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从从九品正正八品,升的算是比较少,但没办法,亲王府五品六品的官员就这么几个,朱高煦让他暂时先干着,以后再想办法,李默也无所谓,毕竟朱高煦从来不少他银子。 其实亲王府的高官就这么几个,其余的官员还是挺小,大部份都是八品九品官,和郡王府区别不是很大。 但大伙跟了朱高煦这么多年,知道朱高煦不会亏待他们,哪怕官小,每年的薪水是远远超过一二品的大员们。 朱高煦原本只有六千多兵马,其中五千汉军,一千多藩骑,现在突然要带走一万七八千人,所以这段时间他很忙。 首先要挑选军将,和军士,看谁愿意跟他走。 如果挑不满,就会有朝廷来分派。 结果朱高煦还没去挑,有人主动上门投靠。 比如原南宁卫指挥使靳荣,当初在真定城下战败,朱高煦饶他性命让他带着耿炳文尸体走,也过来投靠朱高煦,接着跟着朱高煦打过仗的一些中层军将也来投。 朱高煦则另外找到赵贵。 当初赵贵带着步营,差点把他堵在南军重围中,也是个猛人。 赵贵也没犹豫,果断投了朱高煦。 和赵贵一起来投的,还有当初怀来城破后,被朱高煦捅了一刀的三个人。 赵贵说当时他们有六个人活了下来,其中有四人过来投了朱高煦。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些兵马,朱高煦很快凑到一万三千人。 但距离三护卫还不够,于是朝廷又调派了一些兵马给朱高煦。 这调派的兵马朱高煦就很不高兴。 主动来投的兵马,要么是靖难中的同僚,要么是南军中的强军,像靳荣的南宁卫,赵贵的山东卫,都是和燕军大战中表现很猛的卫所军。 而朝廷调派的,是梅殷在淮安驻守时,征发的新兵。 但不高兴归不高兴,朱高煦也只能接受着。 但跟着朱高煦前去云南的可不止这些人。 按大明军法,这些‘正军’到一个地方长期驻守,还得带着家属妻子和军馀等人员。 这军馀又叫替补,替补之前不是军人,但要跟着卫所,参加一些军事辅助,比如也要训练,帮助征粮,运输物资等,一旦有正军战死,军馀可以替补军人。 一般来说,正军的嫡长子,嫡长孙,都是军馀。 实际上就是正军全家都要跟着去驻地,你长子是军馀,不可能留下次子在老家的是不是。 所以最后跟着朱高煦一起去云南的,估计得有五六万人马。 这么多人一起去云南还是挺麻烦的事,朱高煦得分批布置,安排谁先行后行,整个时间跨度也很大。 但这些事不用他烦心,亲王府长史,和陈文他们能安排的很好。 他烦心的还有其他事。 在离开京师前,皇帝又为他们几个儿子都娶了妻子,女儿们嫁了人。 这都是为了拉拢人心的政制婚姻。 世子娶了张辅的次女张婳,并且还打算明年让他娶郭英的孙女。 朱高煦娶了张辅的长女张嫣,朱高燧娶了何福的外甥女徐氏。 另有朱棣两个女儿,嫁给了西南大将宋晟的两个儿子。 宋晟很上路子,靖难中,朝廷让他派兵,他的兵马慢慢吞吞,从西南走到京师,靖难打完了,还没走到,然后朱棣刚进京,宣他过来,宋晟马上就来拜见。 朱棣对他极为欣赏,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两个儿子,又让宋晟驻守原来的凉州。 这地方也是个好地方啊,不但产马,而且可以往南支持四川。 张辅之前还以守孝为名,拖延婚娶一段时间,现在朱高煦要分封外藩,实在没有理由拖延。 于是永乐元年的四月,朱高煦等三位皇子,皆在京师成亲,然后准备各奔东西。 成亲后的第二天,朱高煦就来找徐妙锦,再次要求徐妙锦和他一起去云南,徐妙锦依然表示拒绝。 三天后,早朝时,解缙突然弹劾汉王,说汉王故意拖延时间,不就藩国。 朝臣顿时哗然,丘福可不惯他,立马破口大骂,人家新婚,总要在家里呆几天,新娘子这两天也不方便走啊。 四周一片笑声,解缙的无比庄严的弹劾,在笑声中轰然消散。 但解缙这人脑子可能有问题,第二天又弹劾,丘福又骂。 他也不怕的丘福,骂几句也又不少块肉。 第三天再弹劾,连续弹劾三天。 皇帝并不生气,但也没有喝斥解缙。 第三天时,丘福就不骂了,似乎也感觉到不对劲。 第四天,解缙再弹劾,与此同时,黄淮、尹昌隆、金忠等纷纷弹劾汉王违法,拖延时间远超大明律法。 四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朱高煦却不得不在这个美好的时季启程前往云南。 四月初八,朱高煦决定出发,他们已经是第四批出发的人,前面已经走了很多人。 朱高煦走时,随行只有陈文一个左护卫,加上军馀和一些官员、工匠,随行文官有侯海,李默两人及家属。 