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50章 反水的利益,远远超过忠诚

第350章 反水的利益,远远超过忠诚(1 / 1)

“那些狗屁文官懂个屁,咱们兄弟海外漂泊,拿着性命去拼,他们动动嘴巴,坐享其成,说起仁义道德,一套一套,背里男盗女昌,无耻下作,老高我告诉你,最坏的就是这些文官了,他们用笔就可以杀人的。”

高庸听的心里挺爽:“崔兄弟,你说到我心里去了,以前咱们还是交道打少了,以后得常来喝酒。”

高庸赶紧敬他一杯,过年一年多,两人在海上又不是同一艘船,也很少见面,更难得一起喝酒,今天发现崔勇也是性情中人,挺谈的来。  这杯酒刚喝完,崔勇突然话题一转:“老高你以前参与靖难没有?”

高庸脸色微变,大概是因为喝了酒,倒也看不出他脸怎么红的:“靖难时,我是应天卫的千户。”

“哦,那你参与靖难了,我运气好,当时在福建,没派到我们卫。”

崔勇笑道。  “特娘的。”

高庸突然破口大骂,把崔勇吓了一跳。  “当年老子跟着李景隆一起打开的金川门。”

崔勇脸色也微变,赶紧道:“那不是立下大功了?”

打开金川门当然是大功,但原历史上,朱棣不过把高庸的应天卫千户,升为金吾后卫指挥佥事指挥佥事,才升了一级。  当然,应天卫是京营七十卫之一,金吾后卫又是天子近卫之一,听起来好像是皇帝亲军,皇帝的亲信,比较好听。  这么大的功劳,才升了一级,你说高庸爽不爽?  彼时朱棣进京,把原来的京卫,皇帝亲卫的指挥使级,几乎换了个遍,全换成北军将士,高庸能弄到一个指挥佥事,也算是跟着开门立了功的原因。  但原本这还不算是大事,至少高庸是升职了。  可后来朱棣又给天下姓高的加了重税,高庸在乡下还有亲人,还有族兄族弟,他的侄子连做生意的商税都比普通人交的多。  家中的亲戚们都说他,你身为朝廷重要将领,都不能帮咱们说上话?我们为啥要交重税?  高庸只好解释,这是陛下亲口加的,我也没办法啊。  按高庸的理解,你给天下姓高的加重税可以,但是咱们这些有功的亲属,是不是可以豁免?  但朱棣一刀切了,谁也不能免,这就干的有点恶心人。  想到每次回老家,要被亲戚指三道四,高庸当然更不爽。  而现在,汉王朱高煦可是要为天下姓高的平反的。  听到崔勇的话,高庸抬头喝了口闷酒:“那又如何,我族中亲戚,还是要交重税,与苏州百姓一样,是四倍的税。”

“陛下这事,做的有点过了。”

崔勇不动声色的道。  他公然说朱棣过了,高庸已经肯定崔勇找自己是想干什么事的。  而高庸平静的反应也同样被崔勇看在眼里。  两个统兵大将在一起,一个说皇帝的不是,另一个没反应,这还不奇怪?  崔勇马上道:“海外漂泊这么久,真想回福建。”

高庸则道:“福建挺好的?”

“最近听我兄弟们说,福建卫所的所有兄弟都加了饷,个个都翻倍,还重新分了田。”

“咱们这样的指挥使级,每人饷银比以前翻倍不说,还各分了两千亩田,前五年交一成的税,以后交两成的税。”

“饷银翻倍?”

高庸也是被震惊道。  “正是,所有兄弟都翻了。军士们原本就少,可能翻的更多。”

高庸脸上神色变来变去,不时看向崔勇。  崔勇神色自若,似乎在等他的反应。  但高庸考虑的可不只是钱,还得看大局,如果输了,再多的钱和田也没啥用。  终于,高庸往后看看紧闭着的大门,压低了声音:“现在打成什么样了?真和外面传言的哪样?”

“汉王连战连胜,先后在四川、广西、贵州、福建,大败官军,官军前后损失近百万,汉王现在拥兵百万,占据大明半壁江山。”

“这么快?”高庸一脸不可思议。  “快啥,汉王现在暂时罢兵,不然早打到京师去了。”

崔勇道:“都是我们明人自己打自己,汉王又这么贤明,兄弟投降很快,几十万几十万的降汉王。”

崔勇也是帮朱高煦死命的吹。  高庸当然也知道,靖难时官军打败了也会投降,必竟都是内战,投降很容易,但几十万几十万你就过份了啊,大明一共才多少兵马。  不过崔勇吹的很自信,高庸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是铁了心要降汉王。  当然,崔勇家里人都在福建,现在都在汉王地盘里,但汉王起兵时他还在海上,看来最近,有人联系过他?  “福建有人过来了?”

