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25章 稳定大局为重

第225章 稳定大局为重(1 / 1)

当天西平侯府上还叫了一批来自当地的土人小娘,奏乐跳舞,小娘们穿着火辣,比大明的小娘好看多了,曹昱等文武官员都看的大饱眼神,然后西平侯和他几个心腹也不停的劝酒,曹昱一高兴,就喝的有点多。  当时西平侯心腹赵宝对他说,今年去各土司,要下令让各土司多交赋税,因为国内大明刚刚内战,到处缺钱缺粮,咱们身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又言,如果能多收赋税,陛下岂不是龙颜大悦?  曹昱当时有点酒上头,立马道,赵大人说的有道理,当为陛下分忧。  边上的右布政使周璟也是酒喝多了,也说有道理。  结果第二天上值时,曹昱头里还是有点昏昏的,潘敬中上来汇报,说西平侯的人上门找他,要去各土司那边办事,大人昨天说今年要增加赋税,是不是有这回事?  曹昱愣了下,然后回想了想,好像昨晚是有提到这事。  这么重要的事,我昨晚在酒席间就确定了?这不是胡闹。  他当时脸涨的通红,不知道说是有还是没有比较好。  潘敬中又道:“赵宝说了,咱们只是提议,土司们也可以讨价还价,不是一定会增赋税的。”

“还是要以稳定大局为重。”

曹昱当时正头晕晕的,有点心烦气躁,听闻便道:“那就这样吧。”

等潘敬中走后,他才回过神来,忘了问赵宝,到底增多少了。  说到这里,曹昱道:“我离京时,陛下宣我入宫,再三叮嘱,要以稳定大局为重。”

“我酒后失言,真怕误了陛下的大事。”

杨大用听后,点头道:“陛下初登大宝,云南的安稳的确是头等大事,要不然也不会派汉王前来就藩,更不会让我等来拜会麓川土司。”

擅自提升赋税,肯定对稳定大局不好,但赵宝说的也没错,他们可以提,土司们可以讨价还价,也不定会成功。  唯一担心的就是可能引起土司们对朝廷和皇帝的反感。  但这个还是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只要土司们不造反就行。  这么小事,应该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变乱。  曹昱说完了他的烦心事,然后又问杨大用,我观你好像也有烦心事,怎么了,云南地方不好,你到这里来也不开心?  杨大用看曹昱心事也和自己说,当然也不会隐瞒:“曹兄你有烦恼,老弟我的事也不好干啊。”

原来麓川思氏的第一批告状使者早已经到了京师,当时还是建文帝,他向建文帝控诉木邦、勐养侵占边境的事,希望明王朝解决。  但当时建文帝自己还焦头烂额的,哪有功夫管他的使者,只能先拖延着。  没多久燕王进京,皇帝换位,于是这状就告到朱棣那里,而云南这边的思行法又不知情,所以刚刚又派了第二批使者刀门赖。  曹昱马上道:“我当然知道此事,思氏的第二批使者刀门赖前天几还在昆明的,刚刚出城往京师去了。”

然后又问:“陛下是怎么回复的?”

他隐约感觉到朝廷好像没有好好回复,不然这事,他们当地布政使司肯定会知道。  如果朝廷要帮助思氏,动员兵力打击木邦、勐养也好,粮钱支持也罢,地,都会通知地方衙门。  现在连他这个布政使司一把手都不知情,所以曹昱觉的朝廷的回复肯定不太好。  果然,杨大用道,陛下说,‘边境土官相互攻夺是平常之事,况且是非不明,不能随意责罚。’  曹昱摸了下额头,苦笑道:“陛下说的,也挺有道理。”

但是,朝廷不能这么答复啊,我要是思行法,还不气爆了。  历史上思行法又在永乐五年,六年,七年,九年多次遣使,明廷都以这句话答复。  所以说那荣看不起思行法是有原因的,思行法太无能了,换成思伦法在位,明朝廷第一次这么答复后,他马上要起大兵,大杀四方,还会想办法把战火烧到明人控制区域,拖明人下水。  思行法没有魄力,被明廷以相同的借口打发了一年又一年,还不死心,明人一眼就看出他的无能。  杨大用这会没哼声,他当然知道陛下为什么会这么说。  据说皇帝不想对麓川用兵,因为汉王就藩云南,如果对麓川地区用兵,必然要出动汉王,一旦汉王帮思行法平定大局,那汉王和思行法的关系?  反过来,朝廷不肯帮思行法,思行法必然痛恨朝廷,甚至讨厌汉王。  而此次杨大用出使麓川,他就需要对思行法说个道理,汉王就藩云南,朝廷给他封地一万顷,银粮数倍于其他亲王,消耗过度,实在无法支持思行法,让他再忍忍,过几年再看。  这是典型的转移火力说辞,思行法会怎么想,到时杨大用也能猜到。  “喝多了误事,今天就少喝点,明天我还要赶路,替圣上,把这事情干好。”

