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分田征兵(1 / 1)

五月十八日一大早。  宛平县徐家村。  徐家村全村田地,都是高阳郡王的永业田。  这边全村人都是帮朱高煦种地的,当地算是王庄。  朱高煦一共有三万六千亩田,基本都在北平西南附近,主要集中在宛平县和良乡县。  仅徐家村这边,大概有两千多亩。  平时有王府官员或宦官管理,郡王府以前一直是侯海在干这些事。  徐家村全村有一百十八户,平均每户大概是分到十几亩左右,主要是看每户的丁是多少。  丁在明朝,是指成年男子(20岁)。  口是指成年女子(15岁)。  丁越多,家里种的田就越多。  明朝统计全国人口时,大都时候都以丁计,而不是以户计。  朱高煦喜欢练兵,以前也少住北平城,所以他把徐家村王庄西侧的玉河边上,玉泉山以南,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军营。  天气好的时候,春秋之际,他都会带着王府仪卫司三个百人队来练兵。  今天上午辰时过后,就有大量的当地百姓往这边集合,因为前两天王府来人,诏令附近佃户,每户出一丁,去军营开会。  大伙虽然疑惑,但主子有令,也只能纷纷前来。  此次召集,由徐家村,玉河村,石景山村,三村佃户共三百六十三户。  这些全是帮王庄种田的佃户,有的都是太祖时代,从四面八方被移居来的,他们被编制之后,统一由王府管理,地方官府几乎管不到。  像这样的佃户,大明到处都是,遇到好的藩王,佃户们日子好过点,遇到不好的,就和奴隶没区别,被打死也没人管,还无处逃。  人群稀稀落落的从各村赶来,大概一直到辰时未,才全部来齐。  侯海和陈文,宋猛,周虎等人都在,三个百户王斌、韦达、盛坚他们也在,现场还有一些新人,都是从寨子里来的陈文的人。  侯海和钟显,还有两个小太监和两吏员一直在边上点名。  他们点名的方式有点麻烦,边上有名册,有人到了就报一下,我是某里某甲某谁。  明朝是里甲制,最开始每110户为一里,农村是由丁粮最多的10户任里长,其余100户为甲首。  各里中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则带管于110户之外,称为畸零户。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后来在洪武二十四年又改进过一次,开始考虑区域完整性,有了‘都’这个概念。  一都为600户,分五里。  王府的佃户编制和农村差不多,但主要是按每个村的户数来编。  朱高煦站在侯海边上听了会,怎么感觉好多里长。  不是一里有110户吗?按他的理解,应该只有一个里长,其余的都是甲长才是。  等点名完毕后,他便对侯海道:“以后本王佃户要重新编制。”

“每村选一个村长,由原先的十个里长,按丁粮数轮流担任,两年一期,干的好的,可以连任。”

“村长统管全村事务,主要向你和和钟显负责。”

“里长们都归村长管。”

侯海若有所思,然后马上点了点头。  “还有,以后召集开会,由里长负责带好各里的人,不要这么闹哄哄一起涌上来,各里长向村长报告应到多少人,有谁没来,村长记好了,直接向你们汇报。”

几百人刚刚报名就报了好一会,现场还真是乱。  “是。”

侯海和钟显赶紧道。  陈文在边上眼睛微亮,刚刚乱哄哄的场面的确不好看,朱高煦一开口,就找到了处理的方式。  接着朱高煦又下令,所有人按村站好,再按各里站好。  人群又混乱了好一会,才各自找到自己村和里,很多里长都在大叫自己里的人。  等全部站到位后,朱高煦下令都坐下。  大伙听到坐下还是很高兴,纷纷坐在地上。  此时韦达来到前面,因为他喉咙挺大的,说话也大声。  他来到前面,站在高处,扯着喉咙大喊:“高阳郡王府要招募青壮家丁,经训练后,用来经商押运货物,粮食,剿灭匪兵。”

“只招两百丁。”

“愿意报名,并入选者,由王府供吃喝,每丁先分五亩永业田,每干满一年,家中其余田租少一成,最多---少四成。”

“干满五年,家中所有田都归各户所有,以后年交一成。”

众人听了第一遍还没听懂,接着韦达又叫了一遍。  然后有人上前向他们解释,慢慢现场就喧闹起来,不对,是炸锅了。  佃户们都不敢相信。  一旦入选就先给五亩永业田。  什么是永业田,就是可以传承子孙后代,真正属于自己的田地。  大明这个时候的百姓,谁不想拥有自己的田。  而且高阳郡王的田,都是上好的良田。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肉饼,大明所有佃户们的终究梦想。  然后还要会少租,同样引起轰动。  此时的大明佃户一般交租以五成计。  假设一亩地有两石产量,要交一石给主子。  但你若是以为只交一石就算了?那就大错特错,各王庄的管家,宦官,吏员们这些管理人员,都会想方设计另外克扣,收刮。  有些地方需要交赋税的,也都会压到佃户头上,所以佃户真正能拿多少,就看主子和主子身边的人有多良心。  而高阳郡王的是永业田,不用交赋税,这点比其他田要好很多。  关键是,高阳郡王说了,干满五年后,家中所有的田都归各户所有,以后年交一成给高阳郡王,且不用交给朝廷。  现场的佃户,少的家里有几亩,多的家中有二三十亩。  如果出一丁当家丁,干满五年后,那收获是巨大的。  假设家中有二十亩田的,原本每年收粮四十石,需交百分之五十,即二十石。  但十年之后,只要年交四石,而且这田归佃户所有,可以传承子孙后代。  高阳郡王的这些话无论是极为震撼,甚至是打破了大明的土地法。  佃户们当场就议论纷纷,有人震惊,有人不信,但边上有吏员们说,你们想想,高阳郡王对你们怎么样?  朱高煦虽然在京师胡作非为,但在北平,可没祸害过自己人。  人们都在议论,侯海不时回头看朱高煦,表情有点无奈,似乎想劝朱高煦别这么干。  但朱高煦好像铁了心要分田。  因为朱高煦知道,以后这田就不是自己的,为啥现在不分了拉拢人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朕出游东巡,你竟举国飞升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磕磕绊绊的我 重生三国之忽悠人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权臣风流 二道贩子的逆袭 汉末边将 三国之扬帆起航 大明乱游记 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