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犀利的伏击,支前

第一百三十三章 犀利的伏击,支前(1 / 1)

在行动之前,郭大靖就有判断,越是深入敌后,敌人的警惕性越低,守卫也越是空虚。  显然,牛录额真温察就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郭大靖的分析和判断。  尽管看到狼烟,温察也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只是以为有小股敌人潜入进来袭扰,鞍山驿的驻军在按正常操作示警。  就凭东江军那帮叫花子军,也只能搞这些偷袭骚扰,温察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看到示警后,便带上一百五六十手下纵马赶来。  他不仅要打跑敢袭扰的东江军,还要狠狠追杀,把人头挂在高竿,让他们知道厉害。  看到狼烟还在升起,温察放下心来。他判断敌人是从南而来,自然是在攻打西南门。东北的烽火台还在手里,意味着鞍山驿堡也没有大碍。  “加速前进!”

温察大声下着命令,双腿夹马腹,再次提高了马速。  在敌人逃跑前赶到,冲出堡狠狠地砍杀。温察似乎已经预测到了接下来的结局,似乎看到了敌人狼狈逃窜,又被一一砍死的情景。  草丛、树林中,石山上,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由远而近的建虏。而建虏毫无所觉,连停顿一下都没有,就这么冲进了夹道。  用力咽了口唾沫,冯西建握紧了手里的绳子,紧盯着建虏的后队。作为负责石山顶地雷的军官,他牢牢记住了郭大靖的交代。  “当建虏还剩二三十人马时,就下令拉地雷。”

这是郭大靖经过计算得出的数据,不是很精确,但也尽量保证了地雷炸石给建虏造成较大的伤害。  “开火!”

酝酿已久的命令从冯西建的口中喊出,同时用力拉动了绳子。  轰隆!巨响过后,在升腾的黑烟中,石块被迸飞落下。  不过是间隔了一两秒的时间,爆炸便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一个小队的士兵负责引爆,却都是连环雷。  为了最大地给予建虏杀伤,郭大靖埋设了一百多颗地雷,其中还有几颗加料,塞在了石缝中。  大大小小的石块或飞起落下,或直接滚落山下,借着重力加速度,掉在地上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冲击力。  此起彼伏的爆炸,掩盖了建虏的惊呼惨叫,但却能看到在落下的粉尘泥土中,建虏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几道绊马绳被猛然拉起,几棵小树也倒了下去,挡住了建虏疾奔的道路。  前堵后截,建虏骑兵被封死在这狭窄的道路上,成为了一条垂死的蛇。  地雷在路旁不断轰鸣炸响,尖利的碎石迸射,给遇袭混乱的建虏再次以猛烈的打击。  爆炸就是命令,树林、草丛中潜伏已久的弩兵瞄准目标,向着敌人射出了一支支仇恨的箭矢。  未及开战,先死伤一半。郭大靖在战前的狠话,基本上实现了。  山顶的石块砸,路旁的地雷炸,建虏还未从突然的袭击中反应过来,已经死伤累累。  人喊马嘶,硝烟弥漫。在箭矢如雨的激射中,残存的建虏仓促迎战,但已经是垂死挣扎,死局已定。  石山下的夹道,建虏和马匹的尸体横七竖八,混杂在遍地的石块中,在另一侧树林中弩兵的激射下,很快就伤亡殆尽。  夹道外的建虏被地雷炸得七荤八素,在两侧树林内弩弓夹击射击下,无处躲藏,死伤惨重。  令顽抗的建虏感到无力和绝望的,还有敌人巧妙的隐蔽。放眼望去,很少能发现敌人的身影,只能看见一支支箭矢激射而出。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这是郭大靖的要求。没有冲锋,没有近战厮杀,只有一波一波的弩箭射击。  温察的嚎叫戛然而止,跪倒在地,又一支弩箭从背后射中了用战马作掩护的他。  已经身中四箭,鲜血在他身下已经是殷红一片,棱形箭头的放血效果甚是明显。  温察的力气正急速消失,手软头晕,连弓都已经拉不开。  在他逐渐模糊的视线中,十几个手下舍生忘死地向树林内冲去,但却一个个地被前、后射来的箭矢击倒在地。  脑袋里已经一片混乱,温察也不知道想什么,或者是什么也没想。  只是有一个念头很清晰,他要死了,死在乱箭之下,死在敌人阴险毒辣的伏击之下。  弩箭还在空中掠过,已经没有了那么急骤如雨。顽抗的建虏已经寥寥无几,弩兵要找到目标,需要花费时间。  郭大靖射出了最后一箭,随后收起了弩弓。  战斗已经基本结束,场景惨烈而血腥。绵延近两百米的道路上,尸体横陈,建虏的惨嚎和吼叫越来越小,被伤马的嘶鸣所压盖。  一匹伤马悲嘶着,努力站起来,但摇晃着又倒了下去。  可怜!郭大靖怜悯死伤的马匹,不禁轻吐出一口长气,从掩体后慢慢站了起来。  一道道身影从草丛、树林中显现出来,结着战斗的队形,缓步向道路上压了过去。  已经没有能站立起来的建虏了,受伤未死的只是能多喘几口气罢了。  一百五六十个建虏,就这么被全部消灭了?!  包括刘兴治在内,参战的所有军官士兵都预料到胜利,却万万没有想到会赢得这般轻松。  什么冲锋,什么厮杀,甚至连喊杀和呐喊都没有,就是闷头地张弩射箭。伤亡也有,不过是建虏顽抗射出的箭,射到了几个比较倒霉的士兵。  伪装隐蔽的作用,掩体的作用,终于显露无遗,没有人再会为了辛苦劳累而抱怨。  “可惜了这些战马。”