杨大用最后道。  曹昱也不多说,欣然答应。  第二天杨大用上路,发现同行来自京师的锦衣卫少了两个,他也不管,知道这些人,另有任务。  麓川平缅军民安慰使司在现在的瑞丽,云南最西部,也是大明的最西边,和后世一样,三面与缅甸相邻,所以缅甸境内的木邦、勐养多次进攻侵占他们的地盘。  思伦法强盛时,带三十万之众挑战大明,所以木邦他们当时也都臣服,还跟着派兵支援。  思伦法死后,思氏权势一落千丈,现在木邦都反过来打思氏了。  当然,最大的转折点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靖难前两年的内乱。  当时思伦法因为人事安排,引的众叛亲离。  因为平缅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不信佛教,有一位云南来的和尚,擅长讲因果报应之说,思伦法对这位和尚深信不疑,待他十分礼待。不久,有一位金齿的逃卒投靠平缅宣慰司,此人身怀制造火器的技能,也被思伦法看中赐给他金带。  麓川平缅宣慰司连续出现了两位不寻常的人物,受重用的程度都在原来的部族首领们之上,自然引起了当地首领们的不满。  于是便引起了刀氏的不满,刀氏首领刀干孟,发动了叛乱。  麓川发生叛乱的消息传到明朝廷,朱元璋任命沐春为征虏前将军、何福为左将军、徐凯为右将军。对刀干孟进行征讨。  叛乱虽然被平息,但麓川内部人心混乱,思氏在麓川的统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搞的思行法继位后,都要被曾经的部下欺凌。  但不管怎么样,思氏在当地还是有很强的影响力,也是朱高煦需要争取的对象。  此时朱高煦正带着亲兵队长李泰(李远侄子),周虎。沐平山,以及一百多骑,前往麓川。  沐平山是沐春的心腹家将,沐春病世后,侄子沐晟世袭西平侯,沐春系便衰弱。  沐平山之后就跟着沐晟。  当年沐春与何福、徐凯平刀干孟叛乱,沐平山也是随从大将,因此和思行法认识,且关系不错。  他们在新平县与盛庸平安兵分两路,盛庸和平安去那氏,朱高煦来见思行法。  从新平县往西,先到云州。  云州距离定边比较近,但除了东北方向的定边属于明朝外,其余四面八方皆被土司势力所包围,云州东面是澜沧江(湄公河在国内的上游称呼)。  当地地形主要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大,朱高煦这些人进来一趟真不容易,要不是有沐平山带着当地向导,绝对容易迷路和走错路。  走到这里,他就明白为何明军和元朝都和麓川相恃几十上百年的未能最终征服统治,朝廷的大军,实在不好往这里来,就算派大军过来,也很容易被埋伏和阻挡,很多地方只要驻守几百人,就能挡住几万大军。  但朱高煦已经把云州占了,因为这里有点三不管。  云州南面的大猛麻司(土司奉氏),西面的锡蜡寨巡检司,南面的顺宁府,距离这里,近则十几里,远则七八十里。  大伙距离这里都有点远,而朱高煦有皇帝给的一万顷田地,所以他以屯田名义,用盐和糖,在当地土司手中换到了管理权。  这地方地形不好,又没什么好处,所以土司们也乐意做个人情。  汉王府三护卫之一指挥佥事孙胜在这里负责练兵屯田。  这里的峡谷中有平原,适合屯田,孙胜原本还想种甘蔗,但后来发现这里的气侯和地形不能种甘蔗,只能专注屯田。  孙胜在这里也到处建了屯堡,招揽当地的土人,因为这边东南西北属于各个不同的大小土司,所以效果比在广南府好多了。  广南府四面八方就侬氏一家,所以大伙都听侬氏的。  这边分属不同土司,朱高煦到时,孙胜已经通过联姻和盐粮交换等各种方式,募集到上千户土人在帮忙建堡屯田,进度比广南府还要快。  朱高煦到后,孙胜带着朱高煦一行,来到靠近澜沧江西侧的一个叫云湖山的峡谷里。  人还没进峡谷,突然,轰,一声炮响,把随行的周虎,沐平山,李泰等人吓了一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