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15章 被拉下水了

第215章 被拉下水了(1 / 1)

孙霖脸色通红,瞪着郑祥,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这,这怎么高攀的上?”

郑祥也装模作样,抹了抹嘴巴下面几乎看不到的胡子,乐道:“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啊,得问问我家夫人才是。”

曹隆立马道:“下官去问,今个就把这事办了。”

布政使曹昱也笑道:“打铁要趁热,就这么干。”

朱高煦微笑不语,冷眼旁观现场。  云南文武官员表面看起来一片和谐,现场气氛融洽,倒是出于他的意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武都是朱棣登基后调派来的,算是一个派系。  而且大家初来乍到,还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但时间一长,地方文武之间,必然会有摩擦出现。  于是在当晚的宴会上,郑祥与孙霖成为亲家,确定了郑苤嫁给孙城的事情。  两家人好像也挺着急的,说办就办。  九月下旬就把两人的婚事给办掉,然后孙霖到洱海卫任职,孙城和郑苤就住昆明城里。  在成亲前,孙城连官职都没有,因为靖难的时候他年纪还小。  然后靖难时孙霖是战败的一方,所以郑祥和曹隆打算为孙城谋个总旗先干干。  不料,孙城前脚成亲,后脚私底下告诉郑祥,想去广南府当个文官,去帮汉王屯田种甘蔗。  但表面上,算是帮布政使派去的人。  郑祥当时听到后,脑子里嗡的一声,整个人凌乱了。  我去他娘的,孙霖是汉王的人?  郑祥对孙城很满意,孙城不但年轻有为,人还挺聪明,长的也不错,又识字知礼。  没想到孙霖居然是汉王的人。  他又爱又恨的瞪着孙诚片刻,终于苦笑长叹:“你特娘都把我女儿睡了,我还能怎么样?”

“你安心去呗,好好待苤儿。”

“岳父大人放心,我定好好待苤儿。”

孙城恭恭敬敬的道。  这时郑祥就知道上了汉王的贼船,如果朱棣知道他女儿嫁给汉王部下的儿子,那肯定得把他调走。  事已至此,再想想朱棣对他不够仗义,他只能站到汉王这边,因为无论他愿不愿意,他女儿嫁给孙城的事,已经成为事实。  没几日,有汉王部下过来,要把三护卫人马大量调动,郑祥只能装不知道。  他按朝廷要求,每月往京师汇报一次密信,言,汉王三护卫按朝廷要求各守一方,囤田种粮。  -----  阮康三十出头,还很年轻。  他的妹妹嫁给了陈朝的一位宗室,所以严格意义来说,他即是陈朝宗室的家奴,又沾亲带故,算是皇亲。  陈朝灭亡后,阮康更以皇亲的名义,改名陈天平,组织反抗。  他也不想这么干的,如果能投降的话,他也宁愿投降胡汉苍。  但他妹妹嫁的陈朝宗室,妹妹全家被杀,胡汉苍也不打算放过他,所以阮康只有拼死反抗。  在安南时,他组织了一部份当地人的起义,结果失败,然后逃向云南。  他来了云南将近一年,原本刚来时就向大明朝求救。  可那时建文帝自身难保,正在和燕王靖难大战。  当时的布政使和西平侯一直让阮康再等等。  这一等就等了近一年。  如今终于等到永乐元年,大明新皇帝上位,阮康觉的,不能再等了。  云南这边,知道他原名叫阮康的只有西平侯。  因为只有西平侯驻守云南多年,对安南的情况比较了解。  那些地方官员,一两年就换,谁认识他阮康还是陈天平。  阮康知道,如果想用陈朝皇亲的名义得到大明帮助,一定要得到西平侯的支持。  这天阮康在会馆里召集部下和亲信。  看着身边仅余的十几个人,阮康心里其实也很没底,但没办法,要么起来反抗,要么就一辈子在云南混吃混喝,可大明朝也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  “今日召集大伙来,是商量一下我们后面何去何从?”

阮康不动声色的对诸人道:“咱们来大明朝已经快一年了,大明朝内部也是刚刚结束叛乱,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有两条道。”

“一是去大明京师,求大明皇帝帮忙复国,如果成功了,大伙都能封侯拜相,福泽后代。”

刷,现场十几人眼睛都亮了,谁不想复国成为开国功臣?  “二是放弃这个想法,就在云南苟且安命,渡过余生---当然,还得防着胡汉苍派人来追杀。”

阮康也是很有套路的人,历史上能假扮陈天平骗到朱棣,让朱棣为他动兵,当然是有本事。  他这两条道一说出来,部下们想都不用想,肯定要走第一条。  “阮将军,听说明皇也是叛乱夺到的皇位,他们,会支持我们复国吗?”

