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单章(1 / 1)

今晚先两更,下午近七点才到家后,精神状态有些不太好。明天开始恢复正常的日万,直到开学。同时加更也会在这周内补齐。目前还剩四章...  其实应此前一位书友的评论,我已经忍住好久没有开单章说些问题了。正好今日算是小作休整,那便聊聊吧。  当然,催生该单章的诱因还是今日一评论“废话真多,浪费生命”。  倒也难为那位为了说这句话还特意打赏2元巨额的书友了...  关于这个问题,属实令人无奈。解释吧,铺垫吧,说你废话多;不细致吧,又说你胡写,乱写...  结合一些质疑性评论,一起答复一下:  首先是我的写作逻辑,或者说一个小说,一个故事应该具备的逻辑链条应该是:原因-过程-结果。  配合这一点,加上我希望写出主角逐渐成长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由台前转幕后的过程。在希望做到前因后果细致统一,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关于许多内容,难免会写得深入些。  比如最早类似的问题出现于FDIC与美联储的监管模式上,哦不,应该更早一点,就是在美国分业银行时代里的储蓄银行业务构成上。如果不写明这个法律背景、时代背景,那有几个读者能够理解那会的银行和现在不一样呢?  后面包括对日本财阀关系的描写,昨天我也说了一点。从战前四大财阀,到战后六大财团。这些人物、公司之间的关系,提前铺一个概念,到后面写到日本经济泡沫时,就会方便许多。  如切入契机,如由蜜月转为对立,转为互有隔阂,再到不得不合作等等...  除了与主角的关系,服务于主角的发展之路外。他们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中的行为,也有了完善的背景作为支撑,如日本的僵尸公司为何出现?在广为人知的广场协议外,卢浮宫协议如何补上那压倒日本经济三十年的一脚,日本又为何会同意该协议,说是日本央行降息导致了泡沫扩大,那为何71-73年降息、77-79年降息均未出现91年那般夸张的泡沫等等...  当然,关于丰田家族史的八卦,那就纯粹是杂谈趣闻之补充了。假婿子文化这个点,或许会用到,也或许用不到,算是留个坑,以后能不能填不确定,但先挖为敬!  然后关于耶鲁,关于rotc等细致描述,目的类似。都算是比较重要的情节铺垫,也可以先大略提一嘴:南北对调、里根时代的国防红利、产业空心化前的产业南移、佐治亚与佛罗里达大开发等...  包括金融市场方面,也可以剧透一下,84年被迫离开雷曼的彼得森与下属史蒂夫·施瓦茨曼创办黑石。那个下属,就是耶鲁达文波特学院出身。此外该学院还出过些名人,比如某布...  无论做什么,要蹭时代的顺风车,好歹得先买张门票吧。耶鲁四年,就是买门票的过程,另外我也觉得生活描写可以调剂一下赚赚赚的阅读疲劳,于是有了这样的行文风格。另外耶鲁的铺垫差不多了,第400章进入正戏,正式脱离新手村!开始拥抱时代!  好歹希望,看了咱书的人,不会再说“盖茨他妈是ibm董事这种话”了吧...  这句话无意冒犯,只是想表明我的观点与无奈:不细写,便会人云亦云,细写吧,或许不是人人对胃口,但事嘛,总没有两全其美的。从开书伊始便定了这个基调,现在即便是想要改变为快节奏爽文也是不可能的了。  对这些内容不敢兴趣的读者,我前面也说了,可以跳订,包括看盗版都行。随缘就好,只是在敲下某些评论前,烦请这些大牛们先想想,你不爱看的内容,是否别人也不爱?那句话咋说来着:可以不爱,请别伤害。  这么写,其实比写快节奏文更累,成绩更差。有时候真的很烦被一些评论扰乱码字的心绪,所以之前提高了发言门槛,这段发完后会撤销,感觉没必要了,随缘吧!  下面贴一些参考资料:  关于物价及美元购买力参考:之前评论里回复过,不再重复了。  关于盖茨及微软问题,就是盖茨他妈到底干嘛的:参考《Fire in the Valley(硅谷之火)》杂志与《Big Blues(蓝色巨人)》杂志对时任IBM 个人pc项目负责人的Don Estridge的采访。另外一片综合文章《THE RISE OF DOS: HOW MICROSOFT GOT THE IBM PC OS CONTRACT》里也有详细写过微软获得ibm订单的过程。其中有一段原文是:According to Fire in the Valley, he also reportedly told Gates that when IBM CEO John Opel heard Microsoft would get the contract, he said “Oh is that Mary Gates' boy's company?“ since Opel and Bill Gates' mother served together on the national board of the United Way.  这个其实就说得很清楚了,United Way大概就是一种慈善基金会。他们曾在那里共事过,算是认识,而并非盖茨他妈是ibm董事。我其实都不知道这个传言是怎么传出来的,反正当初在好多评论里都看到有人指责我乱写,乱编剧情的,如“盖茨他妈是ibm董事,还要你操心?”

这种。  关于市立旅馆公司是否存在于历史上:参考资料,评论里也曾回复过。BJ日报的哪一版,哪一期也写过,其实也可以换个简便的办法求证。直接搜关键词:“住店难”的往昔岁月。  因为信息差异闹出的不快,还有上一个单章里写过的关于估值的操作方法论问题。当时情绪都很坏,双方言辞激烈,导致有些非常不快的回忆,有些想说的还没说了。这里补充一下:  估值的本质是基于DCF模型的衍生,但我可能是受到了米希尔·德赛的那本《什么是金融》的影响,非常认同那句“估值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或者是披着科学外皮的艺术”这个总结的影响,基本舍弃了对DCF的描写,直接简单粗暴地上了投后估值,然后引发了一系列争论。  还有早前,关于签合约时似乎很少提及律师的质疑。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在一些没有埋坑的合同签署情节里,似乎写个律师进来,就是水字数,没啥意义,于是就直接省略了。  总结就是左右为难!  完全性得照顾一批人,就必然会得罪另一批人。  若想两不得罪,干脆坚持自己,又有那种:  “哟?这作者硬气啊,站着就把饭要了?”

这种评论...  这届书友,真是太难带了!  最后,那个评论俺要饭的书友,不,煞笔,请听我说:  敲你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房二代的小确幸 仙界科技 都市之盗版神话 都市狂枭大红大紫 麻了,修真大佬在末世被迫当团宠 1984之狂潮 最宅男的桃花源 有钱人系统 华娱先驱 震惊!我的房东竟是绝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