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黄巾军起义(1 / 1)

第三回讲的什么?”

“这里还有春秋战国点评!”

“秦王扫六合,壮哉壮哉!”

“李牧廉颇,令人唏嘘!”

“……”洛阳城里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报纸,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张恺,正在自己的酒楼里惬意摸鱼。作为一个分分钟几万钱流水上下的老板,张恺当然不需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酒楼里有王牛主管,造纸厂那边徐福当然是令人放心的。真要盘点一下要做的工作,也就是每天核对账本而已。东汉时期娱乐休闲的手段少的可怜,每天有大把闲得发慌的时间的张恺盘算着把斗地主和麻将提前引入世界,这也算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了。还有什么炒菜,火锅,煎烤烹炸,通通都推广开来,土豆玉米辣椒西瓜这些东西都赶紧引入,得让我广大劳动人民的餐桌赶紧丰富起来才行。正在对未来进行无边的美好畅想,张恺突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呼喊声:“子晋兄,子晋兄,大事不妙!”

张恺脸一黑,这不是曹阿瞒吗。“何事让曹老弟如此慌张?”

冲进屋里的曹阿满噗嗤噗嗤的喘气,手里还捏着一份崭新的三期报纸。“有————有流民头裹黄巾,在冀州一带起事造反,为首一人自称天公将军,已经攻陷多座县城,陛下已令冀州刺史督令军队围剿平叛,但起事流民声势浩大,冀州刺史的军队已连败多次!”

“黄巾起义!”

张恺本以为曹阿瞒会说些别的什么,根本没想到会是黄巾起义,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脑袋瓜还是嗡了一下,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已经已经在自己面前拉开了序幕,无论有没有做好准备,现在都已经来不及了。自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首开先河,几百年来天下也发生过大大小小的起义事件,所以起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洛阳城里带来多么大的冲击,达官贵人们都以为朝廷官军一到起义就会被镇压。而曹操震惊的则是张恺的预言,过去的时间里,张恺曾经多次提到过黄巾起义,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就在今年发生。起初曹操并没有在意,但听多了也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直到今天冀州刺史快马将信报送到洛阳,曹操这才大为震惊,张恺所说句句属实。几乎洛阳城里所有人都对于官军镇压的效果非常看好,但唯独张恺说黄巾军几乎能席卷大汉十三州,曹操一下子也把心提了起来。“秦末农民造反,那是天下苦秦暴政久矣,可如今我大汉国脉延续近400年,怎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暴动出现?”

曹操非常不解。“当年高祖起兵天下,那是天下苦秦久矣,如今虽然不是天下苦汉久矣,但天灾同样可怕。”

张恺语重心长道,他现在心情不错,不介意跟曹老弟讲一讲。“冀州土地连续多年减产,个别年份甚至因大旱而颗粒无收,冀州百姓交不起田税,只能举家流亡。”

“其他州郡也好不到哪去,北方和匈奴羌人连年征战,税收增加。长江一带水患频发,巴蜀之地又要应对南蛮的侵扰。”

“本来地方的财政体系和社会秩序都维持在一个脆弱的平衡上,而来自中原地区的流民则彻底打乱了这种平衡,这就导致流民数量在全国境内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准备,极易掀起声势浩大的流民起义。”

张恺喝了一口糖水润喉,在汉代北方茶叶还是一种罕见物品,大多数也只是达官贵人买来尝尝鲜而已,直到唐宋之际饮茶才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那依子晋兄所见,这天公将军张宝………”曹操第一次听有人以这种角度解说当下的流民问题,仔细品味认为极有道理,不禁对张恺的才华心悦诚服,继续虚心请教。“照我说,官军这次得吃一个大亏!”

“啊?子晋兄何出此言?”

“张角一共有兄弟三个,他们在中原一带行医十几年,宣讲太平之道,信徒可达几十万之众,对于中原一带的官军情况早就摸得透底,更何况中原地区的官军并非善战之众,仓促之下战败很正常。”

张恺仔细回忆前世所了解的黄巾军起义的细节。“张角从信徒之中挑选万余名身强体壮者,整日操练军械,这万余人实力极强,便是中原黄巾军的骨干力量。”

“至于这黄巾军起义的收场,依然会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之下覆灭。别看黄巾军声势浩大几十万之众,但绝大多数都是临时被武装起来的流民,战场上不堪一击。”

听罢,曹操长舒了一口气,却又发现张恺的眉毛并没有舒展开来。“子晋兄在为何事担心?”

“我是在担心之后的天下动荡。”

“天下动荡?”

“黄巾军虽然外强中干,但仅依靠中原官军剿灭也并非易事,朝廷肯定会下令镇守边疆的将领进入中原平叛,就像董卓马腾的西凉骑兵,北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是名震一方的劲旅。”

“他们进入了中原,那还会轻易走吗?”

“这…………”曹操一下子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这些手握重兵的边防将领会有谋反的可能。“曹老弟,真正能终结刘家国脉的可不是黄巾军起义,张角不过是个点燃乱世的火种而已。”

张恺微微眯起眼睛,注视着曹操黝黑的脸蛋。“对于大汉王朝来说,这就是引狼入室。”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