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嘀嘀咕咕的,宣妃隐约听见了,轻轻哼了声。
以前伺候皇贵妃的绥兰去了四阿哥身边,这是皇贵妃担心四阿哥无人照料。
如今也是防着四阿哥被别人哄了,忘了皇贵妃生前的养育之恩。
宣妃坦荡,并不放在心上。
有人照顾四阿哥,她放心,她也不太把那个绥兰当回事的。八壹中文網
宝珠装作没听到那些话,她看向宣妃,“听说四阿哥身边还没人伺候,今年新进宫的宫女,你若有满意的,就挑两个本分些的给四阿哥送过去。”
皇子成婚前都要有试婚格格。
四阿哥身边还没人伺候,十月就要大婚了。
宣妃笑道:“妹妹已经挑好了,就是不知四阿哥满不满意,等四阿哥看过了,就让他领回去。”
惠妃好奇,“不知宣妃妹妹选了何人?今年进宫的可没几个好的。”
虽然只是格格,但好歹是第一个伺候皇子的,嫡福晋未过门,倘若这位有幸生养,又有早早伺候的情分,将来是有机会请封侧福晋的。
宣妃道:“差不多的还是有的,一个乌雅氏,一个刘佳氏,家世都还好,性情也好,能照顾人的。”
“乌雅氏?”宜妃扬了扬眉,“可是那个乌雅氏?”
宣妃看她一眼,笑道:“是那位的堂侄女。”
宜妃阴阳怪气,“宣妃妹妹还真是大方,把这位放到四阿哥身边,就不怕四阿哥惦记起了那位?”
惠妃等人都有点诧异,佟妃就更别说了,神情有点不满。
宝珠也没想到宣妃会选个乌雅氏。
宣妃不甚在意,“那又如何?到底是生母,总不能太冷了去,这位进了阿哥所,算是四阿哥对生母的家族尽了情分。”
其他人都不再说什么,表情各异。
惠妃又问起了荣妃,“三阿哥府上也该添几个人了,荣妃姐姐可挑好了?”
四阿哥都要成婚了,三阿哥这个做哥哥的福晋还没着落,自然要先挑几个格格了。
荣妃嘴里不是滋味,“已经挑好了,不过三阿哥一心读书,对后院的女人不甚喜欢。”
宜妃掩嘴笑,“别是还没娶到福晋,心里不高兴吧?”
这些年皇上一直没提选秀,先是太皇太后崩逝,要服丧。
然后贞懿皇贵妃薨逝。
去年皇上亲征,战事结束后还有一些事宜,今年初也就没来得及提前准备选秀。
自然没机会给皇子选福晋的。
四阿哥的福晋还是皇贵妃早早挑好的。
惠妃叹了口气,“还是先有嫡子的好,三阿哥虽不是长子,到底是年长些的皇子,读书好,皇上喜欢,若先有了嫡子,皇上定然高兴。这战事结束了,皇上也该提选秀了,荣妃不必着急。”
荣妃看了眼贵妃,神色犹豫。
宜妃注意到她的表情,拿扇子挡住唇,道:“若是贵妃提一提,或许皇上会想起三阿哥,明年选秀。荣妃姐姐可是打算向贵妃提一提?”
荣妃收回目光,笑了笑,“三阿哥年纪还小,不着急,皇上心里还是惦记三阿哥的,过几年,该选的时候,皇上自然会放在心上。”
宜妃便不再说。
回去的时候,宝珠问宣妃,“你是真不在意?”
虽然只是个格格,但宣妃既然抚养了四阿哥,不是该让那些人远着吗?
她不远着,还往前凑。
宝珠不意外四阿哥将来看着那位乌雅氏,会时时刻刻想起生母。
宣妃轻描淡写,“我是不在意他念不念生母的,左右乌雅答应都那样了,惦记了又能如何?而且,四阿哥心里未必不想着生母,我这也算是让他记我的好,至于以后宠不宠的,那是他的事。他若是不喜欢那个乌雅氏,我又不会强给他。
不是还有个刘佳氏吗?刘佳氏模样不错,性情也温柔,定能合他心意。还有一点,我虽然不在意,但不是不知道,那个绥兰为了她的旧主子,一直说我坏话,那位乌雅氏也算是帮我出口气吧,至少恶心恶心她。”
宝珠忍不住莞尔。
她竟不知塔娜何时变这样多心思了。
“这真是你想的吗?”她不认为塔娜能想到这么多。
塔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是姐姐了解我,是太后与我说的。”
果然。
四阿哥过几年就该分府了,这会儿不搞好关系,以后就没机会了。
虽然塔娜有太后依靠,但靠不了太久,若是有个儿子,将来儿孙绕膝,比现在好太多。
新帝登基后,塔娜还能到四阿哥府上荣养。
比一辈子老死在宫中,孤苦无依的好。
回到永寿宫,五公主晗曦匆匆跑进来,挽住她的胳膊,急切道:“额娘额娘,我听说皇阿玛也要让三姐和四姐抚蒙,是真的吗?”
“谁跟你胡说的?”宝珠握住她的手。
晗曦满脸不高兴,“大姐去了蒙古,如今二姐也要远嫁,他们都说三姐和四姐也是一样,也要嫁到蒙古去,额娘就不能劝劝皇阿玛吗?不要让三姐和四姐远嫁了,听说那边很苦的,二姐天天闷闷不乐。”
宝珠沉默。
虽然现在还没定下三公主和四公主的婚事,但抚蒙是肯定的,她无法欺骗晗曦。
宝珠叹了口气,道:“这是你皇阿玛的决定,额娘改不了。”
晗曦瞪大眼睛,“为什么?皇阿玛不是很听额娘的话吗?您去说肯定行的。如果不行,那是不是晗曦也要远嫁?晗曦不要远嫁,不要离开额娘。”说着眼眶蓄起了眼泪,扑进她怀里,紧紧抱着她。
宝珠拍着她的背,哄着她,“好了,这么着急做什么?你不是还小吗?以后不一定会远嫁。”
晗曦抬起湿润的眸子,控诉,“那为何三姐和四姐一定要远嫁?”
宝珠不知该如何解释。
她能说如果三公主和四公主不远嫁,晗曦就可能要代替她们远嫁?
幸运的公主只是少数,甚至只有那么一两个,她帮不了所有人,只能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女儿免去抚蒙的命运。
她帮了别人,就帮不了自己的女儿。
康熙再疼女儿,也要为江山考虑,蒙古是大清朝抵御外敌的凭仗和助力,康熙不可能为了女儿一次次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