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 第0668章 辽东大儒:飞球能烧城?真的吗?我不信!

第0668章 辽东大儒:飞球能烧城?真的吗?我不信!(1 / 1)

很多事情,  开始的初衷和最后呈现出的结果出现差异,往往是过程中的迫不得已。  比如拿大阅来说。  一开始张好古和朱由校的打算,真的就是搞一个类似阅兵的仪式来彰显大明国威,顺便让各国使团看看,大明到底多么牛逼。  内阁一开始也是本着一次京师三大营的行军计划,包括出动哪营哪部,从哪里行军到哪里。  可进展着进展着,京师三大营各部,江南三大营各部,西北边军一部,辽南边军一部,加上草原三部,这一下子上两三万人,这单纯的行军计划就不合适了。  加上将士们和各军校尉将军的确踊跃,就变成了一次操演。  可计算一下军费,出动的人数,拉练的距离,最后朱由校大手一挥,钱花都花了,干脆一次性花到位,来一次实战演习吧。  于是,简单的大阅行军变成了出动京师五军营一部、三千营一部、神机营一部,南京五军营、神机营一部,辽南新军一部、三边新军一部,草原巴连衲都骑兵一部,察哈尔骑兵一部的庞大计划。  计划共计调动三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万人,步卒两万五千人,包括虎蹲炮、子母炮两百尊,威远炮、将军炮上百尊,长蛇破阵箭五十具,群豹横奔箭五十具,百虎齐奔箭二十具,飞球三十具,大军自京畿出发,抵达西山操演地,实战演练怎么野战与攻城拔寨。  订好计策后,就开始下达调令了。  而明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从四面八方向京畿调兵,也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比如辽东的皇太极,他可是对大明朝思暮想,日夜难忘啊。  先是辽东一次惨败被人偷袭了老家沈阳,再是草原上一次惨败被人硬生生撵回了辽东,皇太极如何不气不怒?  可如今辽东伤筋动骨,他也只能蜷缩在沈阳城里舔舐伤口。  比如他得力的好兄弟,多尔衮眼下伤就还没好呢。  其实相比多尔衮,多铎的伤势更惨一些,别看多铎身上箭矢挨得少,但那箭刁钻啊,一箭正巧射在大腿根上,要不是多铎身上的棉甲的确给力,恐怕多铎以后就不能人道了。  可即便如此,多铎下面也少了点东西,还能说啥,能保住就不错了。  出了这档子事,皇太极深感内疚,一方面是感觉自己骄傲自大,结果导致卧龙先生的沈阳对良策功败垂成,这一块上,皇太极感觉自己就是丢失了街亭的马谡,罪大恶极。  另一方面,就是损兵折将,让八旗子弟折损众多不说,还害得自己两个弟弟倒了大霉,多尔衮现在一身伤,多铎更是差点就要断子绝孙。  所以皇太极也是痛心疾首,励精图治。  除了对苏明哲、范文程、魏功朝等汉人委以重任,效仿明朝组建内阁,搭理任用那些投靠他的汉人士绅为官辅佐他治理朝政,在军事上皇太极也是学习大明的军事改革,组建全火器的军队。  至于没有火器?  去偷,去抢!  一方面是对辽东本土的工匠许以厚待,让他们安心研究火器,另一方面就是偷摸派人去大明和朝鲜,去偷他们的火器技术。  辽东不缺铁,不缺煤,就缺技术。  这么一来二去的,皇太极就知道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大明在京畿附近调动兵马,连甘陕和江南的兵马都调动了。  顿时皇太极就感觉不对劲,这明朝的狗皇帝调动兵马,押运粮草干什么?  他想打谁?  这附近还有谁够他打的?  思来想去,皇太极猛然得出一个不妙的结论:明朝的狗皇帝该不会是冲我来的吧?  越想,皇太极越觉得可能。  毕竟草原都被狗皇帝打服了,那自诩太祖嫡裔,成祖血脉的狗皇帝,可不就是征完鞑靼征辽东吗?  凡事你都经不起琢磨,越琢磨皇太极越不对劲,于是他找来了卧龙凤雏幼麟,也是大清国的内阁三大学士来一起讨论这件事。  苏明哲、范文程、魏功朝三人凑一块一讨论,再结合与明朝友好的商业往来中得到的消息,最终得出结论:明朝不是针对大清国。  不是针对大清国就好。  得出这个结论后,皇太极也好,大清国的八旗贵族也好,都是松了口气。  眼下大清国实在没力气和大明打了,真心打不动了啊。  既然不是针对大清国,那明朝这么调动兵马是怎么回事?  皇太极敏锐的意识到,中原绝对是发生什么事了,不然明朝怎么可能这么调动兵马?  难不成是明朝内部发生叛乱了?  狗皇帝终于惹得天怒人怨,大明的士绅要造朱家的反了?  深感情报不够,决心要多在明朝境内安插间谍的皇太极一方面培养更多的探子,一方面也是四下打听,终于得到了准确消息:没人造狗皇帝的反,是狗皇帝又打胜仗了,还是灭国的打胜仗,西南有小国被狗皇帝灭了!  这个消息让皇太极失望之余又感到无比的嫉恨,我大清国如今时局艰难,凭什么你明朝过的蒸蒸日上?  俗话说得好,看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特么难受!  如今皇太极就是这么一个感受,凭什么明朝过得这么好?  而在得到明军出击到灭国前后只用了三个月,其中大半时间还在行军的路上这个重要消息后,皇太极唯一的感受就是害怕了!  三个月啊!  什么概念?!  从京畿走到安南也得三个月,明军出击到灭国只用了三个月,这怎么可能?!  得益于明朝夸耀武功,大明报也的确遍及各地,皇太极的大清国里也能看到很多大明报。  大明报上很详细的描述了明军如何逆流而上抵达安南,又是如何神兵天降焚烧升龙,这让皇太极忍不住泛起了嘀咕:这飞球是怎么一回事?  神兵天降又是怎么一回事?  继而惹得皇太极担忧起来:明朝要是让这个飞球也飞到沈阳来,是不是也能把我烧了啊?  一时间,皇太极是茶不思饭不想,苦思冥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飞球问题。  甚至在朝堂之上,皇太极也是询问百官:“明朝有飞球,可飞跃崇山峻岭,于千里之外焚烧城市。”