阮康一个家将阮威这时问道。  其余的人也纷纷以询的目光看向阮康。  明皇帝朱棣和胡汉苍父子一样是夺位的,会支持他们吗?  阮康想了想,笑道:“以我对汉人的了解,越是受过苦难的人,一旦得势,会比普通人更加的凶狠和残暴,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小时侯很清苦,还要过饭,做过乞丐,所以他当皇帝后,杀人如麻,对官员和百姓都非常残酷,还发明了各种剥皮点灯的酷刑。”

“明皇帝朱棣得位不正,这种人为了标榜自己的大义,一定会站在道德的立场,支持我们,强烈谴责胡汉苍这种谋朝篡位的奸臣。”

“阮将军说的好,当借助大明的力量,为我们复国。”

有部下惊喜道。  “但我们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一定要得到西平侯的支持。”

“我们送了这么多珍宝给西平侯,他定会支持我们吧?”

原来他们从安南逃到云南,曾带出来很多陈朝王室珍宝,送了好多给西平侯,从而得到西平侯的庇护。  “这可不一定。”

阮康长叹:“我再去找西平侯看看。”

阮康话音刚落,外面有人敲门。  阮康等打开屋门,只见亲信郑求峰神色严肃的道:“阮将军,西平侯府有人来了。”

----  十月的广南府有点热闹。  广南府地处云南最东面,也算是个要冲,东部与广西相邻,南部与安南相接。  大明朝在这里设了个广南驿站和宝月关,两个卡口,驻兵不到两百。  因为这边算是土司地盘,当地土司为侬氏。  从大理国到宋、元,一直由侬氏世袭。  明洪武十七年(1384),侬贞佑纳土归附,明改广南西道宣慰司为广南府土同知,属云南省布政司,授贞佑子侬郎金为土同知,正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都指挥同知王俊奉命率领后卫官军至广南筑城建卫,侬贞佑不自安,乃集众据山寨抗拒,被王俊打败就擒,解送京师处理,同时降侬郎金为广南府土通判,由正五品降到正六品。  为了维护和当地土司的关系,明廷在广南府采取的还是滇人治滇的方式,毕竟广南府在云南的偏角疙瘩,也没什么好处,人家土司在当地经营了几百年,不好硬占。  所以明军最后放弃在广南建卫,只是筑了个宝月关,驻兵一百多,由百户童江统领,加上军户的家属,当地大概有三四百汉人。  此时广南府的土司人口大概有一两万人,土司们用的还是奴隶制,所以当地土族大部份都是侬氏的奴隶家仆。  侬氏以通判身份管理广南府,知府是汉人宋承文,却没啥权力,只负责调解当地和汉人的关系。  侬氏现任土司为侬郎金,当年任命为土同知时,朝廷要求每年侬氏按成年男性人口数上缴粮税,七千五百石。(一丁一石)  侬郎金不肯,直接跑了。  后来明军来建卫城,侬贞佑不满,认为对他们有威胁,并与明军打了一仗,被打败后,抓到京师,侬氏无人做主。  侬郎金只好又回来,但官被降了一级。  经过与明军的协商,明军后来没有在这里建卫,只是筑了个宝月关,在西洋江边上,并且粮税不再按丁口计,而按户征。  这广南府其实是个好地方,因为南面是西洋江,江两边有成片成片的平原,适合屯田种粮。  侬郎金部族一共有四千多户。  开始明军按人丁口人头来收税,后来侬贞佑打了一仗,于是改为户收。  所以侬氏每年要上交明廷约四千多石粮。  广南府这边天气不错,种植水稻一年可两熟,但土司们实在种植技术不行,明廷也没人教管他们,所以粮食产量是非常低的,平均每年亩产也就两石出头,明军只按户收,其实税赋并不重,只要每户种的田亩数多就行。  可当地土人们对种田不是很感兴趣,技术又差,更多的以当地特产为主,所以每年的粮税也是个难题。  十月中旬,侬郎金正和知府宋承文在府衙里喝茶谈事,突然有其部下来报,外面来了大量的人马,连绵不断,好多人马啊。  侬郎金和宋承文都吓了一跳。  两人赶紧出去,站在土城墙上,只见远处黑压压的人群,像蚂蚁一样,连绵到更远的地方,大量的人和马还有各种车,正往广南府来。  知府宋承文也呆住,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连他这知府也不知道?  不多时,有快马率先从对面冲过来,很快把消息传到他们面前。  汉王府部下指挥同知洪铮,奉命到这里屯田种甘蔗。  接着传令兵还带来了西平侯府和云南布政使司要求地方官员配合的信令。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