元化,刚刚接到了东江镇的报捷,很快又会有载运建虏首级和俘虏的船只到达,要经过他的核验,再押送京师。  “纵横数百里,大小十数战,毁兴京,斩首近万。啧啧!”

孙元化嘴里发出惊叹之声,把捷报递给王徵,说道:“郭大靖竟如此悍勇,令人震惊又钦佩。”

自从孙元化就任登莱巡抚后,四下招揽西学人才,并与葡人联络,有意使登州成为东陲之西学堡垒。  在孙元化的努力下,大明一批懂西学炮术的专家云集登州,其中王徵著有《远西奇器图说》,现任山东按察司佥事,监辽海军务。  还有《西洋火攻图说》的作者张涛,任中军副将,登莱副总兵。以及“熟谙西器”的郭士奇,为孙元化赞画,分理经营。  铸造西洋火炮的工作,孙元化也开始进行。因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尝试,工作进展得还是很快。  而早在崇祯二年,明廷就命孙元化仿制西洋大炮。次年三月炮成,朝廷封巨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将军”,遣官致祭。  王徵看过捷报,笑着说道:“看郭大靖的战绩,还要胜过毛文龙甚多。大明有此勇将,平辽指日可待。”

孙元化轻轻颌首,惋惜道:“可惜辽镇已被朝廷猜忌,难以发挥作用。否则,两镇齐心对敌,建虏灭亡会更加快速。”

崇祯元年,袁崇焕复出后,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第二年,建虏直犯京师,在辽西留守的孙元化,保证了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  而孙元化的平辽方略与孙承宗、袁崇焕是比较相近的,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  正因为这样的关系,孙元化对于辽镇是有感情的。眼看着辽镇缩在宁远,被朝廷抛弃只是时间问题,他不由得感到可惜可叹。  王徵倒是看得很通透,笑着说道:“筑城造炮固然稳妥,但花费巨大,效果缓慢。现在既有东江军能直接打击建奴,朝廷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停顿了一下,他又劝谏道:“辽镇在京城危急之时,擅自窜逃,其罪不小。巡抚大人还是与他们划清界线,以免朝廷降罪。”

孙元化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本抚自然省得。只要东江军能尽快平辽,本抚自然全力支持。”

起身走到窗口,孙元化望着远方的大海,期盼着说道:“希望朝廷能准本抚的上奏,早日练出精于操炮的人才,助东江军一臂之力。”

孙元化的老师徐光启,在京师之危解除后,筹划招募西兵三百,教导京营操炮,加强京师防御。但此举遭到了给事中卢兆龙等人的强烈反对,朝廷中途反悔,将西人又遣回澳门。  孙元化心中不服,便上疏与卢兆龙辩论,并请调西兵到登州训练炮手。朝廷予以批准,但却不是三百人,而是降到了二十五人。  对于西兵的到来,孙元化是甚为期待的。造炮,训练炮手,这两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这可是孙元化的目标。  “听说东江镇早就聘请了葡人技师,已经训练出很多炮兵。”

王徵并不确定地说道:“其所装备使用的火器,也是从葡人手中购得。”

大明朝廷对于西人一向怀有戒心,甚至是敌意。即便是得到特许,能在澳门居住的葡人,也不是能够轻易进入内地,畅行无阻的。  也就是说,东江镇不经朝廷允许,招募西人、交结西人,应该是不合朝廷规矩,可以被问罪责罚的。  但朝廷现在正倚重东江镇,对于这样的小事也不想深究,一切以平辽灭虏为要。  孙元化也不傻,知道不能攀比东江镇达到自己的企图。既惹得朝廷不快,和东江镇的关系也要恶劣。  “即便如此,他们聘用的也不多,不能与咱们相比。”

孙元化敷衍着说道:“在铸造红夷大炮上,更是不如咱们。否则,也不会请求支援了。”

郭大靖确实没有在铸造红夷大炮上太过花费,只是买了些成品,精力和财力都放在了迫击炮、野战炮和火箭,以及轻重火枪的打造上。  实在是红夷大炮太过笨重,实用效果并不是太过明显,威慑作用远大于杀伤。  可既然登州能造,本着白要谁不要的原则,郭大靖自然不会客气。就算不能用于陆军,用于装备水师也是极好的。  王徵笑了笑,对孙元化的说辞也不深究,缓缓说道:“某想去辽南走一遭,与毛帅、郭帅见见面,商讨一下辽海的军务。”

孙元化愣了一下,但随即便笑着痛快答应。对于东江镇,他也很是好奇,为何战力提升如此之速,现在所使用的火器又是什么水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