“若这飞球有一日到了我大清国的天上,我大清该如何应对啊?”

对此,魏功朝当即表示:“回万岁,圣人言,子不语乱力乱神,何为飞球?依臣所见,不过孔明灯尔。这人在地上,岂能上天啊?”

“此不过伪明夸耀武功之举尔!”

“臣以为,明朝灭国是真,但断不可能用三月之短,安南远在南洋,大军跋涉千里之遥,耗时便要两月之久,而西南多群山密林,大军行进困难,安南之战必定持续时间更久。”

“至于所谓的神兵天降,天火焚城,不过是明军用一些孔明灯点燃了升龙城内的粮草而已,哪有什么神兵天降?伪明是故作声势,让我们胆寒啊。”

周围群臣纷纷赞同:“魏大人说的有理啊,人能上天,闻所未闻,这上天了,那不就是神仙了?”

“就是就是,人怎么可能上天呢?那孔明灯小小一盏,就是放大十倍,它也载不动人啊。”

“这孔明灯内有火烛,如果从空中落下,恰巧落在柴草堆里,粮仓里,倒是真有可能引燃大火,所谓天火焚城应当就是这样了。”

皇太极听着这些汉人大臣的话,虽然感觉哪里不对,但仿佛又很有道理,也是忍不住频频点头。  魏功朝见皇太极认可自己的想法,继续得意地说道:“臣以为,我大清可以下令各地,命柴草堆周围必须有水缸,而粮仓需顶部封以泥土,防止火攻,且粮仓周围置备水源,命人多加巡逻即可,不必担心什么天火焚城。”

苏明哲则是说道:“若是明朝真的弄出能载人的孔明灯,那又如何?”

魏功朝不屑的笑道:“能载人的孔明灯,那要多大?五丈还是十丈?莫说孔明灯是纸糊的,就算不用纸,那么大的孔明灯飞在天上,一会儿不就落下来了?”

“而且载着人,它能飞多高?我大清勇士善射,与城墙之上,隔数里之外就能发觉,到时引弓而发,还能射不下来?”

这话说出来,八旗贵族是纷纷认同:“就是,我八旗勇士善骑射,数里之外的狍子也能一箭洞穿双眼!”

“莫说狍子,就是天上的雄鹰,我也曾射下过,那雄鹰在空中不过一指大小,若是数丈的飞球,我必定将其射下!”

皇太极见状,也只得越过这个话题。  实际上他最想知道的就是明朝怎么弄得飞球,他想看看大清国能不能也造出来,然后学着明朝烧了升龙一样,大清国也用飞球去烧了明朝的京城。  可眼下一看,这个想法是注定实现不了了。  这些大臣压根不信明朝有什么能载人飞千里之外的飞球,对其根本不重视,满八旗的贵族不信也就算了,这些汉人大臣也不信,显然是不拿这个当回事。  皇太极心累之余,也值得不去想这些,毕竟魏功朝说的也有理,数丈大的飞球,能飞得多高?  孔明灯能飞多高他是见识过的,别说箭矢了,弹弓都能打下来,因此明军的飞球也不足为虑,吧?  皇太极的忧虑且不提,大明如今也是兴奋得很。  灭国之战给百姓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是极强的,这可是极大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东西。  就和你天天喊大明天下无敌一样,有用吗?  没用!  但你如果先在草原上把敌人揍一顿打趴下,再跑到西南崇山峻岭里揪住另一个敌人一顿胖揍,这个时候你再喊大明天下无敌,那大家绝对会信。  如今大明就是这样,打了辽东,平了鞑靼,灭了安南,兵威正盛,威服四海,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小国纷纷朝贡。  大明天启,国大民骄,四方来朝。  大家看得到的,才是真的。  如今大明的强大,百姓是能实打实感受到的,无论是学子,商人还是百姓,都能从周围的点点滴滴里发觉如今的大明真的越来越强了,和之前不一样了,当他国商队,使臣用敬畏的眼神看着大明,仰慕的看着大明的建筑,羡慕的看着百姓身上的衣服,惊讶的看着大明的变化,百姓们看到这一切,对大明的归属感、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内阁中,张好古声望风头一时无两,人家不仅有政绩,还有军功,属于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国的全才。  出将入相自古以来就是儒生的巅峰,如今大明唯二出将入相的,第一个是打赢了京师保卫战,有着再造大明之功的于谦、于少保,第二个就是如今打赢了一系列战争还亲自指挥了灭国之战的张好古,张太师。  自然而然,张好古的政令贯通的无比顺畅。  打开一份折子,看了没几眼张好古眉头就皱起来:“本阁记得之前说过,自新政起,一切奏折务必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严禁浪费笔墨,这折子是怎么回事?”