刘兴治连连摇头叹息,为死伤的近百匹战马嗟叹不已。  乱箭之下,人和马哪里能分得那么开,能得到五六十匹,已经是不错了。  郭大靖看着士兵把伤马一一杀死,让它们少遭点罪,也很无奈。  “不要带太多东西,撤退时过于沉重。”

郭大靖嘴上这样说,却打定主意要支开手下,把扔下的死马、盔甲、武器都收入空间。  如果不是有这个便利,他也没办法把所有战利器都携带而走。这是在敌占区,要赶路撤退,而不是搬家。  刘兴治领命而去,督促着士兵们加快打扫战场的速度。  伏击提前了,但撤退的时间却没有变。再吃上一顿热汤热饭,稍事休息后便出发,一夜的时间,能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鞍山驿堡内又忙碌起来,大量的马肉分发下去,在火上烤、锅里煮,成为突击队和百姓们的干粮。  没人知道,最后一个回来的郭大靖,已经把战场上打扫得更加干净,空间内又积攒了一批吃的、用的。  郭大靖的计划是沿着原路撤退,并顺手摧毁建虏的几个庄园,解救几个村屯的百姓。  来的时候小心翼翼,唯恐暴露,并不是力量不够。可回去就不用考虑那么多,情报已经摸清,庄园和村屯的人马也不多,打起来不是很费力气。  况且,他们走的多数都不是大路,建虏就是想追击,也发挥不出骑兵的速度优势。  当夕阳向着大地洒下余晖,把山峦、树林、原野、城堡都染成红色时,突击队井然有序地开出鞍山堡,很快地消失在行将落下的夜幕里。  ………………..  清晨的阳光温暖而舒适,李秀姐来到院子里,再次观察着种下的辣椒和西红柿。  小苗已经冒出土,嫩绿嫩绿,叶片上还残留着几滴露珠,能让人感到生命的茁壮。  土还是疏松的,也不干,李秀姐细心地检查了一遍,才去洗漱做饭。  这是郭大靖和她一起种下的,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她希望能早点长大,开花结果,给郭大靖做喜爱的菜肴。  男人出岛作战已经七天了,李秀姐记得清楚。男人说过,顶多个把月,就能回来,可她却希望顶多的日子不算数,能越快回来越好。  “阿秀。”

孙嫂把李秀姐请出了灶房,笑着说道:“饭一会儿就好,你去叫小妮,嗯,蓉儿和秀成吧!”

