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上一世读大学的时候,一度开拍了大陆版《鬼影实录》。
《鬼影实录》是一部好莱坞恐怖片,说的是一对年轻情侣搬进郊区公寓后,惊恐地发现那个房子里似乎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两个人都因为越来越明显的灵异现象而深感困扰,于是便在房子里安装了多台摄像机,希望能够用真实影像记录下鬼魂出没的证据。
这操作有点迷,然而他们对随后可能出现的可怕情况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最终把自己折腾够呛。
老外许多恐怖片得剧情,都是建立在男女主奇葩的行径之上,不知道世界上除了这对年轻情侣之外,还有谁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想着赶紧离开鬼屋,反而弄些摄像机全方位拍摄,这两个家伙是学导演的吗?
不过这部伪纪录片风格的简单片子票房很好,全球拿下了2亿美元。
但制片成本只有1.5万美元,一辆二手车的价格,就是租几部摄像机,设置成摄像头的角度,然后在房子里装神弄鬼,前后7天就拍摄完成了。
这是世界影史上以小博大的典型案例,达到了一亿倍的投资收益,如梦似幻,鼓舞了无数心怀梦想的穷逼影视创作者。
其中也包括杨树和他的同学,三个正经学导演的人,但他们开拍《鬼影实录》并非为了模仿而模仿,而是事出有因。
当时杨树刚进北电读大一,同宿舍同学是首都本地人,姐姐在某公司搞期货交易,由于工作性质需要轮班,经常因为时差而下半夜上班。
“我姐姐说她们公司闹鬼了。”
某一天他姐姐夜班凌晨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个怪异的情况:去厕所的路上经过电梯,刚好看到电梯从2楼开始上行,停在了16楼。
这是一栋新启用的办公楼,一共16层,姐姐的办公室在15楼,目前16楼是空的,还未装修,一般没人会上去,何况现在是凌晨两点。
“你们也知道,半夜三更人也没那么清醒,本来我也没在意就想往厕所去了。”
他姐姐事后描述起来还惊魂未定:“可我们公司电梯是有语音播报的,我能很清楚地听到电梯在楼上响起‘叮咚,16层到了’。”
“当时楼内安静得要死,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我鬼使神差地停下来脚步,想听听是否有人走出电梯。”
“然而好像并没有,我告诉自己可能是穿运动鞋没声音,紧接着我就看到电梯正在下行,停在了我所在的15楼!”
“我发誓没有碰过电梯按钮,”姐姐突然睁大了眼睛:“然后电梯门‘唰’的就开了,白晃晃的灯光下,里面空无一人!”
“我确信没有看错,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一股冷气从电梯里冲了出来,我吓得赶紧跑回办公室,跟同事说了这事。”
“没想到他们也说遇到过同样情况,通常都是在凌晨两点,也就是我上厕所的时间。”
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恐惧,不过他姐姐相信科学,相信这一定有可以解释得通的科学依据,于是就向物业以及负责维护电梯的公司反馈了情况。
两方都很重视,对电梯进行了维护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遗憾的是我们办公楼新启用,监控设备还不完善,没有记录下当时的情况。”
最终得出结论,应该是有人按了电梯按键电梯才运行,但乘客却可能临时有事没进电梯。
这个答案太敷衍,反而激起同事们疑神疑鬼,于是电梯闹鬼就在公司里传开了。
三个十八岁的大一新生,未来的导演,听到姐姐的这个故事,立马就想到了《鬼影实录》,二话没说就行动了起来,准备来个电梯惊魂实录。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要是真见鬼了,可不是两亿美元票房的事,人类文明都将改写。
三人租借了十台摄像机,在办公楼内关键位置都设了机位,连着拍了三个晚上,果真一到凌晨两点,电梯就诡异地上下行驶。
不过三人冒着冷汗检查拍下的影像,却一无所获,连个鬼影都没有。
“怎么回事,是不是电磁波不兼容?或者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维度空间的某种东西?”
