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校尉井野,督察院御史李见化,上前听封……”
“赐封锦衣卫井野为扬威校尉,官六品。”
“赐封御史李见化为殿前御史,官六品。”
井野本是没有品级的锦衣卫校尉,现被赐封为专属称号的扬威校尉,虽然没有具体职位封赏,但官位品级直接提到正六品。
正六品的官身品级,是锦衣卫的百户一级,就算放到皇宫侍卫中,也要比总旗高上半级。
以井野今日在殿前力挫瓦剌挑战者的表现,直接封个千户职位都不为过。
不过井野年少,朱祁镇不想一下子把他拔升的太高。
他的大哥是我,是大明的皇帝,仕途还需要愁吗?
李见化凭着怼人的口才,在殿前护住了大明的脸面。
国家的脸面,很重要。
所以,李见化从七品的御史言官,提升到了正六品的殿前御史。
还是都察院御史,但官位品级决定了地位与待遇。
两人同时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令官高喊道:
“为国争光,理应封赏。”
恭贺声寥寥无几,文武百官的心思不在这。
他们的心思大体就是两方面。
一是,瓦剌咄咄逼人,陛下并未忍让,看来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了。
二是,大明朝堂之中,竟有私通瓦剌的内奸。
清者,坐等看戏。
浊者,胆战心惊。
此次同时,北镇抚司的抓捕行动已经在京城各府紧锣密鼓的展开了。
涉事者全部被锦衣卫逮捕押解至太和殿前,家眷则是直接被投放到大狱之中。
一时间,整个北镇抚司的牢房人满为患。部分旁支则被押进刑部大牢。
从一开始调查到现在抓捕,全部都由北镇抚司一手操办,要不是人实在关不下,北镇抚司都不会把人送往刑部。
对于这件事,朱祁镇只信任樊忠的北镇抚司,而不信任刑部。
这时,太和殿前站立的百官之中,也有人被锦衣卫给押了出去。
“陈大人,别低着头了,跟卑职出列吧!”
“你放肆,陛下未传召本官,本官为何要无故出列?”
“你犯事了!”
“胡说八道,本官所犯何事?”
“动手。”
“放肆,吾乃太仆寺少卿,我定要告你……你敢打我?”
“把他官帽、官服都扒了。”
大殿前,跪着整整三十五个人。
皆被剥去了官服、官帽。
这三十五人之中,大多为礼部、鸿胪寺这两个部门的官员。
官职有大有小,最高的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六、七品的官员占多数。
在外还有不少地方上的官员,也在此次锦衣卫的抓捕行动中。
很快就会前后落马。
“宣读罪行!”
樊忠呈交上一本册子,上面记录的是这批人的详细罪行。
传令官在太和殿下,百官面前,大声诵读着。
“正统十四年,正月初三,礼部侍郎与瓦剌使者密见…………”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二,太仆少卿有密信送达边境……”
传令官宣读勾结事件,北镇抚司副镇抚使柯剑则是在百官面前展现锦衣卫收集而来的证据。
礼部侍郎与瓦剌使者密见后,收礼珠宝、古玩、名画无数,总价百万。礼单已被锦衣卫查获。
太仆少卿与瓦剌的书信来往虽被销毁,但派遣送信之人,前些日子被锦衣卫抓捕。
仅他在牢狱中招供的事情,如若坐实,就足够太仆少卿满门抄斩。
单单在战时与瓦剌私信来往,太仆少卿被扒去官服跪在殿前,就一点都不冤。
在此次瓦剌使团来京之后,他们这些人,还有部分人在与其密会。
一切早在北镇抚司的监察之中。
是他们通敌卖国,传递了消息。
致使大军行军路线暴露,被瓦剌了如指掌,接连大败。
随着一条条罪行与证据的宣示,出征一派的官员们怒火中烧。
跪地官员仍然企图狡辩,都被朱祁镇令锦衣卫直接掌嘴。
“一行人全部押入北镇抚司,给你们三司,三天时间会审,定罪。”
“朕要他们全族为十万军士陪葬。”
“退朝……”
朱祁镇没有马上砍了他们,是因为还要继续往下查。
他要一次把它揪的彻底。
礼部侍郎或许还不是个头,背后说不定还有人在。
这是一次文官集团针对勋贵武将的通敌,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勋贵武将的权势与兵权。
为了他们的私欲,竟然把大明二十万精锐给卖了。
这让武将们气愤之余又胆寒至极。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好可怕的文弱书生。
大朝会结束之时已临近中午,朝臣们无心休息,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有任务的部门官员紧急的在运转。
事不关己的官员,也都在跟自己要好的同僚们交谈着。
诺大的朝堂,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团体。
朱祁镇下朝之后就紧急召见了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
锦衣卫指挥史同知樊总。
还有翰林院齐扬。
分三批分别召见的,对应的是不同的事情。
英国公与邝埜两人先进太和殿的议政厅。
明眼人都知道,瓦剌这次已经摆明了,要挑衅大明,重启战事。
上一战,给他们尝到了甜头了。
也先绝对是个能人,竟然说动了世仇鞑靼,再加上女真部,三方一起对抗大明。
在朱祁镇的记忆里,原本的事件走向应该是,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退回瓦剌。
草原内部战火四起,也先废除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自立为汗。
然后是,也先的大汗位置还没坐多久,就被其底下的贵族丞相给诛杀了。
瓦剌自此大乱,分崩离析。
除了鼎盛时期的黄金家族统治,草原部落从来没有团结过。
如今的局势走向,已无法按记忆中的上帝视角来审视了。
历史的车轮似乎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不一样了。
局势不管变的如何,都要去应对。
朱祁镇与英国公,兵部尚书邝埜探讨了一番。
东北方边境,要加强戒备。三大营需对东北防线增兵。
东北防线面对的鞑靼与女真两部。
鞑靼在大明与瓦剌的持续打击下,现已势微,单方势力不足以威胁到大明,只能侵扰下边境边镇。
女真部在三方部落里,人数最少,地域最小,实力最弱。
没有瓦剌鞑靼牵头,他们不可能有这个胆量动一下大明。
不过这两部很有可能会在瓦剌大军压境之后,出兵攻打大明东北土地,以达到牵制的作用。
暂且还不知道他们会在此次战斗中出几分力,但东北方有这两部在,不得不防。
天子守国门的结果就是,大明都城北京,离战场太近了。
东北防线万一有点意外,两部的军队会在一两天之内,直达北京城下。