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醒来,洁白床单上的大片血迹,印证了作战的胜利。
钱氏身体不同普通女孩,承受的痛楚要更大一些。
朱祁镇昨夜只是浅尝即止。
来日方长。
日后的妙处更甚。
朱祁镇到点自动醒来,起床锻炼。
钱氏挣扎的准备起来,伺候她的男人更衣。
朱祁镇按下她,“鸾鸾,听话,你再好好睡一会。”
说罢,俯身送上清晨第一吻。
“嗯……”
作为后宫之主的宫殿,坤宁宫不比乾清宫小多少。
朱祁镇直接绕着坤宁宫早跑。
坤宁宫的宫女们,夜间值守完的,早晨起来接班的,都跑到了殿前,跳起了健美操。
朱祁镇跑完回来一看,不禁笑起。
自己无心之举,竟在宫内兴起了一股潮流。
内宫宫女们颜值本就是上乘之姿,再能保持好身材,看着也养眼。
朱祁镇随即一想,妹子们的豆蔻年华在深宫荒废,不好。
自己又不是海王,做不到雨露均沾。
到了一定年纪,给她们选择的机会吧。
想出宫嫁人的,那就放她们出宫。
锻炼完后,朱祁镇再去寝殿,看着真正成了人妇的钱氏已经起身,正在给他忙活着,摆着早膳。
这步伐迈的有点……
“鸾鸾,不是让你好好躺着再睡一会吗?”
“夫君,服侍您是妾身的本分呐。”
“过来坐我旁边,让旁人摆活就行。”
“嗯……”
钱皇后缓缓坐下,可能是牵扯到了伤口,好看的柳叶眉微微皱起。
朱祁镇把她搂入怀里,亲了她一下脸蛋。
钱皇后身体痛着,精神却是格外的愉悦满足。
两人一起腻歪的吃完早膳,钱氏恋恋不舍的把把朱祁镇送出坤宁宫。
男人事业为天,何况自己男人还是大明的天子。
一举一动,关乎整个大明。
被钱皇后“赶”出坤宁宫后,朱祁镇去了乾清门。
金英、张宝日常的办公常驻在乾清门。
翻了几篇折子,朱祁镇决定还是去五军营练这帮队员们更有劲。
主要几大吊在朱祁镇心头的事情,都交给了自己亲信在办着,他只管等结果,过程有问题了再解决问题。
变革反对声络绎不绝,但依然有序的进行着。
朱祁镇是大明正统皇帝,也不是手里无权的傀儡皇帝。
军方有忠心耿耿的英国公坐镇,内阁大半是亲征派亲信。
只次两点,官员的反对就无效。
边境的事情,不是大明主动出击,而是被动防守。
军方已经在做相对应的部署,敌军何日来犯,日子是他们挑。
处理通敌卖国之贼,北镇抚司正在加班加点的审讯,不需要朱祁镇亲自动手。
领导底下有人,工作安排好之后,确实是最悠闲的一个。
但是笼罩在朱祁镇这个领导头上的乌云,却是挥之不去。
变革反弹力度的不确定因素。
瓦剌,鞑靼,女真这三方草原部落竟会联合在一起。
还有通敌到底涉及到何等层面的官员。
这些的让朱祁镇倍感压抑。
领导操的心,具体办事的员工,两者一比较,还是领导更累一些。
只有回到校场上,朱祁镇才能暂时挥去这些头顶的乌云。
正统十四年九月二十四,东北边境密探紧急来报。
鞑靼、女真联军号称率军十万,抵进东北边境。
前线探子的紧急奏报是,敌方人数众多,暂无法统计大致数量。
兵部紧急召开会议,朱祁镇也亲自参加旁听。
到场的有兵部尚书邝埜,
镇京大都督张辅,
兵部郎中方秋国,
五军营都督李玉,
神机营都督潘闯,
骑兵营都督闻平,
锦衣卫代指挥史项文石,
还有三大营的都指挥,把总,悉数到场。
首先讨论的是敌方兵力问题。
对于这个十万大军的数字,在座的军方大佬,全部嗤之以鼻。八壹中文網
骑兵营都督闻平说道,“鞑靼如今式微,女真人丁稀少,除非举族上阵,不然不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战士。”
“我估计能上马的最多五万,鞑靼四万五,女真五千,其余皆是妇孺老弱凑人数的。”
“你这个还是高看鞑靼与瓦剌的联盟关系了。
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制,瓦剌大军不与我大明动起手来,你觉得鞑靼的霍利烈会傻傻的给瓦剌当先锋嘛?
而且,鞑靼必然会等到瓦剌方占据了优势,才会与我大明兵戎相见。”
说话的是英国公张辅。
他的战场经验最为丰富,他对瓦剌、鞑靼的了解,最透彻。
兵部尚书邝埜说道,“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数是虚的,现在我们马上要定的是,派多少人去支援东北防线。”
英国公说道,“人数再虚,也不得不防。东北防线一旦被破,草原骑兵行军之快,三日内大军必直达京师,这与我大明防御瓦剌大军非常不利。”
顿了顿,英国公继续道,“此次我大明是被迫用兵,主旨以防御为主。
鞑靼、女真虽然先出动,但我们的主要敌人依旧是瓦剌,倚仗居庸关天险,三大营再增派三万,足以让瓦剌十万的骑兵都寸步难行。
瓦剌兵力数量暂且不得而知,以也先太师的名分,他无法号令所有的瓦剌部,这次压境的兵员数量,我断定不会超过十万之数”。
潘闯说道,“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能腾出人手,给鞑靼、女真两部一点教训的。这两个不长眼的部落,当我大明是好欺负的吗?”
“我们可以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对瓦剌以守为主,大军主力直接上东北防线,一举击溃鞑靼、女真,让他们二十年内都无法为虎作伥。
如此,我们以后才能专心对付瓦剌一方。”
朱祁镇在沉思。
从京师附近抽调回兵力,加上京城锦衣卫部队。大明暂时的总兵力为十万老兵,五万新兵。
北方防线已经不复存在,放弃居庸关天险,用大明主力与瓦剌在关外决战,不是明智之举。
两方在八月发生战斗,后遗症仍然在。
瓦剌气势正盛,大明军士气势上暂比不过瓦剌。
防守居庸关显然是上选。
但守居庸关不需要太多兵力,大明主力军耗在居庸关,那就是下选。
军器制造局刚启动没几天,制造线上的火器更多还只是部件,成品数量不足以武装成规模的部队。
但火器分发到三大营之时,大明就能以更小的代价,正面击溃瓦剌。
这也是此次战争,主旨以防守为主的主要原因。
既然三大营再派三万军士,依靠居庸关就能安稳守住,那何不大军北上鞑靼,击溃他们,让他们再无余力为瓦剌牵制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