三个艺考生,想象力丰富却知识储备有限,其实都不太明白自己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就在他们准备拍第四晚时,电梯维护公司从欧洲生产厂家那得到了故障诊断:这是电梯最新的“自动巡程”功能,在长时间没人使用的时候,电梯会自动上下检测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常发生在夜间人少的时候,默认是凌晨两点。
至于喷出冷气很正常,电梯原本就带空调,虽然入秋后用不上了,但自动巡程时也会打开自检。
真相大白,闹鬼的是科技。
因为这事,三个年轻学子被同学嘲笑了一学期,人称“鬼影小队”。
这事也无所谓什么惨痛教训,不过从此杨树却学会了提醒自己,别幻想天上掉馅饼,也别瞎掺和自己不太懂的事。
买下《三体》版权后,杨树就说要请大刘负责编剧,当时刘漫和江诗语都不太理解:“你自己就是著名的剧作家,三年间创作了十几部作品,受到广泛认可,为什么不自己改编?刘慈新是作家不是编剧,让他负责可能会和你的理念不合,合作如果不愉快,岂不是自缚手脚?”
这些话都有道理,不过杨树承认自己虽然喜欢《三体》,但知识储备不足以承担改编之责。
他的素养集中在人文艺术上,《三体》涉及大量天物理天文学知识,另外也包含了许多大刘创意的概念,像他这样把鬼当电磁波的人,最好不要操刀扯蛋。
在一知半解下就去深度解构《三体》,最终很可能拿出来一个装腔作势的剧本,杨树也没张翻翻老婆那种勇气,把这样一部作品改成玛丽苏霸道总裁风格的玩意,最终连自己都糊弄不过去。
刘漫欣赏他的自知之明和坦诚,但也建议:“我们可以组个团队,聘请科学顾问提供建议,这样即可以保持专业性,你也能维护创作独立性。”
这是凭空设想的理想状态,最大的问题是很难组成合格的团队,大陆科幻影视方面如果人才济济,早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状态了。
杨树看过《流浪地球》,这已经是大陆最好的科幻片,但因为对原著魔改太多,导致了许多硬伤。
《流浪地球》也请了不少科学顾问,都不同意电影里的一些场景设定,最终建议与创意无法协调,以致于这些科学顾问都不愿署名。
所以杨树还是更相信大刘在科幻方面的素养,他是有未来思维的幻想者,也是善于表达的作家,能够协调想象、创作与科学的关系,有能力操杨树没法操的心。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大刘对这份工作很上心,视为自己的使命,10月20号就结束了手头工作联络了杨树。
杨树则在距离砖塔胡同最近的五星级酒店包下了套房,供他工作使用。
同时开始招兵买马组成《三体》编剧组,协助他开展工作。
一连数日两人都整天深谈,几乎废寝忘食,首先要做的就是就《三体》的改编思路达成共识。
前两天杨树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将大刘的想法先摸清。
后两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说,吧自己的的创作意念表达出来。
接下去的时间,就是一点点磨合,最终拟出一个大纲来。
10月28日,《战士》下部下映,最终票房58.96亿,比《战狼2》高了2亿多,名副其实的华语票房冠军。
如果冯导明年开拍了《长津湖之战》,那么凯哥版的《长津湖》就不会出现,未来不知何时才有作品能够挑战《战士》。
再说《长津湖》只比《战狼2》高了几千万,也比《战士》少1亿多。
至于冯导的《长津湖之战》,如果他想创造奇迹挑战《战士》,就得放弃投机心态,不但得认真拍,还得大手笔投入,缺少真诚是没戏的。
从这一天开始,就不断有媒体问杨树:“以目前电影市场状况,似乎短期内很难有作品能超越《战士》,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树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看,他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经常笑着耸耸肩了事。
这或许应了那句时髦的话,时代的⼀粒尘埃,落在每个⼈头上都是⼀座⼤⼭。
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