大明内阁每日要批阅各地奏折多少?  如果每个人的奏折都写厚厚一大堆,密密麻麻几千字写不到主题,浪费的是朝廷的时间,真当内阁闲着呢?  这封折子被侍者拿走后,张好古打开下一份折子看起来:“辽东的清军近日有异动?”

“调草原察哈尔的折子来。”

侍者送来察哈尔的折子,发现也是言明清军有所动作后,张好古边批阅边道“内阁转兵部下发察哈尔与辽南,命察哈尔总督曹文昭,辽南总督袁崇焕严加防范并派出哨探,探明辽东情况,军费今年照例草原、辽南各涨一成,修筑碉楼,挖掘壕坑,继续围剿辽东。”

批阅完清军的折子,云南又有折子送来,是黄得功关于交祉治理方面的折子,言明眼下南北交祉正在推行新政,给百姓分发田亩。  张好古也是批示道:“交祉不同内地,新附之地,需安稳民生,严刑峻法固然可行,然怀柔之策亦不可忘,不仅百姓需抚,士绅亦需安抚。朝廷将新设国学,本阁批于交祉百个名额。”

张好古的意思很简单,给出一百个国学名单,让交祉士绅权贵主动靠上来放弃田产转为大明式的官员之家,这个机会那些士绅权贵不会放过。  如果是内地,张好古绝对懒得用这些手段。  但交祉不同,刚刚化为大明疆域不提,交祉多山多林,一旦有人要在群山丛林里跟大明玩打游击,那就真的耗费精神了。  等什么时候大明在交祉的统治可以贯彻到乡镇一级了,交祉也就彻底安稳了。  批阅完交祉的折子,黄宗羲又送上来江南总督汪文言的折子,汪文言在折子里表示他已经与西洋人沟通过,将以物易物向红夷人购买三条战船,这批战船会在下次红夷人与大明交易时运来,即时大明就可以拆解这些战船研究其构造,用以制造大明自己的战船了。  这倒是个好消息。  张好古批阅之后,新的折子送达,这是关于江南雨水的奏折。  奏折言明今夏多雨水,长江水系水位涨幅极快,可能有洪涝之灾,希望朝廷早作准备。  张好古看着奏折皱着眉,这南方水网密集,洪涝之灾也频繁,每年都有发生,不过基本上波及几个府县的小型灾害,影响不到江南全局。  但一旦发生波及数个府乃至波及整个江南的可怕洪灾,那个时候朝廷想控制都难了。  “太冲啊,将南方关于今年夏季防洪的折子都给本阁找来。”

黄宗羲取出那些已经分门别类规整好的折子送到张好古眼前,张好古一看忍不住皱眉:“这么多。”

黄宗羲说道:“今天雨水多,江南各地都在准备防洪。”

张好古沉吟片刻,说道:“嗯,本阁知道了。”

晌午众人用饭时,张好古说道:“各位阁老,今年夏季雨水频发,江南各地请求朝廷拨款防洪防汛,这件事,诸位怎么看?”

黄立极咽下食物,抿了口差抚须说道:“照常例去办吧,这年来,江南水患不断,今年雨水的确多了些,但有往年的积累在,应当不会发生超出控制的事。”

卢象升说道:“依我看,朝廷不如专门下发一笔防汛款,让各省自行防汛,河道清淤,修筑堤坝。这哪省出了问题,那段河道出了问题,直接让各省总督,各府知府负责。”

张好古点了点头:“这是个法子,江南各省常年面临洪涝,经验比我们应当是丰富的,既然如此,朝廷就拨一笔款子下去,让江南各省自行防范。言明下去,这笔款子是修筑河堤,防洪防汛之用,需专款专用,若是挪用,自己把官袍脱了,省的朝廷麻烦。”

魏广微又说道:“江南之地的钱粮,是不是要今早转运,防止突发洪汛啊?”

黄立极说道:“魏阁老此言有理,元辅啊,上半年这两季的钱粮,今早转运的好。”

张好古点了点头:“就这么办吧,内部发函各省,督促一下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最强边防兵 浴血天都 毒后归来:殿下,娘娘又在教做人了! 我是战神,我来了 开元内卫蹄筋 鬼谋士 猫娘的悲剧人生 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苍云岭一战后,我在晋西北无敌了我不是神豪 强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