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517章 皇帝说了不算

第517章 皇帝说了不算(1 / 1)

洪熙元年朱高煦就想币制改革,因为当时大明宝钞非常不值钱,于是他下令,在洪熙二年,停止新造,加快回收。

结果后来发现又不对劲了,到洪熙四年时,市面上宝钞越来越少,又慢慢变的值钱起来。

于是朝廷开始控制宝钞投入,经过几年摸索,目前朝廷每年新造大概几千万贯左右的宝钞,同时回收约等量的旧钞,然后看情况选择销毁或投入,现在终于把一贯宝钞维持在一贯铜钱上面,就算偶尔有些波动,也来回不大。

简单来说,看市面上的汇率来决定投放和回收数量,从而维持两种货币的价格,最近两年,基本都在一贯兑一贯,上下浮动不超过一百文,这让宝钞的信用和价值得到了维护。

但朱高煦又考虑到一件事,现大明无论官员,军将还是兵士,工资都是发钱比较多,发粮比较少,他要考虑到发工资的事。

再加上现在大明商业超级发达,这意味着,银行和货币改制也到了迫在眉及的时候。

众文武跟着皇帝沿着河走,皇帝一边走一边道。

“去年朝廷印发了三千万贯宝钞,最大面值为一百贯,得到天下商人一致好评。”

大明宝钞以前最大面值才一贯。

而现在大明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很多商人去经商都要带着半船半船的铜钱加银子,非常不方便。

朱高煦推出一百贯的宝钞后,在海边各发达港口,和海外非常抢手,得到商人狂赞。

户部尚书夏原吉马上道:“陛下可不能学南宋。”

南宋后期在史弥远掌权时,每年新发几亿贯会子(雷同宝钞)一贬再贬,最后达到一比六左右的比例,一贯会子,只值一百六十文铜钱。

朱高煦心想,你们原本的明中后期,更离谱。

“夏尚书放心,朝廷时刻关注市面上流通的宝钞,不会超印。”

商业部尚书沈济立刻回应。

“宝钞的信用从洪武跌到永乐,咱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重新建立起来,千万不能前功尽弃。”

朱高煦这时语重心长道:“朝廷在这方面,一定要有信用,万万不可随意超发。”

你超发了就是损害百姓利益。

打个比方,现在百姓手上一百贯的宝钞可以换一百贯铜钱,或一百两白银。

你突然超发两亿,一百贯宝钞立刻只能换十贯铜钱,百姓也好,官员也好,商人也好,谁宝钞多谁就血亏。

众大臣未必懂这些金融道理,但有些人还是点头认可。

因为一百贯的宝钞出来后,很多人家里都有,大伙肯定不愿意宝钞贬值。

此时他们已经来到一个巨大的工厂,老远就听到沉重的撞击声,皇帝来了之后,杨元峰示意里面慢慢停下,这才恢复安静。

众人跟着皇帝鱼贯而入。

迎面就能看到一部高高的机器,这机器有点像他们打仗时用的配重式投石机,但看起来更加先进。

“都来看看。”

朱高煦招呼大伙围观。

接着向杨元峰点头。

杨元峰一声令下,有人把两块薄薄的金属放进其中,一块像银,一块像铜。

接着轰隆一声巨响,把现场很多人吓了一跳。

一块沉重而巨大的金属块从天而落,重重碾压。

接着有人看到远处好像有绞绳连接在河边的水车上,一点点把铁块又拉了起来。

下面出现十枚银币,十枚铜币,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立刻被拿走。

铜钱大伙都能看出来,没想到现在开始铸银钱了。

“陛下,这是银钱吗?”

有人问。

“银币。”

朱高煦道。

洪熙通宝银币很快到了诸人手上。

有一钱,五钱,一两,十两四种。

最小的比铜钱略小,最大的比铜钱略大。

当夏原吉拿着一枚十两面值的银币时,脸都绿了:“陛下,这,这,这--”

他这了半天没说出来,这十两面值的银币,恐怕重不到两钱吧?陛下你这也太黑了?

朱高煦面不改色,淡淡的道:“欧洲那边,现在主要用银币和金币。”

“咱们先投放市场看看,如果反应好,也要制造金币。”

如果有金币,相当于商人带钱时,可以带的更少。

比如一圆面值的金币,可以设定为十两白银,十圆面值的,可以设定为一百两白银。

商业部沈济这时道:“用银虽然少,但是咱们制造精良,相当于一件工艺品,一气呵成。”

“仅这件工艺品,就值这个价。”

“当然,这玩意,也不能超发。”

超发同样等于放大水。

夏原吉这时问:“民间可以仿造吗?”

如果民间可以仿造,那就不得了,十两重的白银,可以造出很多银币。

“绝对不可能。”

沈济指着铸币机道:“新式铸币机,咱们用了好几年才发明。”

“结构复杂,且运用的人,是无法打造。”

他解释了下,在这里操作的人,还看不到铸币机整个的构造,很多有零件的地方,都用铁皮包裹。

操作工是不会造,会造的人都是只会造部份零件。

知道整个图纸的人就是朱高煦和沈济,当时把图纸分成几部份,各零件交给不同的工匠打造,然后再组装,仅那巨大的铸压铁块,和拉它起来的杠杆原理,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就根本看不明白。

当然,各朝都有私自打造铜钱的人,但朱高煦这边查的更严。

而且私自打出来的,和他们现在朝廷打造出来的,质量完全不同,市面上价值也不一样。

原历史,明朝甚至到清朝还有两宋甚至唐朝的铜钱在用,历史上的汉人百姓非常认可铜钱。

清朝时还在用宋朝的铜钱。

反过来看,这是宣传不到位。

朱高煦很看重宣传,前两年就全国宣传,前朝铜钱不能用,民间私自打造质量差的,官方不承认,劝百姓们也不要用。

所以在朝廷的宣传和控制下,现在民间私制铜钱几乎没有,流通的更快绝迹。

“确实精美绝伦。”

这时连首辅黄福也拿着银币赞不绝口。

不但银币精美,刚打造出来的铜钱也是比以前精美。

这是最新的铸币机,上面印刻的数字,年份,花纹,都是清清楚楚,摸上去很有层次感,每样都是这个时代技术的体现,民间想仿造根本不可能。

“所以。”

朱高煦道:“为了保证这些银币铜币,甚至将来金币的价值。”

“朕要成立银行,专门负责铸币之事。”

“银行成立运行后,将不归朕管。”

朱高煦又抛出个炸弹:“由内阁和商业部全权负责。”

“每年发多少币,皇帝说了不算。”

“凡市面上出现银币或宝钞贬值的情况,治内阁成员和商业部官员的大罪。”

“轰”诸大臣震惊无比,不敢相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