李秀姐苦笑了一下,虽然孙嫂和王嫂都是好意,不让她干活儿,可成天没什么事做,让她很不适应。  唉,除了些家务活儿,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李秀姐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将军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要有丫环佣人侍候着。  可别人不这么看,特别是这几个乡亲,可把郭大靖看成是救命恩人,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爱屋及乌也罢,对李秀姐的乡亲情也好,大家都多加照顾。名义上是给郭将军撑门面,实际上就是热情的相助。  蓉儿和李秀成被叫起,吃过饭便去村上的学校读书识字。  这是郭大靖到广鹿岛后的新举措,不过是花费些粮食,请了村里一位读书人当老师。连秀才都不是,可教孩子,还是够了。  陈有善忙着郭大靖安排的工作,没有时间教李秀姐。现在倒是反了过来,蓉儿和李秀成每天晚上把学的再教给她。  日子平平淡淡,李秀姐却非常满足。除了对男人的担心和想念外,这可能是她最安心的时期。  因为援朝作战的胜利,朝廷补发了粮饷,再加上皮岛的生意,东江军民的生活有了些改善,也暂时没有饿死的风险。  广鹿岛的情况要更好一些,别的岛还是算着花费,想着能捱更长的时间。可郭大靖却大方得很,除了南方购粮,还有空间内的物资,都成为他的底气。  其实,郭大靖入岛之后,岛上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却也不是太过明显。但眼睛看得见,切身能感受到,对于淳朴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值得高兴的。  郭大靖的名声算是打响了,李秀姐的不方便也多了。  她倒是想出去转转,力所能及地干点活儿,哪怕是到海滩捡点海鲜。可村中的百姓差不多都知道郭夫人,没见过也知道她的特征。  遇到人就恭敬地施礼,陪着笑脸问候,有过一两次,李秀姐就不再愿意抛头露面了。  穷家小户的乡下丫头,还真没过世面,也不知道什么叫享福。粗茶淡饭,安安心心,哪怕累些、苦些,她也很满足。  “孙嫂。”

李秀姐叫住了洗完碗筷的孙嫂,问道:“我看你又拿来了不少破布旧衣纳鞋底,这都是给孙大哥穿的吗?”

孙嫂笑道:“他哪穿得了那么多。我是给军队上做的,也贴补下家里,二十双鞋能换一升粮呢!”

“还有这事儿?”

李秀姐的眼睛亮了,问道:“军队上还派了什么活儿,就是做鞋吗?”

“除了鞋,还有袜子、手套、脸罩,和那个没袖又有很多口袋的衣服。”

孙嫂如实答道:“这些都是女人家的活儿,男人的活儿就更多了。”

李秀姐连连点头,心里有了想法,在家也能不闲,过得更充实些。  孙嫂呵呵笑着,说道:“你就不要去挨累了,也不差那点粮食。”

“找点活儿做,省得闷得慌。”

李秀姐笑着说道:“走,我先帮你做,把手练熟了再说。”

孙嫂没再拒绝,自己做活儿也怪闷的,两个女人就当说话聊天了,挺好。  其实,广鹿岛百姓最大的感受不是活儿多了,而是有活儿干,有粮拿。别小瞧一升,也就不到两斤的粮食,要掺点野菜啥的熬粥,能吃好几天呢!  关键是有比较,才让人感到变化,好的改变。  以前是自己想办法弄吃的,就在岛上,除了捡拾些海鲜,哪还有别的门路?现在是照着章程做,就给粮,不拖不欠。  郭大靖深知“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给老百姓的实惠哪敢一下子太多。逐渐改善,才会让老百姓更有热情,更有希望,更有奔头儿。  而军队的衣服、鞋子、手套、柳条盔等装备,全部外包给了老百姓,也少了很多负担,能够专心训练,提升战力。  一支叫花子般的军队,不是不能够打胜仗,但有更好的条件,为何不向着更好的标准去努力呢?  甲坚兵利,区区四个字,可从古至今,又有多少部队能够做到?  粮饷充足,使将士能养家糊口;伤有养死有恤,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这是更高的标准,也是郭大靖要逐渐达到的目标。  ………………..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