路程的前面大部份都是水路,从龙江关上船,一路可以到湖广,经洞庭湖后,继续走水驿道到沅州,然后从沅州进入贵州布政使司的地盘。 大明在西南的水驿道也就到这里,经沅州到贵州镇远府为止,后面皆是陆路,不再有水驿道。 他们要横穿贵州进入云南。 整个行程,因为人多马杂,估计得三个月以上。 而在朱高煦出发前的一天时,另两波人马各约有一百多人,走的却是另外的路线。 先行的有毛雄毛信领一波人,他们要去韩王寨,把那儿的人都带到云南。 还有一波是杨立山领的人,他们走水驿道从南方走,经江苏,福建,广东,然后从广东的水驿道可以走到广西的隆安县,这边距离云南极近,也很是方便。 只是这边水驿道小,要不然朱高煦大部人马也想走这条道。 从隆安县可以直入云南的广南府,也是条入云南的道。 杨立山常年在这边经商,所以非常熟悉,而且朱高煦给他的时间是半年左右,实际上要不了这么久,但朱高煦要他沿路收罗郎中和工匠。 不管用什么手段,收买也好,打砸抢掠都好,把南方沿海会造船,造炮的铁匠,木匠,啥匠都行,统统带到云南来。 此时大明最好的船匠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而铁匠和木匠、郎中也是南方比较多。 ----- 长乐县地处福建福州沿海,朝廷在去年就决定在这里新建船厂,因郑和上奏,这边改名太平港,新船厂设计长达二十里,共有三十多个船房。 徐安接替父职为福建都指挥使,由其配合当地提举司一同兴建。 福建都司的职责,是要为将来的大船,配备水师兵马,同时负责船厂的守卫工作。 所以徐安到任后,立马抽调原来的福建水师,新组水师,用以远洋训练。 同时安排人马,护卫船厂。 船厂主要的事项,由当地提举司负责。 按大明规定,提举司一般由当地按察司或盐课司的提举兼任。 原本明朝在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地设了提举司。 这次为了新建船厂,又地福州新设了提举司。 福建提举司提举居然是王彦来担任。 郑和全面负现造船事宜,皇帝朱棣也就近用他的心腹宦官。 刚刚进宫的王彦,被安排到福建任提举司,全面负责这边新船厂的建造。 在朱棣和郑和的心中,大明这会重点打造两个造船厂,龙江和长乐,所以必须要信过的人。 郑和主要在龙江,所以长乐造船厂,由王彦来担任。 王彦是藩将邮身,在整个靖难中,和朱高煦没有并肩作战过,一直跟着朱能,经常和燕王一起并肩做战,还救过燕王,所以在皇帝眼里,王彦是信的过的人。 王彦去年就到了,然后从泉州、福州、延平、漳州等全福建范围,征调船匠,共计六百多户云集到长乐县。 当时徐安还没来,王彦也不知道是徐安到福建任都指挥使。 永乐元年一月,徐祥死在路上,徐安接替父职,来到福州,王彦这才知道来的是高阳郡王的亲信。 他还在考虑要不要拜见徐安,但在二月份,徐安派人偷偷送了口信给他。 二月底,王彦组织船匠考核,在六百多户船匠中,开除了考核最差的二十余户。 有多户船匠表示不服,私下称自己匠艺了得,怎么会考核最差? 这日王彦去作房,看到几十名大匠在交头接耳,众人在商讨第一批要造的船,大部份建议循序渐进,先造二十二丈的福船,这也是目前大明朝内最大,并比较盛行的福船。 但有个匠头叫邓川,泉州的船匠,家里数代都是造船的,他说可以直接造四十丈以上的大船,因为朝廷的要求,船越大越好,毕竟远洋的海船,的确需要大才安全。 四十以上的大船,在之前很少见,据说宋朝时曾有过,但进入元和明几乎绝迹,邓川自言家族中造大船的经验。 现场立马很多人喷他,你有啥经验,你造过这么大的船吗? 邓川无言以对,但坚称可以造,没必要浪费时间,从小造到大。 众人争着争着,还吵了起来,邓川自然被群起而攻,谁让他这么突出。 如果他能造,别人不能造,这不是说他比大伙所有人都强。 王彦听了会后,勃然大怒,对着邓川一顿怒斥,支持大伙循序渐进,以稳为主,更言,这是为圣上和朝廷办事,岂能凭空想像,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万一失败,徒浪费人力和财力不说,更要消耗多少木材? 邓川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众工匠都幸灾乐祸。 不几天,王彦说邓川已经愤而辞离,他也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