高庸立刻问。  崔勇也重重点头。  原来方延平从福建带来了崔勇的长子崔伟。  崔伟才十四岁,原本才是个总旗,汉王不拘一格用人才,直接授于他世袭千户之职,年纪轻轻,就是镇东卫的千户官。  崔伟半个月前就在淡马锡等郑和的船队,等他们进港后,立马就找到了父亲,一番劝说,崔勇觉的,必须要降。  崔伟还问父亲,其余两个指挥使里,有没有可能劝降的?  郑和虽然是大使,但在朱高煦眼里,只要统兵的三个指挥使愿意归降,郑和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在一起才呆了一年多,郑和能保持领导力,是皇帝朱棣带给他的。  如果朱棣都要被推翻,这些统兵大将,可不一定会卖面子给一个太监。  崔勇当时想了想,感觉高庸可以拉拢,因为天下姓高的加税的事,崔勇也知道。  关键是,朱高煦其实已经给他带来了消息,高庸参与了靖难中金川门之变,但当时,只被提拔了一级。  而且,高庸在靖难中能干这事,可见这人胆子比较大,想往上爬的心也比较强。  通常这种反水事的能干一次,就能干第二次。  朱高煦尽管不喜欢这种人,但必须要拉拢这样的人。  果然,崔勇和高庸一说后,高庸的态度就明朗起来。  高庸反应很快,这让崔勇产生一种感觉,或许什么亲戚要交重税的借口,都是假的,高庸真正在意的,是反水的利益,远远超过忠诚。  必竟靖难的经验告诉了他,但凡忠诚的,都被杀了。  当然,崔勇不在意高庸真正的借口是什么,只要肯反水就行。  他已经把自己底牌都说了出来,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想法。  而高庸是能做大事的人,不然当年也不会跟着李景隆打开金川门。  所以高庸听完后几乎没有犹豫:“汉王要什么?”

听到他这样开口,崔勇就放心了。  “汉王想要这只船队和水师兄弟们,如果能全留下,当然最好。”

“汉王说,船队可能用到国内,但是不想回国参战的兄弟们,可以留下,你想想,咱们要是跟着郑和回国内,肯定要被派到各战场上去,一打起来,恐怕小命不保,但是要是留在这边,可以不用参与。”

朱高煦主要是想收编郑和的战船,水师兵马还在其次,因为郑和的船队,实在庞大,五千料两千料的战船,现在是无敌的,再配上朱高煦新造的火炮,打官军水师,就和玩似的。  高庸听的眼睛一亮,朱高煦这番话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如果跟郑和回国,可能参与大战,不管打胜打败,肯定要死一堆人。  但是留在这里反水,可以不用参与国内大战。  高庸这时道:“郑和是皇帝亲信,我看他这两天虽然在犹豫,但犹豫的似乎不是降不降,而是从那边走,可以避开汉王广东和福建的水师。”

崔勇点点头,郑和的心思,他们谁都猜不到,这两天犹豫不意,可能未必在考虑反水的事,也可能在想如何避开福建和广东的水师。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他想回大明朝,必然要经过福建和广东。”

高庸道:“他可能想绕远处,贴着吕宋,往鸡笼(后面都叫湾湾)东面,绕往浙江。”

崔勇恍然大悟,这是确实可行。  郑和现在要去爪哇,从爪哇出来,可以贴着吕宋走,远离广东和福建沿海,还可以从吕宋以东的海域走,更加的安全,出吕宋后,就绕到湾湾以东,那汉王在广东和福建的水师,几乎不可能截到他。  这样绕一个大圈后,可以绕到浙江海域。  高庸又道:“如果他真的从爪哇这么走,那肯定要带大量粮食和淡水,一路上补给的地方可不多。”

爪哇直线可以到湾湾以东,再绕到浙江,整个距离近万里。  中间能补给的只有渤泥国(文莱),吕宋,两个地方。  高庸接着道:“我们看他到爪哇后,会不会补给粮食和淡水,如果补给的多,肯定是想走远路。”

因为郑和如果想投降汉王,就不需要补给这么多粮食和淡水,他们可以回头走淡马锡,再到西贡,占城,然后沿着广东,福建沿到,最少可以补给七八次,到处都能补给。  “能不能在旧港拦住他?”

崔勇道:“汉王在旧港有支舰队,就是船少了些。”

高庸摇头:“汉王要完整的船队,还是经过大战的?”

崔勇道当然要完整的好。  能兵不血刃拿下整支船队是最好的,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出动水师拦截郑和,因为一旦打起来,损失的都是朱高煦自己的船。  两人经过一番密议,最后决定了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权臣风流 二道贩子的逆袭 汉末边将 三国之扬帆起航 大明乱游记 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 皇叔谈恋爱先打钱 我居然是刘备 山河故宋黑心小海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